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天津市幼兒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天津市學前教育學會會員,天津市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工程――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專家組成員。 幼兒教師做研究在提高教育質量上確實存在著獨特的意義。一方面,它可以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感;另一方面,它可以幫助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充分地說明了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開始涉足教育教學研究。然而,當幼兒教師真正開始進行研究時,卻不知從何入手。幼兒教師應該如何進行研究呢?
一、幼兒教育現場即研究現場
幼兒教師在研究中經常感嘆自己的研究能力遠不如專家學者,所以,當提到研究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專家的引領。幼兒教師在研究中確實需要專家的理論與方向性的引領,但是,專家引領并非是幼兒園展開研究的唯一前提,因為專家與學者永遠體會不到幼兒教師面臨的幼兒教育的現場。所以,幼兒教師在研究時,若想讓自己的研究能夠保持鮮活的生命力,一定要為自己的研究做一個恰當的擺位,要明確教師自己進行的研究現場即為幼兒教育現場。
1.“課題”是幼兒教育現場中有主題的問題。
幼兒教師常把自己的研究課題等同于幼教專家及學者研究的課題,其實對幼兒教師而言,“課題”是幼兒教育現場中有主題的問題。
(1)“課題”是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幼兒教師工作過程中總會遇到諸多教育問題,這些問題是真實存在于教育教學現場中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分析這些問題的本質與存在的根源,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歸納有益經驗,記錄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某些感悟與心得,這就是課題研究,課題即是問題。
(2)“課題”是圍繞一定主題進行的一系列問題。
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以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教育筆記、教育反思、教育隨筆等各種形式記錄自己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思考。幼兒教師進行的課題研究實際上是按某一線索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各種記錄。這種記錄能夠彌補日常中的點滴思考與記錄的零散性、隨意性,能夠使幼兒教師對同一主題問題形成系統和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簡單地說,幼兒教師進行的課題研究活動即是高水平的教學活動,將日常工作科研化,以科學研究的態度和思路審視幼兒教育中的各種現象,在實踐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自身的教育工作向最優質邁進。
2.以幼兒教師的身份進入研究。
與課題研究中的理論研究相比較,針對幼兒園教育實踐的研究更吸引幼兒教師,所以就幼兒教師而言,若要使研究保持鮮活的生命力,使自己在研究中成為主動的探究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那么,幼兒教師要切記將自己教師的身份貫穿于研究的始終。由此可見,任何困擾教師的問題教師均可進行研究,只要是教師自身工作中真實具體的問題,就可以成為研究的對象。以教師的身份進入研究也就決定了研究并不是解決宏大的教育問題,而是解決與教師日常工作密切聯系的問題,這樣,教師自然成為研究的主人,對研究的駕馭感也就自然產生。
3.研究過程即是教學過程。
幼兒教師進行的研究過程即是幼兒園教學過程。當幼兒教師將研究的過程與自己的教學過程融為一體時,研究的過程即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受實事求是和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調控。
二、確定研究的問題
1.界定研究的現象。
每一個研究者都有自己的前進的方向,這一方向規定了研究前進的方向,當幼兒教師能夠恰當地界定自己的研究現象時研究便產生了具體、集中的焦點。幼兒教師研究的問題是幼兒教師把握教育現場和分析教育事件過程中發現的教育現象,在選擇具體研究問題前首先需要確定自己的研究現象。研究現象主要指幼兒教師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為、過程、意義的總和,是幼兒教師在研究中將要涉及的領域范圍。研究的現象就像是一張地圖,事先為研究的范圍劃定了一定的地域和邊界。與研究的問題相比,研究的現象更加寬泛一些,后者限定了前者的范圍,前者產生于后者的疆域,是從后者中提升出來的一個比較具體、集中的焦點。
在選擇研究現象之前教師需要特意為自己留出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認真細致、安靜地對如下問題進行思考:我的研究興趣是什么?我為什么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這個問題與哪些方面的問題有關系?除了這個問題,還有沒有比這個問題更讓我感興趣的問題?這個研究可行嗎?
