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地方民俗文化的整理和利用,我園開展了一系列的水鄉(xiāng)風俗游戲,涌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活動設計,豐富了幼兒園的角色游戲,形成了鮮明的水鄉(xiāng)園本特色。
【關鍵詞】 民俗文化;園本特色
我們是水鄉(xiāng)的孩子,每天呼吸水鄉(xiāng)的空氣,如果我們的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民俗民風,怎能去接納世界的文化呢?我們地處江南之地,有自己的民俗、民風,特別是昆山陽澄湖地區(qū),有許多有趣的民俗民風。下面就陽澄湖的民俗民風來談一談在我園開展的活動。
一、元宵節(jié)“走三橋”
元宵節(jié)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個大節(jié)日,而陽澄湖地區(qū)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就是“走三橋”。蘇州各地方的走三橋路線都不一樣,不過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出門后來來去去回到家里只能走過三座橋。
我園元宵節(jié)這天活動內容特別多。①吃元宵:老師與孩子一起做搓圓子,煮圓子吃。 ②做燈籠:老師與孩子一起做燈籠,有的用紙做,有的用紙杯做,有的用橘子做燈籠,也有的用可樂瓶做的。③走三橋:老師帶著孩子拎著剛做的燈籠模擬走三橋。④古鎮(zhèn)走三橋:到了晚上,老師和家長及孩子提著燈籠走三橋,我一看,好多孩子帶著幼兒園做好的燈籠開開心心地走過中心橋、壽安橋、太平橋,一路上看看夜景,看看煙火,然后回到家。
二、清明節(jié)“青團子”
清明是江南水鄉(xiāng)一個大節(jié)日。昆山人特別好客,這一天,我昆山人會殺雞殺鴨,燒魚燒肉,招待親朋好友吃飯,有個名字叫“留會飯”。
青團子是正儀的特產,老早就聞名蘇滬一帶,成為清明時的美食。正儀青團子在餡上下足了功夫,有百果餡,有棗泥加白糖、豬油、松仁餡的,另一種是豆沙餡。春節(jié)過后,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購買青團子。
我園利用當地資源,開展了以下活動。①角色游戲:“正儀青團子”“ 漁家燈火”“泡泡餛飩”“陽澄湖大閘蟹”“ 正儀茶館”“ 正儀糕店”等水鄉(xiāng)特色游戲區(qū)域。讓孩子學會熱情好客、學會制作地方小吃。②“做青團子”:清明節(jié)前后,我園大班組開展了活動:“好吃的青團子”活動,與家長一起參觀正儀的青團子作坊,將青團子工匠傳人制作青團子的過程拍成視頻播放給幼兒與家長欣賞,并自制創(chuàng)意青團子。
三、立夏日“斗雞蛋”
昆山的立夏很有趣,有嘗三新、斗雞蛋、稱體重的習俗。
我園也開展嘗三新、斗雞蛋、稱體重的活動。①“嘗三新”:立夏這天我們的孩子水果吃櫻桃,點心吃烏米糕,蔬菜吃蠶豆。②“斗雞蛋”:立夏這天家長用彩線編織蛋套,里面裝個熟蛋,掛在孩子胸前,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斗雞蛋的游戲,斗碎了蛋兒就每人剝一個,大家一起吃。③“稱體重”:立夏昆山有稱體重的習俗,到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桿稱一稱。幼兒園老師組織孩子去電子秤上稱一稱自己的體重。④“剝蠶豆”比賽:立夏這天幼兒園小班組開展剝蠶豆比賽,小班的孩子們在家里經過媽媽、奶奶的示范鍛煉,在幼兒園剝蠶豆已經很厲害了,一個小女孩在一分鐘內剝了10個蠶豆,我們老師大大意外了一把。
