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園家園合作的變遷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很好聽的BBS用戶名字
摘要:家園合作一直是幼兒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就幼兒園家園合作的變遷,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家園合作;帶著;順著;引領
家園合作一直是幼兒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的質量及其幼兒的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家園合作”作為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也在經歷著時代的變遷。
第一個階段:帶著家長走。
上世紀80-90年代,幼兒園總體數量不多,公辦和民辦各有優勢,幼兒園的競爭和壓力都不是很大,加上家長對學前教育不是很重視,所以家園合作方面主要是家長聽老師的。老師怎么說家長就怎么做。開家長會多是老師講家長聽,對家長的要求也多以“通知”的形式出現,少有“請”、“感謝”之類的語言。這個階段家園合作就純屬是幼兒園帶著家長走。
第二個階段:順著家長走。
2000年以后,隨著幼兒園的蓬勃發展,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數量的劇增,各級各類幼兒園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幼兒園在家長中的聲譽,很多幼兒園主動請家長監督和幫助幼兒園開展工作,并參與幼兒園各項工作的評價。比如:期末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老師的工作情況和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并作為幼兒園考核教師工作的指標之一。而此時,老師們為了不使家長對自己有意見,開始逐漸迎合家長的心理,甚至滿足家長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幼兒園層面也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而迎合家長,如:開設各種興趣班、特長班等。這一時期,家園合作基本是順著家長走。當然,在經歷以上兩個階段的時候,很多幼兒園管理者也很彷徨、迷茫,也無數次地質問自己:難道做幼兒園就應該為了在競爭中立足而順應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嗎?明明知道家長有許多要求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我們還要順應家長去做嗎?
第三個階段:引領家長走。
最近幾年,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深入貫徹,尤其是去年國家新出臺了《關于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高保教質量的意見》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很多幼兒園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家園工作,尋找家園合作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并踏踏實實去研究解決的方法。此時,家園合作真正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引領家長科學育兒。那么作為幼兒園,如何真正引領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呢?
首先要換位思考,以誠相待,與家長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老師是家園合作的主體之一,也是新的教育觀念的把握者和傳播者,老師的觀念和行為直接影響到家園工作的效果,所以幼兒園首先要轉變老師的觀念和行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業務學習、外出學習、教研活動、互動交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向老師們宣傳新的家園合作關系和做家長工作的方法等。要讓老師們認識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幼兒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和家長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出現問題要勇敢面對,解決問題要有信心和勇氣,任何事情都要習慣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公正、平等、對得起孩子的,就不要瞻前顧后,而要大膽開展工作,要相信自己,相信家長,用自己的真誠換取家長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要轉變觀念,指導行為,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成立“家長學校”是提高家長教育能力的一種常用的有效途徑。幼兒園可以針對幼兒園家長的實際情況,制定家長學校的教育目標,最重要的是要引領家長樹立三種新的觀念。首先是新的教育觀:幼兒教育不是培養循規蹈矩的孩子,而是要培養習慣良好、興趣廣泛、情緒快樂、人格獨立的兒童。其次是新的家教觀:沒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錯過教育孩子發展的關鍵期,你將后悔莫及。最后是新的家長觀: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當然,有了目標之后,還要提高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家園雙向互動。此時可以通過問卷、家園QQ群等形式進行調查,了解家長對學校教學內容的不同需求。對于新生家長,他們更想知道“怎樣讓孩子度過入園焦慮期”以及“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間的小矛盾”;對于中班孩子的家長,他們更想知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到底該學些什么”和“如何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于大班孩子的家長,他們更關注“怎樣幫助孩子作入學的準備”。幼兒園還可以通過開展“評選好家長”、“教子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家長對家教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廣大家長的育兒能力。
最后要真誠溝通,多講藝術,讓家園合作更加順利暢通。
一是溝通是要講藝術。首先要做到會察言觀色,主動出擊。老師是家園溝通的主導者,發生了事情不要等家長問起來了才想起溝通,這樣家長往往會興師問罪而把小事演變成大事,給幼兒園造成負面影響。而要主動向家長講明事情的真實情況,如果確實有幼兒園自己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一定要承認并改正,但如果確實是意外,也要請家長理解。
二是要經常變換與家長的溝通方式。現在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很多,比如:家長開放日、家訪、家園聯系冊、親子活動、QQ群、幼兒園家長論壇等,但有一種溝通方式別具魅力,有時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便條。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話、QQ等現代通訊工具早已成為家園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有時用久了,家長興趣也不高,而這時教師以親自書寫的便條把信息傳遞給家長效果就會比較好。盡管只有老師的寥寥數語,但它卻能把老師真誠的心意轉達給家長,不但能增強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更能體現老師的良苦用心。
最后要抓住兩個關鍵環節進行溝通交流,把教育孩子的正能量傳遞給家長。第一個關鍵環節是“入園接待”,幼兒入園時,班上三位老師都要到堂,當班老師負責接待孩子,配班老師則與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情況,并記錄家長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之后三位老師要進行詳細的銜接。第二個關鍵環節是“離園活動”,在幼兒離園時,班上三位老師也要到堂,配班老師組織幼兒,當班老師則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這無形中增強了老師的責任感,督促老師在一天的活動中,認真仔細地觀察每個幼兒的情況,以便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跟家長進行交流。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真正信任幼兒園,成為幼兒園的教育伙伴,最終,讓家園合作并肩一起向前走。
【淺析幼兒園家園合作的變遷】相關文章:
•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與兒童發展
• 電子白板優化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
•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創新探討
• 幼兒園后勤管理改革初探
• 簡析幼兒園課件《分一分》
• 從危機管理分析幼兒園管理對策
• 提高幼兒園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研究
• 也談幼兒園激勵機制
• 專家答疑:幼兒園選擇之惑
• 創設幼兒園教學情境初探
• 現代教育技術讓幼兒園美術活動豐富多彩
• 優化常規管理下的幼兒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