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蛋糕吃,有禮物收,所以孩子們都喜歡過生日,而且不少幼兒園也流行過集體生日。但是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讓鄧女士對孩子們在幼兒園過生日有了新看法。“我之前一直覺得在幼兒園過生日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分享,但是現在想來還有可能會造成攀比。”鄧女士擔憂地說。 集體生日帶來的“甜蜜”煩惱
鄧女士的兒子在一家幼兒園上大班。一天晚上,在和兒子進行睡前交流時,天真的兒子給她講述了當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一件事。
“媽媽,你知道嗎,今天霄霄(化名)在玩區域游戲時把多米諾骨牌打翻了,可是他卻讓我和另一個小朋友幫他撿。”兒子看起來有些委屈,“霄霄說,過幾天就是他的生日了,如果我們不幫他撿玩具的話,他過生日時就不給我們發禮物了。”
孩子幾句無心的話,讓鄧女士重新開始考慮集體生日的意義。“以前覺得孩子們很單純,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能讓他們學會分享快樂。但是現在看來,過生日的孩子無形中會獲得一種‘特權’,這樣好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鄧女士有些擔憂。
李女士兒子所在的幼兒園也流行過集體生日。“因為我兒子是7月份出生的,生日是在暑假里,所以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給他過集體生日。”李女士說,兒子今年上大班,在幼兒園的兩年里,集體生日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最初,家長們只是訂個蛋糕送到幼兒園,老師會帶著全班學生進行慶祝。后來,兒子會陸續往家里帶回一些小禮物:小包裝零食、卷筆刀、精美橡皮等,再后來,小禮品的檔次也在逐漸升級,有精美鉛筆盒、卡通存錢罐、油畫棒等。
“班里有個QQ群,老師會把孩子過生日的視頻和照片發到群里。”李女士說,視頻中,每一個過生日的孩子都像小公主和小王子一樣,接受全班同學的祝福,和班里每個組的小朋友合照,給小朋友們發蛋糕和禮物。最讓李女士接受不了的是,等小朋友們都拿到禮物后,老師會讓孩子們都舉起禮物,統一說:“謝謝××(過生日小朋友的名字)的媽媽和爸爸!”
“我本來以為生日在寒暑假的孩子不用在幼兒園過生日,可是現在發現并不是這樣。今年9月份開學的前兩周,兒子幾乎每天都在幼兒園吃蛋糕。原來,一些在七八月份出生的孩子,開學后又到學校重新補過了生日。我頓時感覺壓力好大,別人都補過了,我們如果不補過,會不會被其他家長認為總收禮,不回禮?”李女士說,“可是兒子生日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還有必要再去補過生日嗎?”
筆者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個別幼兒園目前已經禁止在學校過生日;但大部分幼兒園仍在流行過集體生日。至于過生日的花費,低則數百元,高的能達到上千元。對于過集體生日的行為,有的家長贊同,有的表示反對,還有的保持中立。
贊同方:小孩的世界和大人不同
“我孩子幼兒園里也是這樣,誰過生日誰就發禮物,老師也不阻止,只要不發食品就行。孩子們一般都是發文具和手工玩具等,價格都不高。”宋女士說,本來她也覺得這樣不好,反正自己孩子的生日,別的家長又不知道。可這樣教育孩子就有問題了,平時教她要分享,關鍵時刻家長卻言行不一。所以這次生日,宋女士買了35個筆筒,讓女兒發給班里的其他同學。“那天放學回家,女兒特別高興。她收獲了全班同學的祝福,真正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宋女士說,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力行體驗才是最深刻的教育。所以不要太介意物質,小孩的世界和大人不同。
“貌似現在幼兒園都是這樣的。”崔先生說,從小班開始,孩子每隔幾個月就會收到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日禮物,如儲蓄罐、小黃人玩具、鉛筆盒等。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班級的老師也會在小朋友的生日當天在班級里開個生日會,拍照留念,小朋友們也會送上生日的祝福,也很有意義。
“現在大家的家庭條件都不錯,偶爾花一點錢為孩子過生日,也無所謂。”市民杜女士說,幼兒園也是一個小社會,當孩子走進幼兒園這個小社會時,他們也有了人際關系。平時,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但其實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融洽孩子們的生活氛圍。像買個生日蛋糕,大家一起慶祝生日,一起唱生日祝福歌,都是孩子人際關系的一種具體體現。因此,杜女士認為,只要在合理范圍內,為孩子做個生日派對也無不妥。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袁女士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里集體過生日的活動很值得提倡。因為生日對孩子而言是長大了一歲,是又一次成長;生日也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小腳印,每次生日過后,孩子身上又會有新的變化。過集體生日既能激發幼兒更強的集體觀念,對集體生活更加向往,又能使孩子懂得與同伴分享快?罰?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和溝通的方式,從而感受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親切與溫暖,在孩子們的成長歷程中留下最美好的記憶。 反對方:可能會造成盲目攀比
