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由于對某人的價值、信念、權利有侵害或與之相矛盾而激發的一種強烈而不舒適的情緒反應。它是一種不健康的負面情緒。幼兒園中的師源性傷害事件之所以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幼兒園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情緒不僅會影響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還會影響師幼關系,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擬從理情行為療法的ABC理論這一全新視角。分析幼兒園教師的憤怒情緒,進而提出幫助教師控制或避免憤怒情緒的方法。
一、ABC理論的闡釋
在理情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ov,簡稱REBT)的ABC理論中,A(Activating events)代表在人們生活中的誘發性事件。B(Beliefs)代表人們對于這些誘發性事件的想法,C(Consequences)是指信念產生的情緒或行為上的結果。以往人們總是認為個體的情緒和行為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是理情行為療法的代表人物艾里斯卻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并不是A。而是B,即人們對于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和看法。因此,ABC理論認為外在的誘發性事件是引起憤怒情緒的間接原因,個體對于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憤怒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說人之所以產生憤怒情緒,主要原因是自己選擇這么做。
艾里斯將個體的信念(B)分為合理信念(rational beliefs)和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合理信念是指幫助個體實現其最重要的目標的認識、想法和理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破壞或阻止個體自我發展的信念,它是僵化的、偏激的,通常也是不合邏輯的、荒謬的,它與現實不相符并會阻礙個體達成目標。艾里斯還提出了11種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須做得很好,并且獲得他人的認同”,“這個社會必須是公平的”,等等。理情行為療法的學者將不合理信念劃分為四種:絕對化要求、糟糕至極、低的耐挫力和價值貶損。
二、引起幼兒園教師憤怒情緒的原因
艾里斯認為C(認識、情緒和行為上的結果)是A和B相互作用的結果。A幾乎總是顯著影響或影響C,但并不完全導致C——因為人類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環境中的誘發因素做出反應。當C為情緒困擾(如:憤怒情緒)時,B通常更為直接地引起C。幼兒園教師憤怒情緒的產生就是誘發性事件A和不合理信念(iBs)共同作用的結果。
�。ㄒ唬⿷嵟榫w的誘發性事件
Mabel等人總結了10種引發憤怒情緒的外在誘因。包括:他人有意的破壞行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人的偏見:被人誤解為不誠實的人:自尊受到威脅:重要他人的忽視或受傷害:由于他人的過失使自己受到傷害:他人的自私以及不關心其他人的態度:受到語言或身體攻擊:成為無辜的犧牲者。根據Mabel的總結,筆者將引發幼兒園教師憤怒情緒的誘發性事件A從生活上和工作上進行分類。首先,“學生是幼兒園教師情緒起伏的直接催化劑”同,幼兒往往會成為引發教師憤怒情緒的外在誘因。幼兒的氣質類型不同,對教師憤怒情緒的誘發作用也不盡相同。一項研究表明�!拜^低的負情緒、較少的缺乏任務堅持性、較低活動水平和較少的沖動行為容易引發教師的積極態度,而高負情緒、高沖動性水平、高缺乏任務堅持性會引起教師的消極態度”,更可能會誘發教師產生憤怒情緒。因而,經�?摁[、容易分心、不受約束的幼兒更易使教師產生憤怒情緒。其次,哈貝馬斯認為,交往行為的主要形式是主體之間的誠實對話,強調各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溝通,以實現認同與達成共識。在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需要與園長、同事、家長不斷地溝通、交流,以獲得他們對自己工作的支持。但由于種種原因,如:溝通不暢無法取得共識,園長、同事以及家長也會成為教師憤怒情緒的誘因。大量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師管理中缺乏人性化和民主化。公辦幼兒園出現“領導無權,集體決議”的局面,園長采用消極民主領導作風。在面對資歷較老的教師時迫于壓力,以“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處理,對于年輕的教師缺乏公平性;民辦幼兒園則出現“園長一人說了算”的獨裁局面,園長采用專制性管理作風,閣教師沒有發言權。即使面對園長不合理的決定也要依言行事等,易誘發教師的憤怒情緒。除此之外,家長對教師的不尊重、不理解,同事對教師的消極對待都構成了教師憤怒情緒的誘發因素。另外,由于幼兒園教師多為女性,她們背負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負擔,需要關心婚姻危機、情感問題、子女教育等生活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其憤怒情緒的誘發源。
�。ǘ┯變簣@教師的不合理信念
ABC理論指出憤怒情緒的產生除了誘發性事件A,更重要的是不合理信念(iBs)的作用。在REBT的學者對不合理信念的劃分中,絕對化要求是指人們認為某一事物必定發生或不會發生的僵化的信念。這一不合理信念常常有“must(必須)”“should(應該)”這類詞語。艾里斯認為在所有的不合理信念中,絕對化要求是心理以及情緒困擾的最主要的原因:糟糕至極的信念是個體認為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將是百分之百的糟糕與可怕。是一種滅頂之災,它源自“沒有哪件事情比這件更糟糕”的絕對化要求:低的耐挫能力是由沒有“比這件事情更令人受挫、不舒服”的絕對化要求引起的,人們通常抱有“如果這個挫折繼續存在,那么我將會崩潰或死亡”這一偏激想法,它往往會導致個體產生不良的負面情緒如憤怒、焦慮、抑郁;價值貶損來自于人和事物必須符合個體的期待這一絕對化信念,當某一件事情沒有成功時,便認為自己是一個“廢物”“失敗者”而對自己發怒�;蚴钱a生自卑感,嚴重者還會產生種種心理障礙。
依據REBT學者對不合理信念的分類,筆者對促使幼兒園教師產生憤怒情緒的不合理信念從四個方面進行描述,見表一。
三、減少憤怒情緒的基本步驟與策略
REBT的ABC理論認為,幼兒園教師的憤怒情緒主要是由其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而REBT就是幫助幼兒園教師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過信念的改變來減少其憤怒情緒。 �。ㄒ唬┮龑Ы處煶吻宀缓侠淼男拍�
