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中小學教育都在討論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小學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關鍵詞】 幼兒園 教育教學 有效性
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發、促進和引導幼兒順利開展學習和達成有效學習結果的過程。有效教學就是要遵循幼兒園教學的特點和規律,要求教師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充分發揮教師和幼兒雙方的主體作用,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課程意識的教師,也一定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從這意義上說,也體現了我們教師作為教學專業人員的一種存在價值。那么,如何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呢?
1 選擇有效的教學內容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并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2 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么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這里有三層意思:
2.1 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
2.2 目標必須具體、明確,是可操作的、可測的、可評價的,切忌太空太大。例如,大班語言活動“還手?不還手?(辯論會)”的活動目標是:①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還手?不還手?”的想法、觀點、感受;樂意傾聽別人發言,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②通過辯論探索到被同伴打后的正確處理方法。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不夠具體,對老師來說缺乏操作性。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這些可能是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2.3 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3 創設有效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月歷”。月歷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月歷內容本身卻并不感興趣,因為月歷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和簡單的文字,色彩也無鮮艷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歷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月歷寶寶,以擬人化的月歷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月歷寶寶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月歷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歷寶寶身上秘密的強烈欲望。
4 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
好課的標準是真實、自然、簡單,如果從有效教學的角度來看,一節好課也應該是真實的(能看見幼兒最真實的一面,看見幼兒真實的發展)、扎實的(每個環節都很扎實,沒有花架子,幼兒從中能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積累)、樸實的(自然不做作)。
4.1 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范講解等,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方法。例如,健康活動“心里的小鳥”中體驗法的選擇。
4.2 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要方便。不管是選擇
課件,還是圖片、實物都要依據活動的需要,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例如,健康活動“心里的小鳥”中小熊表情臉譜教具的的選擇。
4.3 教具、材料何時呈現,如何呈現的問題,幼兒座位安排的問題等,都是活動前老師要考慮的細節問題。
5 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蘊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于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于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6 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動的結尾環節,老師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么干什么,等會兒你們去干什么等,其實活動結束并沒有或不可能兌現。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活動并非少見,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或許就是無意識的隨口出。而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其實,每個活動結束并非一定要用什么花哨的語言,但是,一定要注意自然熨貼,水到渠成;簡明扼要,干凈利落。
7 行之有效的教學反思
反思不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要為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為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我們的反思往往是從尋找自身問題出發的,似乎帶有一點自我批評的感覺。但這種情況給反思者自身帶來不成功感,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因此,我們提倡在反思中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分析教學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這樣的評價會更有激勵性。
有效教學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追求,有效教學要求我們必須做有思想的教師。泰戈爾說“最遠的距離是到達你自己”,就是說改變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這個不斷發展的時代,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這樣教學活動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提高幼兒園教學有效性淺談】相關文章:
• 試論幼兒園的文學教學活動
• 論開展幼兒園創意美術教育的方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欣賞
• 幼兒園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途徑
• 圖標在幼兒園中的滲透
• 有香味的幼兒園
•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探索
• 幼兒園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 幼兒園安全教育解析
• 幼兒園傳統文化有效開展
• 幼兒園語言區域的創設策略
• 淺談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