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符合幼兒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各年齡班計算教學的內容,要體現幼兒的認識特點,使幼兒掌握數、形基本概念的原則。根據各年齡班的計算教學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計算學科的教學目的。
在這里我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對幼兒園的計算教學方法作如下總結
一、比較法
主要是通過比較,讓幼兒了解物體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從比較中找出數和形的異同以其關系的方法。在小、中班時,我們主要是通過單排的比較,重疊排放,對應并放對幼兒進行教學。進入大班后,我們可以采用不對應的比較,將不同的物體或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等物體,安群排列,但排列的形式不同,讓幼兒觀察和比較,找出事物的數量和數、形的關系。
二、分合操作法
操作活動是幼兒形成數概念和掌握計算技能的基本方法。每人都要有一套小教具,如;雪花積木片,小木棒、數字卡片等。教師利用教具,組織全體幼兒根據內容要求進行活動。比如;我們在教幼兒數的組成時,將整數分成兩個部分數,兩個部分數合成整數,將長方形分成兩個正方形,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等。進入大班后,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操作方法,對幼兒不斷提要求,要求幼兒要人人動手,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三、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一種最自然的形式。也是激發幼兒興趣的最好形式。游戲的內容要符合數、形的基本知識和運算能力的訓練,游戲的動作要符合幼兒學習數的特點,運用多種感官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的動作來掌握數的知識。
四、尋找法
教師可創設條件,讓幼兒在自己的尋找活動中進行學習,在活動中,帶有一定的游戲性,讓幼兒的好動、好奇得到充分滿足。如;在自然環境中,尋找什么物體是三角形,什么物體是長方形,從而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并培養幼兒有意注意和觀察、分析的能力。
五、類推法
類推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的比較廣泛,由于數知識的邏輯性強,運用類推法時,教師的提問要有邏輯,幫助幼兒一步一步進行推理,從而得出結論。如;運用數形成的規律,推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等,依次類推,從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淺談幼兒園計算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計算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