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幼兒園:輕松的氛圍 在美國,幼兒園的各種設施都按孩子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設置,非常有情趣,而且老師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他們在自由地玩耍。明亮的房間,可以擺放鮮花的矮窗,漂亮的窗簾,為孩子量身制作的小櫥柜、小書桌和小床,走進去儼然一派家的景象。孩子和老師坐在地毯上圍成一個圈,講故事、學唱歌、做游戲,這種Circle(圓圈)形式不僅有利于師生間的平等合作,也可以幫助大家找出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美國人認為,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無權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動,所以尊重和鼓勵的情形隨處可見。美國人還認為,要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先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才能“暢所欲言”。所以,老師鼓勵孩子的質疑、討論,回答錯了也不批評,而是啟發他們用另一種方式思考,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不過,老師對孩子雖偶有訓誡,但不會采取體罰的方式。
德國幼兒園:混齡編班
德國的幼兒園大多以混齡班為主,班內包括0~3歲的嬰幼兒、3~6歲的幼兒和6~10歲的小學生。幼兒園中的混齡班類似于一個溫馨的家庭,不同年齡的孩子像兄弟姐妹一樣生活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都有著自己生活的空間和喜好。德國的教育者認為,在混齡班里,年齡小的兒童與年齡大的兒童在一起游戲與生活,有機會向年齡大的兒童學習,得到他們的幫助,同時合作的機會也會增多;同樣,年齡大的兒童也可以在幫助年齡小的兒童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由于混齡班中兒童的年齡各不相同,對他們的教育必然是個別化的,因而混齡班兒童的生活、游戲、學習等有多種組織形式。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一般將不同年齡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組,每組由不同的老師負責。老師再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特點,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由于德國的小學實行半日制,學生上午在學校學習,中午就放學回家,因此幼兒園也招收上小學的兒童。就像中國的“小飯桌”一樣,中午時小學生會到幼兒園來用餐、做作業,做完作業還可以在幼兒園活動。這樣既解決了無人照看孩子而給家長帶來的困難,也可以使小學生在放學后有一個集體活動的場所。
韓國幼兒園:民族特色教育
如今的韓國幼兒教育,較好地吸收了美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精華,形成了具有韓國特色的幼兒教育。在韓國,無論是在商店里還是在大街上,你都可以聽到韓國人親切的問候聲,感受到他們的禮貌。韓國人認為,從小一點一滴禮貌教育的灌輸,是孩子長大以后時時處處有禮貌的一個重要原因。愛國教育也是韓國幼兒園的特色教育之一。孩子在入園、離園時手里都會拿著一面國旗,目的就在于讓他們從小樹立“愛韓國,做世界一流韓國人”的思想。韓國幼兒園還重視對孩子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許多幼兒園把學習韓國傳統樂器和民族
舞蹈作為必修課,讓他們從小就受到民族傳統藝術的熏陶。
編輯 李心心
【國外幼兒園的教育特色】相關文章:
• 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園課程研究
• 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 談幼兒園應如何開展剪紙教學
• 學前教育學生美術技能研究
• 論幼兒園文化建設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
• 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
• 學前教育中專畢業生就業狀況改善策略
• 幼兒園唱歌教學的組織策略
• 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的初探
• 教育品牌:揭開幼兒園發展的密碼
• 幼兒園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的多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