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橫山縣幼兒園 橫山 719100 【摘要】筆者針對我國幼兒園
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幼兒園
音樂欣賞教學的改革方向闡述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幼兒園 音樂欣賞 現狀 問題 改革方向
Research o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in the kindergarten
Gao Ling
【Abstract】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her personal view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 and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our Chines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in the kindergarten.
【Keywords】Kindergarten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Reform direction
1.我國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及問題。“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欣賞活動的價值在于:使幼兒能在更大的范圍內接觸各種優秀的音樂作品,有更多的機會自然地積累音樂體驗和音樂語匯;培養敏銳的聽覺能力、良好的傾聽習慣;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愛好和對聲音世界的好奇心;增強音樂審美認識,理解能力,發展想象、聯想及思維能力,發展最初的審美評價能力。
21世紀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時代,以全面發展為兒童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兒童學習音樂,不僅是教兒童切實的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使兒童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養成和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間接指向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換句話說: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首先應該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來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現在,隨著社會經濟、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少家庭教育中兒童音樂技能教育占主導地位,對于音樂教育來說,重視音樂技能是一件好事,據多方實證研究表明,音樂技能教育在開發兒童智力及意志力、堅持性方面的功效大于其他音樂教育活動。
目前,幼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于“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學唱歌、學樂器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使孩子們感到音樂課較為枯燥,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欣賞教育目標為: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及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當今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現狀,總的來說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面臨的問題:①在教育目標方面,較為偏重將音樂教育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輔助手段,對音樂本身的審美特征較為忽視。②在教育內容方面,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目前幼兒園的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僅滿足于讓兒童唱幾首歌、跳幾個舞、玩幾個游戲等等,而對教材本身的審美價值沒有很好的挖掘。③在教育方法方面,模仿性(特別是在表演活動中)成分較多。教學的模式仍是教師熟悉教材――制定教學程序――提供教學任務――提供講解和示范,讓幼兒記憶和模仿――帶領幼兒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勢必削弱兒童學習的探索性、創造性。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音樂教育各個科目進行改革。
2.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的改革方向。在音樂教育這個領域中,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對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及其價值的看法。對音樂欣賞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材料和教學過程做全面系統的研究,使之能夠逐漸走上科學化的軌道。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人們一般會遇到這樣一對似乎不太容易調和的矛盾:即音樂作為一個學科現已形成的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與兒童為自身成長而在這一領域進行實踐的自然、活躍的需要體系之間并不存在一種必然的價值對應關系。
在教育這個特定領域中,學科僅是被利用為幫助兒童達到理想發展目標的媒體。音樂學科自然也不應例外。因此,對于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在設計、實施音樂課程時首先應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挖掘音樂的特殊潛在價值去促進兒童的發展。如果音樂本身包含了表達、交流、創造的意義,那么音樂教育的全部過程就意味著讓兒童親自到音樂活動中去獲取表達、交流、創造的經驗;探索發現音樂的意義所在。而不僅僅是讓兒童通過學習(識記和練習)來掌握(繼承)人類社會業已形成的音樂文化(包括知識體系和價值觀)。理想的公民音樂教育應最終使兒童將其在音樂經歷中所獲得的一切有益體驗的營養滲透到他們“生命的每一個細胞”中去。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將對音樂美的認識和對音樂愛的熱情組合進他們的智力和情感領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兒童發展的需要對音樂這一特殊的實踐領域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一般又會遇到這樣一對似乎不太容易調和的矛盾:即欣賞作為一種相對歌唱、奏樂、律動、游戲或讀寫樂譜來講而特指的傾聽音樂的活動與欣賞作為一種能夠使人自覺地、長時間地沉迷于音樂中的心理、行為狀態之間并不存在一種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在上世紀初,美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學家心理學學者詹姆斯•默塞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心理學名著《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反復強調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在這里,欣賞被定義為: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的情緒、情感去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取自我滿足、自我發展。
目前我國普通學校的欣賞(傾聽音樂)教學活動中所普遍采用的――以音樂知識、價值體系為教學內容;以聽教師講解音樂、展示音樂(播放錄音、錄像或現場表演)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先完整聽、后分段聽、再完整聽為唯一教學程序的課程模式,顯然是與兒童在音樂領域進行實踐的需要相距甚遠的。這種課程模式的不合理性也是目前普通學校音樂欣賞教學很少能夠真正達到上述理想境界的主要癥結所在。
雖然在現實中存在客觀原因,如教學改革發展的不平衡;教材有待完善與配套;設備陳舊,資金短缺;教師音樂素質低等問題,但總體認為還應把轉變教學觀念放于首位。
①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藝術教育應面向全體兒童。音樂欣賞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良好途徑,幼兒園欣賞教學應多通道、多手段從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入手,利用環境無意識對兒童進行審美熏陶,而不是一味的教授過程。
②教學內容應靈活機動,應把體現生活的、經典的、最好的音樂給予兒童,使兒童在生活中欣賞最好的音樂。要讓兒童學會體驗生活中的美,領悟大自然的美,必須從點滴給予培養,把最好的音樂融入進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
③教學方式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兒童為中心。要讓兒童更好的發現學習,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兒童有效的認識問題。采用交際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發揮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④明確音樂教育目標,在幼兒園大力開展音樂欣賞教學。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探索】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探索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