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又稱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讓孩子接觸水墨畫,一方面可以通過耳聞目睹、手動、眼動、心動等方式從小培養孩子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水墨畫教學來激發孩子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潛能。用水、用色等方面,不象油畫棒、水彩筆那樣駕輕就熟,用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預見,一般成人學習水墨畫的教學方法、手段對幼兒顯然是不適合的,那么,應該選擇一些什么樣的幼兒喜歡學、愿意學的內容,采用一些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愛畫、想畫的興趣,幫助幼兒學習一些適合幼兒的繪畫特點的繪畫方法,引導幼兒畫出孩子所特有的稚趣呢?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在幼兒水墨畫教學方面,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增強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孩子們學起來就主動性強一點,所以我力求從興趣入手,化解水墨畫特有的技巧要求與幼兒現有年齡特點、繪畫特點之間的矛盾。
(一)培養幼兒對筆、墨的興趣 剛開始學習時,我安排了涂鴉游戲,如《筆寶寶出來玩》:鼓勵幼兒用毛筆畫繞線團、畫彩虹、畫柳條、棒棒糖等,有意識地選一些鮮艷的顏色,讓幼兒用毛筆涂畫,這樣做的目的是先讓幼兒覺得“好玩”、“我喜歡”,并通過涂鴉,熟悉毛筆的特性,因為鮮艷的色彩更容易出效果,鑒于幼兒對色彩的感知特點,所以暫時沒有墨的加入。
(二)培養幼兒對畫的興趣 淺層的興趣是容易轉移的,我的目的是將幼兒表面的熱情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推動力。所以在幼兒對用水、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后,我及時抓住了幼兒想自己畫一畫的愿望,選擇一些簡單的形象,如:“小雨點”、“櫻桃”、“小蝌蚪”。讓幼兒熟熟手,讓他們體會到繪畫成功的樂趣。然后,我又適當提高了一些難度,這時的教學,我主要以臨摹為主,目的是讓幼兒在臨摹中掌握最基本的用筆(中鋒、側鋒)、用水、用墨(濃、淡)以及布局的技巧。
(三)培養幼兒對創新的興趣 隨著幼兒能力的提高,他們便有了畫自己的畫的欲望,這時,我并不急于求成,一方面我努力為幼兒提供一些經驗,另一方面我還是為幼兒提供一些范畫,并引導幼兒嘗試一些新的表現手法,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如“瓜果盆” ――引導幼兒嘗試用學過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組合既有鞏固又有嘗新,使孩子們始終在學習中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二、簡化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在成人看來很簡單的內容,對于初學水墨畫的孩子來說,也會感到無從下手,諸如運筆、濃淡的把握、布局等等都會成為他們繪畫過程中的障礙。
(一)簡化難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在教學的準備中,我首先對內容進行分析,找出教學中的難點,并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加以化解,使之能與幼兒的繪畫特點接軌,讓孩子們掌握每天所學的內容。
如在“紅辣椒”的教學中,我在紙上預先畫好盤子,用“把辣椒裝進盤子里”的方法讓幼兒添畫辣椒,并用“小辣椒們有的是好朋友,靠在一起,有的不認識,分開一些”的比喻,讓幼兒初步了解疏密。這樣,就化解了初學幼兒在布局上的困難。同樣是布局的學習,在“好吃的桔子”的教學中,先讓幼兒在黑板上擺放桔子磁鐵教具,要求有的靠在一起的,也有分開點,然后引導其他幼兒觀察討論“哪一個擺得最好看?”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辨別布局美。
(二)減化筆畫,符合幼兒能力特點
對于一些幼兒比較難把握的技法,我會相應的簡化難度,這樣不僅能表現國畫的特點又能被幼兒所接受。
如在畫小魚等動物時,我考慮到以成人的方式不能被幼兒所接受,所以簡化筆畫,將其與
兒歌進行聯系,這樣做也許淡化了水墨畫所特有的韻味,但培養國畫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了解和興趣,我在表現手法上的創新,對幼兒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啟發呢?
三、游戲介入,提高教學質效
教學組織形式,我采取了室內集體教學和戶外游戲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在室內集體教學中的著眼點是“面”,引導幼兒了解方法,老師的講解可以比較詳細,幼兒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可以相互觀察、討論、相互學習和評價。在戶外游戲活動中求的是“點”,引導幼兒復習和創新,老師既可以對集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改進,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
四、鼓勵創新,激發幼兒個性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天真浪漫的童心世界,在幼兒的繪畫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對于每一次在繪畫中迸發出的創新火花,我總是小心呵護,積極引導,幫助每一位幼兒畫出“我的畫”。
(一)引導與鼓勵
引導觀察、討論、想象。每次學習中,我先讓幼兒觀察范畫,或是實物,或是圖片,在觀察中,引導幼兒討論“可以怎么畫”,在畫之前,讓幼兒說一說“它會在哪里?”,“它會干些什么?”,以此來拓寬幼兒的想象空間,并使幼兒能相互啟發,相互學習。
(二)指導與幫助
當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會遇到技法上、布局上、創意上的困難時,我從不越俎代庖,而是把它作為幫助孩子們提高的一個契機,我會用提問、適當的示范、語言指導等方法幫助幼兒解決困難。
由于幼兒的構圖能力比較差,圖中往往會出現繁瑣、主體不突出的毛病,畫面顯得比較亂。針對這一情況,我努力里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在欣賞大師的作品時,讓他們說一說畫的主體是什么?什么最突出?如齊白石的“壽桃”、“蝦”,李可染的“牧歸圖”等等,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著經驗,從而總結出一些構圖的規律――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很重要,一般都比較大。
2.在講評幼兒的作品時,引導他們比較各自的畫面,
看看哪一幅畫的內容主體突出,有前有后,安排得合理。使他們的評價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當然,孩子們對于構圖規律的理解和表現總不能十全十美,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更多地“指揮”他們,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去表現主體,這樣孩子們的作品就會表現得更靈活,更有創造性。
在于我是強調讓孩子“學會”還是“會學”,在水墨畫教學中讓孩子“學會”,只能培養依葫蘆畫瓢的畫匠,只有尊重孩子繪畫自身特有的規律性,尊重孩子自身的自主性和繪畫特點,教孩子“會學”,才能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了充分的發展。
【淺談幼兒園水墨畫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借閱區的創設
• 幼兒園教學環節有效提問策略研究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
• 幼兒園幼師職業素養現狀的調查報告
• 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說課
• 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的初探研究
• 淺談幼兒園孩子評價能力的培養
• 高職學前教育銜接人才培養
• “創造教育”與“幼兒園科技活動”
• 幼兒園文化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探析
• 幼兒家庭教育中關心意識代際傳遞思考
• 幼兒園園外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