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幼兒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讓幼兒在知識體驗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掌握數學思想。這就要求幼兒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幼兒走進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課程資源進行知識體驗,綜合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 教學生活化 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素養 思考
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由于年齡特點,幼兒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很難深入,教師應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進行科學引導,讓幼兒對身邊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概念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幼兒了解學習數學的用處,學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數學思維方法,從而實現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通過實踐體驗激活知識積淀,綜合提高幼兒數學素養。
一、利用生活中的畫冊進行數的書寫教學,激發幼兒書寫數字的積極性,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我們知道,幼兒的數學書寫習慣很差,從握筆的姿勢到書寫的順序,隨意性很強,對很多數字的書寫似是而非。為矯正這一壞習慣,教師要使幼兒從小就形成良好的數學書寫習慣,掌握正確的書寫順序,在學會書寫的同時,還要提高幼兒對數字的認知能力。通過對生活課程資源的觀察和比較,幼兒能夠進行基本數字的大小比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團結樹”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對畫冊感興趣的特點,教師上課時采用觀察畫冊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幼兒看畫冊上都畫了什么,絕大多數幼兒發現了一棵樹居然有三個“腦袋”,每個“腦袋”上長出的水果各不相同。于是教師引導幼兒在畫冊上的日字格內寫出每種水果的個數,提示書寫的規范性和正確性。幼兒很感興趣,先是認真地觀察、計數,再拿起筆來仔細地書寫。寫完后,教師利用視頻展臺進行計數結果、書寫的展示,并及時進行評價。教師再次引導幼兒,結合自己數水果的過程體驗:“你認為5、6、7這幾個數字那個最小?”幼兒很自然地回答出:“5最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數數、書寫的習慣,還能使他們對數字的大小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利用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數學認識能力的培養,調動幼兒數學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幼兒喜歡參加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尤其是一些節日性的活動,幼兒更是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為契機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在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通過活動內容進行數學思維訓練,提高幼兒對數學算理的理解能力。另外,幼兒在活動中,能夠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對問題處理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為將來學好數學奠定基礎,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數月餅”的教學過程中,本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幼兒按群數數的能力。結合幼兒喜歡吃月餅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月餅卡片進行群數教學。在群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念
兒歌引導幼兒理解群數的概念,也就是兩個兩個地數,或者是三個三個地數,或者是五個五地數。在念
兒歌的引導下,在月餅卡片的輔助下,幼兒很快地理解了群數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安排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進行反饋訓練,讓家長買一些真的月餅,再次進行群數練習,強化群數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幼兒很喜歡。在家里,家長還可以激勵幼兒,群數的越快、越準,獎賞的月餅就越多。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讓幼兒體驗合作探究式學習,延伸學習內容。家長可以給幼兒準備很多種食物,可以進行五個五個地數,還可以八個八個地數,或者是十個十個地數,家長和幼兒可以進行分工,也可以自主合作,看誰完成的群數任務又快又準。在這一合作學習中,有效提高了幼兒的問題處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利用數學中的素材進行游戲教學,增強數學體驗,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推理能力
幼兒比較喜歡玩游戲,尤其是在幼兒園里,很多小朋聚集在一起最喜歡玩游戲了。幼兒數學教師也要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結合教材實際進行游戲環節設置,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之中,尤其是那些難以理解的理論性知識,讓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感悟其中的道理,通過親身體驗理解數學本質,實現由感性學習到理性提升。同時,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能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推理能力,有效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科素養。
比如,在進行“蹺蹺板”的教學過程中,重量這一概念很抽象、很專業,導致幼兒對重量概念以及輕重的理解還很差,很多幼兒基本不懂什么是重量。為突破這一教學難關,教師采用的是游戲法進行教學,將幼兒帶到戶外的娛樂場里,通過蹺蹺板游戲,讓幼兒感受不同小朋友的輕重。具體方法是兩個幼兒分坐兩端,下沉一端的幼兒較重,上翹一端的幼兒較輕,水平的話兩個幼兒輕重同樣。方法告知了幼兒,之后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結組,嘗試探究不同人的輕重。通過這樣的游戲實踐,幼兒掌握了輕重的概念。回到教室后,讓幼兒利用各種小動物的圖卡繼續探究,可以用多個小鴨和一個小鹿進行比較,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豐富學習內容。幼兒探究興趣很濃,相互交流很充分,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幼兒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幼兒數學教學質量的理論基礎,更是培養幼兒數學思維和能力的保障。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幼兒的自主學習、認知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對生活中的數學課程資源的關注度有所提高,合作探究式學習能力有所加強。在運用生活課程資源進行數學教學的同時,更要努力培養幼兒學會用數學思維方法去思考,在問題發現和解決中提高實踐技能,綜合提高了幼兒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張雪芳.幼兒數學教學整合的嘗試.寧夏教育研究,2004(6).
[3]林麗娟.利用幼兒實際生活學習數學.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
[4]孔敬芬.淺談關于幼兒園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祖國:建設版,2013(3).
[5]茅丹.生活,幼兒數學的土壤――淺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學苑教育,2014(1).
(責編 張亞欣)
【幼兒園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 快樂學習在幼兒教育的運用
• 如何讓紹興方言教育走進幼兒園
•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探討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中智能化應用
• 家園合作在幼兒傳染病防控中運用
• 原來上的不是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兒歌教學法
• 農村幼兒教師課程教學研究
• 幼兒園中的感恩教育
• 幼兒園教學有效性
• 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公共環境
• “以人為本”管理模式下幼兒園園長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