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礎的基礎。幼兒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大,越能接受培養。幼兒階段的基礎教育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經過多年幼教經驗,我認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可從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
1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是合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和前提。在幼兒園中應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圍,如良好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睦的同伴關系、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家園關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對幼兒良好的心理狀態。熱情、和藹、對待幼兒,及時掌握幼兒情緒,細心幫助幼兒解決心理問題,讓幼兒學習游戲,生活于輕松、愉快的環境中。
能過有趣和富有啟迪的游戲,訓練幼兒的心理素質。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玩就是孩子的工作。”我們力求通過有趣的游戲,引導幼兒自然真實地表露出自己的狀態,在心理沖突中引導他們正確地調整自己的認知、和協行為。事實證明,游戲在孩子情商技能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孩子們可以在不斷地調整游戲的內容和結果的過程中,訓練他們的自理操作、創新、合作等心理要素。例如,訓練幼兒穿衣、扣紐扣這一自理能力,如果只是簡單而重復地讓幼兒自己練習,幼兒絕對不會感興趣,通過《給娃娃穿衣服》、《當個好媽媽》、《穿衣比賽》等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就為孩子提供不斷重復和更替的玩耍機會,同時也達到訓練目的。從而使幼兒形成具有同情心、責任感,善于解決問題,善于交往等良好心理品質。
2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國家九五計劃把幼兒學科教育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通過五大領域促進幼兒素質的發展。那么隨著不斷的發展,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理應成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
3注重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實施保育、教育的立足點是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幼兒在園時間約九小時,上課時間僅占在園時間的六分之一,其余時間是游戲,日常生活活動,體育活動、自由活動等。在這些一系列的活動中加入心理教育,會使得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能力得到更進一步和發展。
4家園同步、配合教育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教師,若能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則會使幼兒園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積極開展家園活動,引導和幫助家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幼兒園開展同步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幼兒健全人格的體現,也是未來國民素質的體現。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把自尊、自信、自控、自理、責任心、社會交往能力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