針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解決: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的交流與溝通,體現“雙向銜接”;要重視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以達成家長和社會對兒童教育的共識。
1.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
學前兒童和小學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發展的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在銜接時期,幼小兩階段的特點同時并存,且相互交。幼兒階段的特點逐漸減弱,小學階段的特點逐漸增強。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和小學都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使兒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順利地實現過渡。
2.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注重幼兒園與小學的雙方配合與協作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以往的幼小銜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兒園向小學靠攏,如適當調整幼兒園大班課程,構建一個適合幼小銜接的育人環境。組織大班幼兒到小學去參觀,使幼兒對小學的學習任務和各種要求有一個感性認識和心理上的準備,培養幼兒上學的興趣等。但是,銜接應是 雙向的,小學教師也應多與幼兒園教師聯系,定期交流溝通,設置合理的課程。如在幼兒入小學初期,有意識地放慢教學進度,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唱歌、游戲等活動課程和具體形象、有趣的內容;適當控制作業量,彈性安排課時時間,逐漸對學生提出要求等。完善銜接的后期工作,是促進銜接工作的系統化、保證教育的連續性,使幼兒入學初期比較自然地進入小學生角色的重要保證。
3.要重視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幼兒期,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幼兒末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和知識的不斷滲透,知識的獲得相對于學習知識的興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學習知識的興趣能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所以,解決好幼小銜接問題,就要擺脫只注重知識教學和智能提高的束縛,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不斷自我更新知識。教師創設提供給兒童豐富、有創造力的環境,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這既是今后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
做好入學前的社會性適應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社會性的發展是嬰幼兒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是指通過學習,發展社會對幼兒所期望與要求的行為和態度,如與人交往中要友好相處、日常生活中要熱愛勞動、愛護環境等;也包括發展兒童內在的行為控制能力如遵守紀律等。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還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但是兒童在獲得社會化技能和社會適應性方面能夠通過教師和同伴產生積極的影響,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做好入學前的社會性適應準備,使兒童能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去體驗社會情感,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4.考慮外界困素對幼小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同時,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使多數幼兒園已從超負荷運轉到主動去爭取生源,家長也從注重園所數量和服務水平轉而注重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幼小雙方都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7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之我見】相關文章:
• 國外幼兒園的精彩設計(四)
• 我見到的丹麥幼兒園
• 初探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難擠的幼兒園
• 探索提高鋼琴教學質量的策略
• 聲樂教學評價機制構建
• 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
• 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分析
• 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解析
• 幼兒園潛在課程的內涵與開發
• 小豬存錢罐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