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外在的直接功能表現為成為幼兒園教師準入、職業規范的標準;內在功能則表現為對幼兒園教師專業自我意識的喚醒,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追求、專業自覺的發展。我國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一樣,從醞釀、研制、實施、總結到完善,經歷了一個從非專業到準專業,再到專業覺醒、專業自覺的過程。從專業沉睡、專業茫然到專業認同、專業理解、專業反思、專業自省,這是一個逐漸自覺的過程,它需要幼兒園教師群體的不斷追求、反思、超越,這正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內在功能價值導引所在。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專業自覺;專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2)09-0001-06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幼兒園教師安身立命的專業準則,幼兒園教師專業生命的成長要以這個專業準則為基礎,從而不斷提高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水平,最終形成并實現專業倫理、專業精神、專業理想。我國即將頒布試行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外在的直接功能是成為幼兒園教師準入、職業規范的標準,內在功能則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最終實現幼兒園教師專業自覺。〔1〕所謂專業自覺,是指教師自覺地把專業活動作為反思對象,明確自身專業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與發展趨勢,審視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與專業實踐能力,自主地進行意義的追尋和責任的擔當。如果一名幼兒園教師擁有專業自覺,追求專業成長,他就能夠在工作中獲得一種價值認可感,能夠享受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表現為對專業的認同、敬畏,對專業責任、專業內在精神的擔當和追求。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群體形成的獨特性,特別是其面臨的獨特境遇,使其群體特征表現為專業困頓、專業麻木、專業無助。如何由專業茫然到專業覺醒并走向專業自覺是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標準》的深層價值就在于此。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沉睡與專業自覺的呼喚
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別于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從歷史上看,幼兒園主要是社會福利性事業單位,保教工作的專業性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從延安保育院到建國后為機關、廠礦、事業單位自己建立的幼兒園,主要功能是解除本單位職工工作的后顧之憂。這時的幼兒園教師以家屬群體為主,主要滿足于對幼兒的看護,其專業性處于沉睡狀態。本世紀初開始的單位福利社會化將幼兒園推向了社會,幼兒園教師隨之陷入專業茫然和專業無助狀態。從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認知水平來看,我國幼兒園教師對專業性的認識是與社會對學前教育地位和價值的認識聯系在一起的。一段時期以來,公眾對學前教育是否屬于國民教育體系一度產生了懷疑,幼兒園教師也對自己是否具有與中小學教師一樣的地位產生了質疑。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形象、專業地位一定程度上被扭曲,這既反映了社會和公眾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認識與把握,更反映了幼兒園教師集體的專業自覺水平。以下幾種情況正折射出中國情境下,幼兒園教師的公眾形象與幼兒園教師專業自覺水平(秦金亮,2012)。
1.關于專業聲譽:幼兒園阿姨
幼兒園阿姨是社會對幼兒園教師最常用的稱謂,在一般人看來,幼兒園教師就是幫小朋友抹鼻涕、擦屁股、哄他玩的孩子王。幼兒園就是托兒的場所,幼兒園教師就如同家庭保姆,只要照看好孩子,別出事就行。這反映的主要是幼兒園的保育特征以及幼兒園教師的保育特性,而幼兒園的教育特征還難以被體現和認識。
2.關于專業形象:多才多藝的美女
在領導眼里,幼兒園教師就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表演者,她們要在各種節日里和有領導出席的重要活動中表演。在領導看來,幼兒園教師就是充當各類場面、面子工程、彩頭事項、甚至是堂會文化的表演者。幼兒園教師真正的專業性被遮蔽了。
3.關于專業性:其他教師都可以代替
我國過去的教師資格認定中,特別是部分地區在教師資格審核的實施操作中,大學教師超編可以轉崗做中學教師,中學教師超編可以轉崗做小學教師,小學教師超編可以轉崗做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師超編就只能回家做專職媽媽了。這盡管有些調侃的味道,但“幼兒園教師誰都可以做”的觀念在目前社會還是很盛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地位還未得到廣泛認可。
4.關于專業地位:“小中高”的職稱稱謂
“小中高”本是對小學教師中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稱謂,是小學教師中的最高技術職稱,它同時又成為目前幼兒園教師中最高技術職稱。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同小學一樣具有獨立學段的幼兒園卻沒有獨立的職稱系列,只能走小學教師職稱系列;高水平的小學教師也只能借助中學高級教師這一高級職稱得到晉升。更有意思的是,高水平的幼兒園教師在借助中學高級教師這一高級職稱晉升時還得“借”小學教師職稱晉升的“道”。透過教師職稱這個側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幼兒園教師事實上還沒有獨立的職稱系列,換言之,幼兒園教師還沒有真正被看成是專業技術人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職稱不具有獨立性和合法性。
5.關于專業培養:工具性認知
以往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幼兒師范學校常以“藝術特長,理論夠用”來描述專業的培養規格。所謂的“理論夠用”是指掌握高中階段的普通文化知識(目前事實上已很難達到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再加上“三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所謂的“藝術特長”就是強化幼師生在
音樂、美術、
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技巧。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變成了音、美、舞等綜合訓練專業,專業畢業匯報變成了綜藝晚會、美術展覽;另一方面,幼師專業成了招生日趨困難的藝術院校、職業院校的熱門專業乃至當家專業。幼兒園教師培養方式的扭曲加劇了其專業形象的扭曲。
6.關于專業研究:理論偏離實踐
受觀念、體制、院系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長一個時期以來,研究型大學、高師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定位在培養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師以及專業研究者、管理者、研究型教師,在專業基礎及核心課程上,一線工作者普遍反映并不適用于實際教學工作。因而,國內一段時間內流行著幼兒園“本科生無用論”,而當下“研究生無用論”也頗有流行開來的勢頭。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的根基究竟在哪里?高層次專業培養與專業研究目標和方向的扭曲,導致專業根基的動搖,“誰都可以開設學前教育專業,誰都是學前教育專家”的現象大有不斷升溫之勢。
【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自覺】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中陶行知思想運用
• 幼兒園游戲教學策略研究
• “互聯網+”時代下幼兒園網絡化管理研究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探索
• 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游戲的實踐策略探究
• 幼兒園現存問題思考
• 如何讓鄉鎮幼兒園散發鄉土氣息
• 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家園共育
• 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的有效性
• 幼兒園 禮儀特色建設之我見
• 深入推進幼兒園的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