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常跟我說:“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我當時不明白好工作是什么。我想當賣糖的售貨員,這樣每天都有糖吃;我想當個種果樹的農民,這樣果子一成熟,我就可以把果子摘下來……這些是我一直向往的事情。可是,爸爸馬上告訴我:“這樣的工作沒有出息。”他告訴我,長大了可以去當記者或者作家。但是,我一直長到很大,都不知道記者和作家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樣的。我想,如果有人帶我去體驗過這樣的職業,說不定我真的從小就??朝這個方向努力。
后來我有了孩子,我們生活在美國。兒子上了美國的幼兒園后,常常有各種各樣的職業體驗課,比如帶孩子去參觀消防局、警察局等,讓孩子很直觀地去了解一個職業的日常工作狀態。幼兒園的教室里還會有各種情景布置,有銀行、醫院、超市……孩子們在一起扮演各種角色,通過這些來理解職業的內涵。他們還會定期請某種特定職業的人來幼兒園,給孩子們介紹他們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人會帶來各種工具和模型,讓孩子明白每一個工具是怎么用的,每一種車是什么用途。這種職業教育除了寓教于樂以外,還處處滲透著“各種職業都是平等的”“孩子的每個職業夢想都值得尊重”等觀念。而這些,在美國的幼兒教育中是很普遍的事情。
這種觀念和教育方法同時影響了孩子和我們家長。每個星期五,收垃圾的車都會到我們小區來。我們把垃圾分類后放在垃圾桶里,擺在路邊,這樣垃圾車開過來時,會用它長長的鐵爪子把垃圾桶抓起來,倒扣在車廂里,再把垃圾桶放下,垃圾就被收走了。兒子對這個特別有興趣,每次都要追著垃圾車跑一個街區。他跟我說,長大后也要當個開垃圾車的,操縱那個鐵爪子。我贊賞地說:“嗯,確實很酷呢!”為了滿足他的這一興趣,每個周五的早晨,我都會跟他一起等待垃圾車的到來,然后帶他跟著垃圾車跑,盡管臭氣熏天也全然不介意。我后來還專門開車帶他去垃圾場,看垃圾是怎么分類處理的。后來,孩子儼然成了這方面的專家,說起來頭頭是道,誰也想不到一個3歲的孩子竟然懂得這么多。
在中國,人們似乎習慣把工作分出高低貴賤,父母也很明顯地把這種觀念灌輸給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和她一樣掃大街。”甚至有的父母會當著清潔工的面說出這樣的話。孩子對職業的了解,大都是從身邊的勞動者開始,很多孩子從小的理想就是當清潔工、卡車司機、售票員……因為他們能發現這些工作的樂趣。但是,這樣的理想很快就會被父母狠狠地遏制,因為干這樣的工作是“沒出息”的,他們會被告知,長大后要當醫生、當科學家、當投資家……可是,對于這樣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家長卻很少給過這方面的幫助和指導。
從我小時候,到我現在自己也成為一個家長,幾十年過去了,我常常聽到的仍然是:“好好學習,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對于職業的教育,似乎一直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把職業分為三六九等,告訴孩子哪些工作是好的、哪些工作是不好的,但卻很少幫助孩子去體驗和了解某項職業的具體內涵。很多人大學畢業后所從事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他們對自己喜歡的工作根本不了解。問他們當時為什么選擇了這個專業,答案多半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說這個專業好,可是父母真的對這個專業了解嗎?未必是這樣。
在國外,大多數人都會把是否喜歡當成選擇工作的第一標準,不管是什么工作,首先要能享受它。只要是通過勞動來獲得回報的工作,都會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平等對待。如果孩子從小對某項工作表現出好奇與興趣,就會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得到肯定和滿足,家長會鼓勵并贊賞孩子的想法,并帶他去做深入的了解。
所以,當孩子對某種職業有熱情的時候,一定要去幫助和鼓勵他,帶他去了解這個職業。在孩子的眼里,工作沒有好壞之分,他能看到的,只是某一個吸引他的方面。對于孩子的職業教育,不是教孩子對職業劃分層次,而是帶他去體驗、了解不同的職業,學習相關的知識,然后讓他自己根據所學和所能理解的去做決定。這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職業教育。
【美國幼兒園的平等職業教育】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現狀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感恩教育
• 讓家長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推動者
• 幼兒園教學中舞蹈教學論文
• 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策略研究
• 在幼兒園滲透傳統節日教育
•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組織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 淺談幼兒園語言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管理家長的有效參與
• 淺談幼兒園主題墻創設
• 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