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教學是人類思維發展的體操,幼兒期數的概念和數學計算能力的發展,直接反映著幼兒發展的趨勢。 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獨點,幼兒由于其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運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游戲是個體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自由活動。教育學家說:“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年幼兒童必然會從事游戲,除非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正常狀況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環境。否則,他們是不可能不游戲的,游戲與兒童的關系更為密切,它是“兒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將游戲融入數學知識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否則枯燥乏味的數學只能使幼兒敬而遠之。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教師教的輕松,幼兒學的愉快,數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1.結合角色游戲學數學
角色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象,體驗活勸的樂趣,創造性地反映其周圍的現實生活。可通過角色游戲幫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
在數學活動中,還要接觸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讓幼兒扮演“小店員”或“娃娃阿姨”表演賣商品的游戲。還可以在“小診所中”,讓幼兒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給幼兒看病。還可以在“娃娃家”活動中提示幼兒清點娃娃的“數量”、玩具的“多少”,設計物品擺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既調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2.結合結構游戲學數學
結構游戲中,幼兒在利用不同的結構材料時,要接觸到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以及空間方位等數學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練這些概念,在游戲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如:讓幼兒明確用了哪類積木或插塑,應該放在哪個方位,哪塊應該放在上面,哪塊應該放在下面,哪塊放在中間,積木的形狀是梯形、三角形、圓形還是正方形、菱形,讓幼兒搭座“小木屋”等。借助這些直觀形象的教玩具,能幫助幼兒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3.結合
音樂游戲學數學
音樂游戲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在音樂中接受數學教育。如:在復習“8的分成”時,我們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樂游戲。
兒歌內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每個摘了8個果,又有蘋果又有梨。七個阿姨七個樣,請你猜猜每個阿姨摘了幾個蘋果幾個梨?請七個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別用紅、黃圓點卡片,擺出所摘蘋果和梨的數目,并說出相應的組成形式,如:第三個阿姨摘了3個蘋果5個梨(●●●○○○○○),以此類推。
4.結合智力游戲學數學
在智力游戲中,可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如:復習大于號、小于號時,把1-10的數字卡片,按單數在上,雙數在下擺成兩排,教師說“5和2比”,全體幼兒邊舉“>”的卡片,邊說5大于2。老師再說“4和7比”,幼兒邊舉起“
【如何讓幼兒園小朋友愛上數學】相關文章:
• 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幸福地成長
• 幼兒園棋類游戲初探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評價
• 幼兒園園本研訓工作探究
• 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技能實訓體系構建
• 對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之思考
• 初探幼兒園“三位一體”新型班級管理模式
• 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 芻議幼兒園的幼小銜接
• 如何開展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
• 反思型幼兒教師隊伍建構
• 幼兒園如何開展手指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