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教育環境,給幼兒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 首先,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會表現出對某事物的興趣和愛好,這就要求我們幼兒園和教師要善于捕抓,把它們整理起來變成學習的材料,成為幼兒學習的內容。幾年來,我園的生成課程就是較成功的教學嘗試。如:夏天的時候,幼兒園的大草坪、種植區會跳出許多蛤蟆,幼兒會好奇地趴在旁邊看著或追著它跳。這時,我們的老師就會抓住幼兒的興趣,生成“兩棲動物”的課程,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和幼兒一起了解兩棲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幼兒通過爸爸媽媽幫忙上網查找一些信息,或是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知識,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一起觀看相關CD片,進行小實驗觀察,讓幼兒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種感官,感知印證自己獲知的有關兩棲動物的信息,從而快樂地獲取知識。
其次,開展戶外活動,給幼兒一個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童年。我們是市區幼兒園,幼兒接觸的多為鋼筋水泥的建筑,而且為了安全,家長及幼兒園都無法為幼兒提供經常野外游玩的機會。但我園得天獨厚,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幼兒園除開設種植園地和飼養區外,還有大片的草坪,花果樹木,周圍生活小區也是全市綠化環境較好的住宅區,有較充分的自然資源可利用。我們規定幼兒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在大草坪上奔跑做游戲、曬太陽、玩沙戲水等,在玩中觀察周圍事物。如幼兒在大草坪觀察落葉時就生成《奇妙的葉子》的主題活動,觀察螞蟻時就生成《昆蟲世界》的主題活動,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自然學習方式。
二、課程改革和創新
進入21世紀后,由于倡導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課程設置應符合全面發展的原則,幼兒教育既要強調幼兒的自然發展,同時也重視實踐中各種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從而發現和培養幼兒的天賦和才能,進行因材施教。比如:(1)在傳統的課程基礎上,實施生成課程,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師幼互動,共同構建的課程;(2)課程研究,開展綠色教育課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大、中、小班幼兒的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有計劃地讓幼兒體驗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環保節約習慣;(3)把課程活動滲透到一日活動中;(4)在游戲中教給幼兒知識技能;等等。
三、家園共育,與幼兒一起成長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幼兒第一任教師,因此,家長是教師了解幼兒最好的信息源,是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我們通過開展“家長開放日”、“幼兒園一日活動觀摩”、“家長園地”、“溫馨提示”、“致家長一封信”、“開辦家長學堂”等一系列的活動,拉近教師、家長、幼兒的關系,實現教育的一致化,共同陪伴幼兒健康成長。
四、幼小銜接,讓幼兒輕松上學
幼小銜接應明確幼兒園教學有別于小學,幼兒園的課程以游戲為主,指導方式也是靈活多樣的,沒有過多的作業和考試制度。幼小銜接這一時期,幼兒既要保留前階段的某些學習、生活特征,又擁有后階段剛剛出現的某些新特征,這一交叉期就要求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五、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
幼師是幼兒早期教育啟蒙者,最終對幼兒教育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幼師必須具備責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格保證,還要有合格的專業素質。因此,我們對幼師有嚴格的篩選,考核和激勵制度,還要對在職幼師定期進行職業培訓和園本培訓,保證幼師的教育水平。
六、構建特色課程
自辦園以來,我們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興趣和年齡特點,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在學習、借鑒、承傳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開發課程資源,收集豐富的素材,構建特色園本課程,并把經驗在同行中示范推廣,走上打造具有特色課程的名園之路。
誠然,目前我們的幼兒教育雖然還有許多不足,但是只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堅定信心,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依據,把幼兒教育規律,幼兒學習特點與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秉承傳統,開拓革新,我們就能創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幼兒園。
責任編輯 鄒韻文
【創辦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活動案例精選等
•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策略探討
•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5篇)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有效合作
• 淺析在幼兒園進行“三生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音樂教學分析
• 淺議幼兒園家長助教活動的實踐
• 幼兒園肥胖兒戶外活動有效護理新策略
• 宏遠幼兒園設計回顧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 幼兒園的語言暴力
•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與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