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它們多方面的需要,使它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環境定位環境創設原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它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風靡全球的瑞吉歐學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從這一理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它已將環境的創設和布置上升到與日常教學活動平等的地位,成為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重要因素。
一、環境創設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定位
(一)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
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本質是:“學習者在教育者有意識指導下,與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有益經驗和身心健全發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動”。我們不難看出它強調了教育的三要素:學習者、教育環境和教育結果。
(二)環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兒童心理學表明,學齡前兒童處于自我中心階段,正是社會化的起步階段,急需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理解他人,認識自我,把握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二、環境創設原則
(一)年齡和發展原則
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環境創設的具體要求就有所不同,要盡量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發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對較多的無結構玩具;還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間。
(二)時間和空間原則
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個安靜、不急促的活動步調,一種安全、自尊和解決問題的環境,正如馬拉古奇說的“我們必須尊重成熟的時間、發展空間、使用工具的時間和了解工具的時間,以及幼兒能以全面的、或緩慢的、或豐富的、或明亮的發展……這些時間是文化智慧與生物智慧的一種測量方式。
(三)尊重使用者原則
環境的創設應透露出對使用者――幼兒、教師、家長的興趣、需求和能力的尊重態度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環境的創設使應不斷地詢問自己:幼兒需要什么樣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便于幼兒的探索活動嗎?我們教師在怎樣的環境里更能有效地傾聽幼兒、幫助幼兒、記錄幼兒?家長對環境又有什么要求呢?等等。
(四)評估更新原則
幼兒園的環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需要定期評估和修改。應根據不同的季節特征及結合幼兒園課程進展不斷更新環境布置,讓環境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關于幼兒園環境的具體創設
(一)物質環境創設
1.參與設計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設計創設幼兒園的物質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幼兒來說也更具有教育意義。例如,“我的家”這一教學活動來源于大班一名孩子對同伴談論自己家那座剛建成的別墅,孩子們在觀看他帶來的照片及利用雙休日到他家參觀,這些都會引起了其他幼兒的興趣,教師若能從與幼兒的交談中及時捕捉這些信息,就是一個很好的關于“自己的家”的教育活動。
2.提供材料與作品,參與布置
為幼兒提供材料與作品,是他們參與物質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們每個教室內,都置有一個“百寶箱”,里面收集了幼兒從家里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小掛歷、舊包裝紙、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廢舊材料,也有蟹殼、蛋殼、西瓜子殼、開心果殼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孩子們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樓、汽車,把易拉罐裝飾成了各種小動物,讓蛋殼變成了許多可愛的小娃娃,用果殼拼貼出漂亮的圖案。用這些作品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3.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環境的美化,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我們力求從尊重幼兒的審美興趣,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出發進行環境的創設。對于每一個教育主題的環境布置,我們除了用它豐富的主題內容來教育幼兒外,也努力營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藝術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圍來感染幼兒。他們通過觀察、構思、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二)精神環境的創設
1.建立師生互動式環境
(1)熱愛幼兒、尊重并了解幼兒。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熱愛幼兒是幼兒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直接表現,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基礎。這種愛是原則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它應以教學法規為指導,不摻雜個人好惡,不對幼兒姑息遷就,不厚此薄彼。
(2)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幼兒學的雙邊活動,教師要調動幼兒參與學習,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氣氛,即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2.建立同伴互動式環境
(1)教師參與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群體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是幼兒園心理環境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幼兒個體心理的發展。
(2)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教師和幼兒都有喜歡教師交往的傾向,通過交往活動,他們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滿足。通過富有感情色彩、充滿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師和幼兒之間人際交往的冷漠與緊張,避免“孤獨世界”所導致的惡果,無疑對教師和幼兒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所以,教師要運用集體的力量糾正幼兒交往過程中的不良傾向,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品質。
參考文獻:
[1]林靜.創設有教育價值的幼兒園環境.教育教學研究.
[2]虞永平.學前教育學.蘇州大學出版社.
[3]邵芳,包曉萍.環境與幼兒園課程.學前課程研究.
[4]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如何創設優良的幼兒園環境】相關文章:
• 讓幼兒園管理更精彩
•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技能培養
• 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策略
• 幼兒園舞蹈教學與全面素質培養
• 淺析幼兒園游戲教學
• 試論幼兒園教育不宜完全市場化
• 發揮家長資源優勢 優化幼兒園主題課程
• 淺談幼兒園蒙氏教育法
• 口語模塊式教學下幼兒教師論文
• 淺談幼兒園主題式游戲化早操
• 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
• 學前教育幼兒潛能過度開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