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112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對幼時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理解普遍是“教書匠+保姆”,普遍認為當下理想的幼兒園教師形象是“媽媽+孩子王+多面手”。來自農村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時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印象是小學化現象嚴重。現在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認為,富有愛心,能和孩子打成一片,具有多方面的技能是理想的幼兒園教師最重要的素養。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師隱喻;角色;形象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1)07/08-0056-04
一、前言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園教師觀念是其對自身未來職業的深層認識。這種認識受到個體受教育經歷尤其是大學階段學習經歷的影響,并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教學實踐。然而,在現實的幼兒園教師職前教育中,教師一般不注意學生已有的受教育經歷。只是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和方法。這些單方面“灌輸”的理論和方法大多是外在的知識,如何內化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去很值得思考。教師有必要通過一定的策略與方法,了解學生已有的受教育經歷,據此開展專業的職前教育。
如果能夠激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其所受到的幼兒教育的回憶,進而了解他們對當前幼兒園教師的認識,將有助于促使他們反思幼兒園教師的角色,這種反思有利于深化對幼兒園教師的認識。
隱喻又稱“暗喻”。是指用一種事物暗示另一種事物,它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教師隱喻,即對教師角色的暗示。教師隱喻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喚起人們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想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回憶其幼時的幼兒園教師形象以及展示當下理想的幼兒園教師形象,有利于他們深刻理解幼兒園教師角色定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H學院和Y學院(H學院為地方本科院校,Y學院為民辦本科院校)128名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H學院本科生40人,Y學院高職生88人。
調查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時幼兒園教師的理解,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當前理想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理解。研究者分別要求學生從10個有關幼兒園教師的隱喻(媽媽、導演、保姆、警察、藝術家、多面手、教書匠、孩子王、園丁、演員)中選擇(多項選擇)符合自身不同階段理解的幼兒園教師形象。如果認為以上10個隱喻還不足以反映幼兒園教師形象,可以提出其他隱喻作補充,并對自己補充的隱喻作出解釋。
本研究的調查部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共向128名學生發放了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2份。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早年接受幼兒教育情況
接受調查的學生早年大都接受過1~3年的幼兒教育,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接受幼兒教育的時間明顯偏少。具體情況見表1。
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時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理解
調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時幼兒園教師形象最普遍的理解是教書匠和保姆,其次是園丁、孩子王、媽媽,詳見表2。
我在上幼兒園時,老師給我的印象就是:負責看管孩子,教我們認一些字,每天重復做這些事。(D學生)
我上幼兒園時,老師基本上不教我們
兒歌、游戲等,表情僵硬,每次上課要我們坐正,雙手背在身后,不許動,這樣的姿勢常常被要求持續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很多時候,她寫滿滿一黑板的字,讓我們不停地抄寫。(T學生)
選擇“保姆”是因為農村家長需要下地干活,沒時間照看孩子,我們都是被迫送進幼兒園的。那時,如果家里有人照看,小孩就不用上幼兒園;選擇“教書匠”是因為幼兒園老師只教我們認識數字和漢字,感覺和上小學學知識沒有什么區別。(W學生)
以上訪談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調查學生幼時的幼兒園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幼兒園教師形象主要是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形象,因為接受調查的112名學生中有92名來自農村,這類“不太專業”的幼兒園教師形象更多的是反映了農村幼兒教育的狀況。
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幼時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學生的選擇情況是:園丁(50%)、藝術家(40%)、保姆(40%)、媽媽(35%)、教書匠(35%)、孩子王(25%)、多面手(25%)、導演(25%)、演員(20%)。對比和分析農村及城市學生的選擇可以推斷出,城市幼兒園教師比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角色更多元化,也更具備教師的專業特性。
3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當前理想的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理解