通過相關理論的學習,幫助幼兒園教師明白其憤怒情緒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導致的,而不是他們認為的誘發性因素,如:幼兒的淘氣、調皮。接著,引導幼兒園教師尋找出自身不合理的信念。我們可以通過問題幫助他們探尋,如:當你發怒時,你會對自己說什么?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引導他們對自己的信念進行分析,尋找出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挖掘藏在信念背后的絕對化要求、糟糕之極、低的耐挫力和價值貶損。
�。ǘ┯煤侠硇拍钪鸩饺〈缓侠硇拍�
在幫助幼兒園教師澄清不合理信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駁斥”這一認知技巧來幫助他們挑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從而幫助他們用合理的信念來代替原有的不合理信念,讓幼兒園教師學會理性思維,減少他們的憤怒情緒。駁斥(Disputing)是在幼兒園教師熟悉ABC模式的基礎上,讓他們辨認、思考,最后取代他們產生憤怒情緒的不合理信念。在與不合理信念進行駁斥時。我們可以通過質疑式和夸張式兩種提問方法。質疑式是直截了當地向幼兒園教師的不合理信念發問:夸張式是把對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邏輯、不現實處以夸張的方式放大給他們自己看。2000年,浙江省幼兒園教師林某在上課時有兩名幼兒一直在爭奪玩具,林某多次訓斥,他們仍不改正,林某一怒之下,拿剪刀剪去了一名幼兒的食指,釀成慘劇。林某之所以憤怒,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存在一個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即幼兒應該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一點都不能違背教師的意愿。當我們遇到像林某這樣存在有上述絕對化要求的幼兒同教師時,我們就可以采用質疑式提問,針對她的這一不合理信念直接進行發問,如:幼兒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呢?他們有沒有自己的主體性?等等。我們也可以進行夸張式提問:世界上所有的幼兒都必須是聽話的乖孩子嗎?若所有的幼兒都是聽話的乖孩子,世界上還需要這么多幼兒園教師嗎?通過夸張式的提問,使幼兒園教師感到自己想法的幼稚可笑和不合理性。
在駁斥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園教師的主動思維,促使他們自覺地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駁斥,并自覺放棄。不能急功近利、咄咄逼人,迫不及待地把所謂合理的認知強加給幼兒園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能暫時接受了一套“合理的價值體系”,而事實上卻沒有內化成自己的價值,也就是“口服心不服”。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使幼兒園教師掌握ABC理論,更不能使他們將ABC理論用于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幫助自己減少憤怒情緒以及其他的負面情緒。
在使用ABC理論幫助幼兒園教師消除憤怒情緒的過程中,除了駁斥(Disputing)之外,還有認知作業、勸服他人等認知技巧,以及輔助、增強認知干預的情緒/經驗技術、行為技術。其中,情緒/經驗技術中的理情心像(Rational Emotive Imagery,簡稱REI)可以有效地輔助幼兒園教師的認知干預,轉化其憤怒情緒。REI主要是為了幫助幼兒園教師在易誘發憤怒情緒的情景中,能夠有比較合理健康的負面情緒。REI讓幼兒園教師通過自己的體驗。找到對他自己最信服的自我告知和因應機制,讓他們勤加練習,使其在各種誘發不健康負面情緒的情境中,都能夠運用REI控制自己的情緒。REI的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我們讓幼兒園教師分析她的憤怒情緒是否屬于健康的負面情緒,她想擁有怎樣的健康情緒。將其希望擁有的健康情緒定為目標。然后,請幼兒園教師輕輕閉上眼睛,通過回想將自己帶到引發自己憤怒情緒的情境中。在她完全融入當時的情境和憤怒情緒后,讓她將注意力集中在轉化憤怒情緒上,使它變成她想擁有的健康情緒。最后,當轉化成功后,再請她慢慢回到現實,睜開眼睛。我們要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現在的感受是什么?”接著問她是如何轉化憤怒情緒的,我們要注意探索她是如何幫助情緒變得更健康,不再沉溺于憤怒情緒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園教師減少自己的憤怒情緒,我們可以要求其連續一個月用理情心像做練習,直到她們熟能生巧,自然轉化自己的憤怒情緒。
�。ㄈ┯媒】登榫w取代不健康情緒
通過駁斥(Disputing)以及其他的輔助技術,ABC理論讓幼兒園教師認識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幫助他們用全新而健康的負面情緒取代之前的憤怒情緒,取得新的哲學觀以及良好的效果(Effective)。這就是1968年紐約的REI研究所成立心理治療室時,在原來ABC理論的基礎上增加的D和E,加入這兩個字母后,REBT的理論模型從ABC發展為ABCDE。即讓幼兒園教師了解到其之所以有憤怒情緒,困擾他的不只是誘發性事件,還有他對事件所持的想法,這是其主要原因。若要轉化這些不合理信念,則需要不斷地去駁斥這些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以減少憤怒情緒,取得有效而理性的哲學觀。幼兒園教師可以將新的有效的哲學觀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獲得全新而健康的情緒以及積極的行為。
【幼兒園教師憤怒情緒探析】相關文章:
• 高職學前教育銜接人才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
•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與對策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工作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 幼兒教師參與結構游戲方法
• 幼兒園游戲化教育
• 幼兒園數字化資源庫的”建用管”
• 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研究
• 讓“精細化”成為幼兒園管理的靈魂
• 幼兒園語言教學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開放式美術活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