董女士覺得,孩子過生日最好還是以簡樸為主。比如說給孩子煮一碗長壽面,送去一份生日祝福,再給孩子講述媽媽生育孩子時的痛苦,讓孩子懂得感恩母親。如果非要購買禮物,最多也就是生日蛋糕,將家中的親戚朋友請來,一起為孩子慶祝。讓孩子在生日這天在潛移默化之中懂得感恩母親,懂得維護親情關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身邊的不少朋友都反映,從小班到大班,孩子們過生日的禮物是越買越貴。這有可能會讓孩子們過早地學會攀比。”周女士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可能還不清楚衣服、鞋子有哪些名牌,但他們會通過其他方式表現攀比心態。比如“你的生日禮物就是鉛筆和橡皮,沒有我家的畫筆好”“你家的生日蛋糕只有兩層,沒有我家的高”“你們家真小氣,送的禮物我一點也不喜歡”等等。幼兒園的孩子雖然不懂得攀比,但家長的做法,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
張女士有一次帶兒子逛街時經過一家比較高檔的蛋糕店。兒子指著櫥窗里一款汽車造型的蛋糕告訴他,班級里有個小朋友過生日時他的媽媽就給訂的這種蛋糕。張女士看了看價格,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那款蛋糕售價600多元錢。隨后,兒子提出請求,希望自己過生日時也訂這種蛋糕。“我當時都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她說,雖然自己也能買起,但是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只有委婉地對兒子說,以后會送他一個更加特別的蛋糕。 中立方:遵循孩子的意見最重要
“很多幼兒園雖然沒有明令禁止,但也?]有規定孩子必須在幼兒園過生日。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在攀比,而是家長們在攀比。過生日是孩子的事,其實要不要過家長也可以征求孩子們的意見。”趙女士的兒子是大年初六出生,每年過生日時都在放寒假。看到老師經常在QQ群發一些其他小朋友過生日的熱鬧場景,她也曾擔心不在學校過會給兒子造成心理陰影。但是當她咨詢孩子想不想在幼兒園過生日時,兒子給予了否定回答。他說不想在學校過,只想一家人單獨過。聽到孩子的想法,趙女士表示尊重。
“我家女兒是在8月份出生的,所以一向都是收別人的禮物,從來沒有送過。”錢女士認為,需不需要過集體生日,要不要送小朋友禮物還是看自己的情況,不送也沒什么關系。如果大家想圖個開心,那就拿些小禮物去幼兒園跟小朋友們分享。如果家長感到糾結,就說明家長本身存在攀比心理。為什么買東西就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呢?不要覺得虧待了孩子,任何事情量力而行就行了。 專家: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
“其實孩子們的世界非常單純,只是家長們各有想法。”心理咨詢師蘇女士說,有的家長是出于彌補心態,因為平時工作太忙,對孩子疏于照顧,想借生日讓孩子獲得一次“高質量”的體驗;有的出于社交動機,認為過生日是孩子甚至家長自己樹立良好社交形象、拓展朋友圈的良好機會;有的出于攀比心理,認為不能讓孩子因為生日過得不夠排場就失了面子,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家長希望孩子生日快樂,他們認為有了這些形式,孩子就會感受到更多快樂和幸福。
有研究發現,快樂和幸福與物質享受不是正相關的,人的幸福感相對恒定。比如好不容易的美夢成真后,幸福將達到峰值,但幸福感的峰值體驗最多維持一周。一周以后,人的幸福感又會回到原有水平。這就提示家長,相比短期的“大劑量”幸福體驗,更應在日常點滴中,學會溫和的、穩定的提高孩子的幸福感水平均值。家長們應以平常心看待以上提到的生日形態,采取不批判、不迎合、不攀比的態度,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價值觀、是非觀,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不隨波逐流,學會掌握自主權;同時,理解并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只要用心,根據對孩子喜好的了解、結合自身家庭條件,每位家長都可以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日體驗。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一直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常常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那么從小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的孩子,難免會誤以為“比較”是生活的常態,進而不自覺地產生攀比之心。作為幼兒園老師也應盡量避免攀比現象的發生,如謝絕家長全班發禮品,改為在班級組織孩子唱生日歌、畫賀卡等方式慶祝生日。
【幼兒園生日會變“名利場”?】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中的師幼依戀
• 愛上兔伯伯的“甜餡餅幼兒園”
• 探究幼兒教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實用性
• 新理念下幼兒園后勤管理模式發展方向分析
•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習慣
• 系統化管理:幼兒園優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 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開展民間游戲探討
• 淺析幼兒園語言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技能培養
• 淺談幼兒園教育中“批評”的藝術
• 海北州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
• 怎樣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