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幼兒園是一種近些年出現的新型幼兒園,“媽媽和寶寶一起上幼兒園”正在成為時尚。對于這種現象,有人嘉許,有人反對。 嘉賓觀點 讓孩子沐浴更多親情陽光
“我一直嘗試按照我自己的方法來對待他,那就是肯定和鼓勵為主的一種方式。”
我小時候最不喜歡上幼兒園,原因是不想離開熟悉的家和熟悉的親人,但這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需要改正的缺點,他們覺得,我應該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但是一直到離開那里,我對于幼兒園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記憶。
后來發現那種不喜歡上幼兒園帶來的罪惡感是一種不好的人生體驗,其消極意義遠遠大于人們所認為的那些好處。而與此同時,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發生了變化,現在人們開始努力用一種肯定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感情: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去做吧。
有了寶寶之后,所以,在送不送寶寶上幼兒園這個問題上,我猶豫了很久。我覺得寶寶一定是要有一些自己的朋友的,但他也喜歡跟我一起玩,他太小,總是不想離開我。后來聽說有親子幼兒園這回事,我就把他送了進去。或許一個幼兒園中只有一個家長存在是怪異的,但每個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或其他親人在,大家就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和諧家庭。
事實證明,我的教育方法還是非常奏效的,我的寶寶非常聰明、性格外項、活潑好動,而且心地非常善良。他一直覺得有媽媽在身邊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正方嘉賓:張白露
網站編輯、4歲寶寶家長
相信他能把一切做好
“幼兒園階段非常重要,他將從此開始接觸到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開始從家庭到社會的轉變。”
我們的下一代理所當然地在人們眼中成為了無比幸福的一代,但我們仍然不能為他們的未來做任何保證,他們在將來遇到的困難很可能也不會比我們少。所以我相信幼兒園階段非常重要,他將從此開始接觸到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開始從家庭到社會的轉變。在這個一個傳媒和娛樂做主的時代,圍繞這一代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有一些輿論。如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上高中和大學的時候出現的“陪讀”現象一度讓一些社會學家批評不已;而親子幼兒園的廣泛設置,會讓他們被視作“被陪著上幼兒園”的一代。這個稱呼,等于把他們視作溫室里的花朵。而觀察時下的那些親子幼兒園,我覺得有一些做得并不夠好,家長去似乎就是為了照顧孩子的,每個孩子身邊圍了一個到多個家長,為他拿這拿那,甚至幫他解決與小朋友的糾紛。這些本應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在我看來,進入幼兒園其實更意味著一個心態上的改變:從眾星捧月到眾生平等。無論你在家中多么受寵,到幼兒園中都要學會平等地與小朋友交往。
所以,在我看來,親子幼兒園是完全沒必要去了。
反方嘉賓:小葉
北師大教育系兒童教育博士
專家觀點
“無傷害教育”要有限度
“‘無傷害化’成為了一個潮流。這并不等于溺愛,溺愛是無原則的呵護,‘無傷害教育’卻是在一定原則下,保障孩子有一個幸福童年。”
專家:心理專家曹子策博士
張白露女士可能接觸過一些西方比較先進的心理醫學知識,因此從小非常注意對孩子營造一個“無傷害童年”的環境。事實上,孩子在接觸世界的最初時間里所感受到的一切,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關鍵的,而父母很多無意識的舉動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會導致他的某種人格缺陷的形成,伴隨他的一生。當然,多數情況下沒有那么嚴重,但父母的否定和輕易指責容易令孩子養成退縮的性格;父母的缺席或者關懷不夠容易使孩子冷漠;經常打罵孩子容易令他形成暴力傾向等,已經是經過大量心理實驗和案例證明的。相對于中國父母,歐美父母更加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設,而他們的國家也更重視這一點。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在他們看來的都是對兒童的“虐待”。
跟設置殘疾人“無障礙通道”一樣,現在對兒童教育的“無傷害化”成為了一個潮流。這并不等于溺愛,溺愛是無原則的呵護,“無傷害教育”卻是在一定原則下,保障孩子有一個幸福童年。”
因此,現在國內出現了“親子幼兒園”這種新型的幼兒園,說明社會已經越來越重視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了,這是好事情。對于家長來說,他們有充分的余地,可以選擇上親子幼兒園,也可以選擇不上,除去所有的客觀因素不談(比如家長時間的因素,幼兒園各項建設是否齊備的因素),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上親子幼兒園的家長,不妨讓孩子體驗一下這種形式,看是否適合他(她)。
尤其對于剛剛需要進幼兒園的小寶寶來說,從親子幼兒園開始,往往可以讓這個過渡變得和諧一些,不會引起寶寶嚴重的抗拒心理。寶寶從自己的小天地出來和媽媽一起來到幼兒園,這里同齡寶寶肯定非常多,在家里感到孤獨的寶寶現在有了與人交往的機會,很快寶寶就會擁有自己第一批“朋友”;但同時由于幼兒園又是集體生活,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寶寶自然的也要學會謙讓、容忍的精神。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可以選擇“遞減式親子幼兒園”的方法,比如在前期天天陪孩子上幼兒園,然后減少這個時間,慢慢讓孩子更適合集體生活。畢竟真正的集體生活對于培養寶寶獨立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大有好處,還可以幫助寶寶形成良好的自立習慣。
當然每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樣的環境和教養方式,有人成長得很好,有人就不能適應。有的孩子格外纖細、敏感,這樣的先天性格是容易出現心理狀況的典型性格,他們需要更多的照顧,家長要隨時做好呵護的工作,讓其成長為內斂又堅強的類型。那些摔摔打打都不怕、天生性格樂觀好強的孩子,當然不妨放手讓他們提前獨立生活一下。另外,建議家長們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設,多深入孩子的內心去了解他們的世界,這樣做對他的一生都會是有無窮益處的。
【親子幼兒園,上還是不上?】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德育
• 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的重要性
• 來自幼兒園保健老師的提醒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管理工作
• 幼兒園資源利用率提升
• 幼兒園開展黨建工作的有效策略
• 幼兒園的peer pressure
• 比利時幼兒園:一個老師帶一個班
• 釋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
• 幼兒園設立拉丁的利與弊分析
• 幼兒園的小火車
• 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