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不僅是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農村幼兒園教師數量的短缺、素質的偏低是直接影響和嚴重制約農村幼兒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雖然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有了長足的進步,表現為學歷水平提升、待遇有所改善、地位有所提高,但從總體上看,狀況仍然堪憂。
一、基本情況
1,江蘇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情況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2007年江蘇農村幼兒園數僅是11年前即1996年的1/4;農村在園幼兒數兩者相差30多萬;農村幼兒園專任教師數減少1/2以上,凈減1.8萬人。由此可見,無論是農村幼兒教育事業,還是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數量,整體處于較為明顯的滑坡狀態。相反,全國農村幼兒園教師數量及質量在這一階段,均呈現上升趨勢。
從表二中不難看出,全國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數量與質量的確都在上升,逐步進入一種大致良性運行的狀態。而江蘇與全國2001-2005年農村幼兒園專任教師數同比,凈減6000人,每年平均遞減5個-6個百分點,五年近30個百分點,接近1/3;農村幼兒園教師大面積流失的現象相當嚴重,而且所流走的大多為公辦教師及高學歷教師。
2,江蘇城市、農村幼兒園的師生比
表三
1996年-2007年江蘇城鄉幼兒園師生比
江蘇城鄉幼兒園的師生比,1996年只相差11個百分點,至2007年兩者相差近23個百分點。城市幼兒園的師生比在12年間,基本穩定在18-19之間,幾乎呈一條水平線,最低為1996年的17.7,最高為2003年的19.8,峰谷差僅為2.1個百分點:農村幼兒園的師生比在這段不長的時間里,先從28.7降至2000年的19.6,5年時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2000年之后的7年時間里再逐步攀升至41.1,峰谷差竟達到21個百分點,幾乎呈現一條拋物線,可謂跌宕起伏。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數量缺口較大。1996年江蘇農村在園幼兒數為99.08萬,專任教師數為3.45萬,師生比為1:28 72;2007年,農村在園幼兒數為67.91萬,專任教師數為1.65萬,師生比為1:41.16,同比1996年師生比凈增13人,增長率高達45.26%。這一現象充分表明:農村幼兒園教師一是流失嚴重,二是補充不足,數量缺口較大。
2,教師質量明顯下降。盡管在全國范圍內,農村幼兒同教師的學歷層次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專科及專科以上學歷2005年同比2001年,五年時間里增加了2.72萬人,專科學歷比從14.82%提升至27.02%(江蘇為47.24%,含城鎮幼兒園教師),但這些學歷的獲得:一是主要依靠自學考試,二是成人高考的函授學習,“含金量”并不高。
教師質量下降還表現在:由于農村幼兒同特別是農村小學所附設的學前班,隨著農村小學布局結構的調整,大量撤并和解散,不少合格、稱職乃至骨干幼兒園教師,紛紛跳槽至小學低年級或轉換了工作單位,
3,教師待遇大多偏低。由于不少農村幼兒園教師一無身份二無資格,盡管具備相應的學歷,并在同一工作崗位上工作,但與城市幼兒園教師相比,其職稱層次、工資待遇相差甚大。據江蘇某地信訪部門反映,2005年,某縣178名農村幼兒園教師聯名寫信,反映工資待遇每月僅為180元,而當地職工的最低工資標準是360元。經核查,反映情況基本屬實。
4,教師資格形同虛設。在江蘇,每年報考幼兒園教師資格者一般多為在校非師范教育專業的大學生,約10-20%的人獲得“雙學”合格證后再通過普通話測評、教育教學能力考核等環節能最終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但由于崗位、編制,尤其是經費渠道等原因,這部分人不能直接至農村幼兒園上崗執教。相反,已經在農村幼兒園崗位上的所謂“教師”,由于年齡、課業負擔及家庭等諸多因素,根本沒有可能取得“雙學”合格證書從而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從而形成“外邊的人(持有證書者)進不來,里邊的人(沒有證書者)出不去”這一怪現象,教師資格制度形同虛設。
5,城鄉“二元結構”繼續凸現。2005年,全國沒有職稱的園長和教師,城市為47.56%,縣鎮為50.32%,農村為71.94%,“城鄉”相差24個百分點;2005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師生比,城市為1:11.98,縣鎮為1:16,農村為1:36,“城鄉”相差24個百分點。1996年,江蘇城市與農村幼兒園的師生比分別為1:17.7和1:28.7;至2007年,兩者的師生比分別為1:18.7和1:41.1。十一年前,“城鄉”相差11個百分點,十一年后,“城鄉”相差23個百分點:即使同類地區“縱向”比,城市的師生比只增加了一個百分點,農村則增加了13個百分點。
三、政策建議
要縮小江蘇城鄉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差距,必須努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事業。而抓好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是促進農村幼兒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與根本。
1,切實高度重視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促進作用,對人才培養的戰略意義,以及對社會發展潛力的重大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將越來越充分凸現。許多國家已將幼兒教育視為消除經濟貧困、促進社會公平、保障社會穩定乃至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發展難點在農村,潛力也在農村,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使農村兒童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對于促進農村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2,想方設法解決農村幼兒園的教職員工編制。要根據國家《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為農村幼兒園配齊配足教職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及相關文件精神,認真實施幼兒園園長、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全面推進園長上崗培訓制和教師聘用制。保健醫生、保育員、食堂工作人員也必須持有相關資格證書上崗。同時,要選派一批思想好、能力強、素質高的園長充實到農村幼兒園任職,加強農村幼兒園的管理力量。
3,舍得投人,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積極引導全體教職工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理想。培養她們熱愛幼兒的高尚情感。幼兒師范學校和舉辦幼師專業的師范院校、中專校、職業學校要根據當前幼兒教育對師資的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有計劃地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要把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納入當地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規劃。要支持和組織農村幼兒園教師參加學前教育大專和本科學習,提高學歷層次,通過多種途徑加快農村幼教骨干隊伍建設。各類幼兒園要普遍建立園本培訓制度,結合教育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要把農村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工作納入到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中,并向農村幼兒園傾斜。
4,千方百計建立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工資福利保障機制。要將鄉鎮中心園和村辦園的教師隊伍納入一體化管理。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在職幼師和師范院校、職高幼師畢業生到鎮中心園特別是村辦園(班)工作,優化幼教隊伍素質結構。促進幼教資源市場配置的均衡化和幼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公辦幼兒園教師應與當地中小學教師享有同等待遇。非公辦幼兒教師原則上應參照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福利標準執行。確因生數偏少、收入偏低不能按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福利標準執行的地方,要積極推行聘用教師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當地財政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給予適當的支持。要積極推進幼兒園內部人事制度改革,調整分配制度,不搞一刀切,將工資與教齡、學歷、職務、工作實績等掛鉤,適當拉開差距,調動廣大農村幼兒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整個教師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
【江蘇農村幼兒園教師現狀分析】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探索
• 幼兒園教學資源動態生成研究
• 農村幼兒園突出本土化特色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生成式教育活動探究
• 我國幼兒園師資管理初步探析
•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實踐教學探究
• 幼兒園體驗式美術探究
• 品格教育如何在幼兒園實施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合理運用“正面教育”
• 幼兒園節奏初探
• 談農村幼兒園常規管理現狀及策略
• 淺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