調查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當前理想的幼兒園教師形象隱喻的選擇排在前五位的是媽媽、孩子王、多面手、藝術家和導演。進一步訪談發現,富有愛心是學生們最看重的幼兒園教師基本素養,能夠和孩子打成一片,具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夠藝術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孩子游戲等素養也很受重視,具體情況見表3。
在對理想幼兒園教師形象隱喻的選擇中,學生平均選擇了5個。這反映了學生普遍認為幼兒園教師應肩負多重角色。L學生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
我理想中的幼兒園教師比較完美,有媽媽的溫暖,能很好地組織孩子們游戲,有警察的勇敢與智謀,有藝術家的繪畫、唱歌技能,能夠解決各種矛盾,有很好的教書育人能力,有與孩子同玩同樂的激情、活力,更有善于表演的能力……理想中的幼兒園教師是完美的,是最受幼兒喜歡的偶像。
4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創的幼兒園教師隱喻
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創的幼兒園教師隱喻中,涉及幼時幼兒園教師形象的有20個,涉及當下理想幼兒園教師形象的有39個,具體情況見表4。
通過表4不難看出,學生們當下理想的幼兒園教師形象比其幼時幼兒園教師形象更為豐富。總體而言,自創的幼兒園教師隱喻反映了幼兒園教師應該具備的一些素養,如應該具備與孩子做朋友的心態,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等。通過比較可知,有的自創隱喻與問卷中的10個隱喻相關,有的則體現了學生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獨特表達。例如,一位學生提出了“大哥哥”的幼兒園教師隱喻,并作了如下解釋:“大哥哥能給孩子以男性的堅強和力量,小孩子更喜歡和既親切又‘厲害’的大哥哥一起游戲、學習。”
又如,Y同學這樣寫道:
我理想中的幼兒園教師應該首先像每個孩子的媽媽一樣,對待孩子和藹可親,然后,要像導演一樣,給小朋友分配不同的角色,有時又要像一個演員,扮演小朋友喜歡的角色。幼兒園教師要多才多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才會讓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園教師還是保姆,要照顧小朋友的吃住,尤其是小朋友的安全,還要能像孩子王一樣,帶領小朋友做游戲,充分融入小朋友當中。
類似的隱喻創作,不僅體現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園教師觀,也拓展了我們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認識。
四、相關思考
1 學生對幼兒園教師隱喻的不同解釋
筆者在問卷中呈現了10個有關幼兒園教師形象的隱喻,具體如下。
媽媽:對幼兒關愛;導演:組織幼兒開展各項活動;保姆:對幼兒進行看護和照顧;警察:維持課堂紀律,批評違規幼兒;藝術家:懂得幼兒教學規律,具有教學技巧;多面手:具有各方面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可以承擔各種教學任務;教書匠:教授知識;孩子王:具有童心,能和孩子打成一片;園丁:培養花朵,具有奉獻精神;演員:具有形象、逼真的表演能力。
分析學生的選擇及其解釋,筆者發現,對于以上隱喻,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如選“藝術家”的絕大多數學生將其解釋為:教師應具有
音樂、繪畫、
舞蹈等方面的藝術才能。僅有極少數學生作出類似研究者的解釋:
幼兒園教師應該像一個藝術家,剛進幼兒園的小朋友對陌生事物充滿了好奇,這時需要一個藝術家般的老師為小朋友們的提問作出解釋。這種解釋不能太復雜,應簡單形象生動。藝術家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能想出很多辦法教育孩子,所以理想的教師是藝術家。
多數學生將“藝術家”理解為教師應具備
音樂、繪畫、
舞蹈等方面的藝術技能,實際上可以劃歸到“多面手”的解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面手”是學生當下理想的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形象。
2 本研究對幼兒園教師教育的啟示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做這樣一份問卷,其實也是一個對幼兒園教師角色進行認識和反思的過程。這種認識和反思有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養,追求做一名理想中的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意義。
隱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師觀、教育觀,還可以成為教師培養者的教學工具。通過隱喻選擇和自創,教師培養者可以了解學生所經歷的幼兒教育,以及他們想成為怎樣的幼兒園教師,這可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奠定基礎。與此同時,研究者和學生一起繪制的“完美”的幼兒園教師形象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幼兒園教師有多方面的角色和職能,需具備多方面的良好素養,因此,學生應該努力學習,以使自己接近“完美”的幼兒園教師形象要求。
【幼兒園教師是什么】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選擇與開發
• 農村幼兒教師職后培訓體系探析
•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之我見
• 幼兒園變藥兒園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
•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全面實施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難忘的幼兒園生涯
• 關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思考
• 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
• 淺談幼兒園游戲式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保教常規管理探究
• 當代幼兒園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