2.確定研究的問題。
選擇了有意義的問題后,需要對其進行闡述和表述。研究的問題應該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研究問題范圍的大與小取決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研究的時間、研究的地點、參與研究的人數、被研究者人數、研究事件的多少、研究的方法類型等。
確定研究問題的范圍以后,需要對其進行語言表述。這種語言表述應簡明扼要地表達出專題研究的范圍、研究對象、研究重點內容或研究的關鍵點,它是對研究內容及過程等方面的濃縮式的表達。所以,專題研究者確立了研究問題后需要進一步斟酌研究的名稱,它直接影響到研究的焦點和覆蓋范圍。
三、制訂研究計劃
幼兒教師進行研究時,同樣需要制訂自己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是對研究活動的有意識的設計、設想或打算。在制訂研究計劃時,應該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
幼兒教師在進行研究時,有時會忽略對研究方法的細致考慮。實際上,研究方法為研究提供了技術路線及幫助研究最終展開的途徑。合理的方法將有助于幼兒教師更好地為自己的研究指出明確的路線。
幼兒教師在制訂研究計劃時一定要明確通過每一種研究方法希望獲得哪些研究的結果,每一種研究方法應該怎么應用,這些都應該成為研究計劃中的重要內容。如,在“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能力指導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計劃使用觀察法與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那么,在制訂計劃時一定考慮到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研究方法。可以計劃“在幼兒自由游戲活動時間觀察合作行為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時的幼兒行為,以發現幼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在觀察的基礎上,針對合作能力弱的幼兒的合作行為弱點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教育”。
因為幼兒教師的研究大都是在教育中研究的,而且大多數在研究教育的指導策略,所以在制訂研究計劃時,教師經常會將研究方法與教育方法相混淆。這也和幼兒教師平日很少閱讀研究方法的書籍有關。因此,建議幼兒教師在研究前閱讀一些研究方法的書籍,這樣會對自己的研究有益。
2.制訂研究計劃時確保計劃的動態性。
由于幼兒教師的研究均是以幼兒園實際教育實踐為背景進行研究的,幼兒園實際教育實踐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動態性,這種動態性包括很多方面,如,由于幼兒園整體工作計劃的調整、幼兒園教學實際情境變化、教師崗位變動導致師幼關系的調整、教師個人時間和精力由于家庭或工作的原因需要重新分配、管理者的行為轉變、研究中新問題的出現等,這些問題決定了研究計劃需要在過程中生成、在動態中擬定、在研究中更新。因此,幼兒教師制訂研究計劃時,要確保計劃的動態性,這樣才不會使研究成為封閉的系統。
3.研究的內容與目的應以研究的問題為主線。
幼兒教師在研究中會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提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出研究的問題――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不可否認,這確實是很好的發現問題的方式。然而,幼兒教師在考慮研究內容時,卻經常忽視前面提到的問題,而是從另一些角度來研究,不能以研究的問題為主線來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實現自己的研究目的。因此,教師在制訂計劃時,研究的內容與研究的目的都應以研究的問題為主線,以同一脈絡貫穿研究的始終,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明確的研究思路和計劃。
四、采取行動
1.在行動中研究。
行動是將計劃中設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付諸實施。采取行動即是實施行動計劃。根據計劃和研究假設進行研究活動,通過自己在計劃中確定的研究方法不斷收集各種資料數據,并根據行動得到的信息,不斷對計劃內容加以改進。行動計劃的執行和實施具有靈活性。隨著研究者對問題認識的逐漸明確以及行動過程中各種信息及時的反饋,不斷吸取參與者的評價和建議,對已制定的計劃可在實施中進行修改和調整。幼兒教師行動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合理的行動不是預先設定的或不容變更的,幼兒教師需要對當下的教育情境做出理智判斷,對行動適當地進行調整。
2.行動研究需要過程管理。
(1)建立研究工作流程與計劃。
幼兒教師在研究中要根據研究的時間來制訂研究的年計劃和月計劃,甚至是周計劃和日計劃。制訂研究工作流程與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研究提供一個提醒與約束的制度,以保證研究與幼兒園工作相互協調。由于幼兒教師日常工作中的瑣碎事務較多,科學的研究工作流程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將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整合成系統的研究步驟,同時,可以提高幼兒教師的研究效率,保障研究有條不紊、高質高效地進行。
(2)加強學習。
幼兒教師在研究中要養成積累與思考的習慣,做有心人。讀書與反思、寫隨筆是幼兒教師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在倡導園本教研與差異即是資源的今天,進行合作研究將會更有助于完善幼兒教師自己的研究。幼兒園還可以根據教師們的研究內容開展系列研討活動論壇、沙龍、實踐研討、階段性成果交流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彰顯教師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智慧,同時也暴露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從而實現深入和完善的研究。
五、行動后的反思
在研究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對計劃―行動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對前一階段的行動結果進行分析、檢驗和判斷的過程。
反思的目的在于:弄清前一階段研究解決了哪些問題、有哪些經驗教訓,今后怎么辦。在研究過程中,幼兒教師反思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描述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想改善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將如何記錄這些過程?我將如何向別人報告或講述、討論?預計情況會得到怎樣的改善?實際行動后有哪些現象?計劃與結果之間存在哪些不一致現象?我應該做出哪些修正和完善?反思即就行動的效果進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計劃下一步的行動。它是一個螺旋圈的終點,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
研究是教師在混沌與真實交替中的成長,如果幼兒教師在研究中能夠擺正自己研究的位置、制訂動態的計劃并在行動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那么,最終,幼兒教師就會發現原來研究也如呼吸般自然。
(責任編輯張嶸)
【幼兒園教師如何做研究】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的教育服務功能
• 幼兒園德育的誤區與對策
• 男幼師在從事學前教育的問題探析
• 幼兒園內部控制策略及問題
• 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區域游戲活動
• 幼兒園有效開展早操活動的策略
• 試論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藝術
• 幼兒園水墨教學初探
• 幼兒園代課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
• 幼兒園小班口語教學策略探究
• 致全省幼兒園教師的倡議書做專業的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整體裝修設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