四、端午節(jié)“五毒衣”
陽澄湖地區(qū)端午節(jié)與其他地區(qū)不同的是,端午節(jié)是紀念伍子胥的。有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掛鐘馗像驅鬼等傳統(tǒng)項目。
我園每年的端午節(jié)要開展的活動:①“包粽子”:端午節(jié),我們大班進行親子活動:香香的粽子,平時親子活動爸爸、媽媽來得多,這次親子活動孩子都帶來奶奶,與奶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②穿“ 五毒衣”:以前,端午節(jié)這天,每個小孩都穿一件五毒衣服�,F在孩子不知道啥叫五毒衣了,我們老師準備了五個動物的印章,每人發(fā)一件紙做的褂子,在衣服上印上五種動物,做好了五毒衣給孩子穿在身上,跑來跑去做游戲。體驗了一下端午節(jié)“五毒衣”的風俗。
五、七月七“聽壁腳”
農歷七月初七,是乞七節(jié),蘇州地區(qū)叫女兒節(jié)。這天女孩子要投針,叫作“乞巧”。家長用面粉加糖拌結實做巧果。小孩子不管投針不投針,只管等著這天品嘗各色各樣巧果。
七月七,以前,大人們告訴小孩子在半夜的時候葡萄架下就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講話,可是等到半夜太漫長了,我們都睡著了,一次都沒有聽成功。
我園在這天會組織孩子開展如下活動。①“聽壁腳”:老師帶著在紫藤下播放
音樂,讓孩子“聽壁腳”,學會傾聽。②做“巧果果”老師帶著孩子用面粉制作各種造型的巧果果,做完巧果果讓阿姨油炸。③吃“巧果果”,點心的時候我們就吃巧果果,阿姨油煎后,巧果果松脆香甜,特別好吃。
六、中秋節(jié)“吃芋頭”
在陽澄湖地區(qū),中秋節(jié)是一個美食活動節(jié),我們小孩子掰著指頭等著這一天呢!這天,等大人們祭完月亮后,孩子就可以品嘗月餅、芋頭與地瓜甜湯,大人們在喝桂花酒的時候,孩子還可以喝點桂花酒,大人們笑嘻嘻地看孩子喝酒呢。
我園在中秋節(jié)這天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①“畫月亮”:小班組開展同題異構活動“圓圓的月亮”。② “做月餅”:中班組開展泥工課:“香香的月餅”,從欣賞、繪畫、手工三方面著手實施。③“疊疊樂”每年中秋節(jié)一過,孩子家里都有大量的月餅盒子,老師與孩子一起收集起來,開展區(qū)域游戲:疊疊樂。④“吃芋頭”:我們阿姨煮好了芋頭、地瓜湯,讓孩子在看一看、吃一吃中了解到家鄉(xiāng)特有的水鄉(xiāng)風俗。
七、冬至到“紅豆湯”
我們陽澄湖地區(qū)最重視冬至夜,有冬至吃團圓夜飯、喝冬釀酒、合家吃團子的習俗。
陽澄湖地區(qū)每年的冬至,人們還吃“餛飩”,意思是吃掉“混沌世界”。小孩子則最高興的是喝紅豆湯,小時候大人們?yōu)榱搜a身體,就煮紅豆,大人們每天喝一碗,小孩每天跟著喝半碗,冬至開始喝紅豆湯,大人們喝到新年,小孩子也一路跟著吃到新年!
我園冬至這天也開展一系列活動。①“包餛飩”:大班孩子學習包我們正儀的特色餛飩“泡泡餛飩”。②“吃餛飩”:孩子吃點心的時候,就吃阿姨煮好的“餛飩”,或者是吃阿姨煮的八寶粥,冬至的八寶粥也有講究。③“做?A子”:小班組開展泥工活動“冬至圓子�!�
八、過新年“送紅包”
我園在新年到來之際,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①“學拜年”:帶著孩子給老師、家長們拜新年,說新年賀詞。②“做賀卡”:新年到了,孩子們要做一張賀卡,把做好的賀卡送給家長或者老師。③“送紅包”:老師給每個孩子“送紅包”,紅包里面是老師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通過對我們陽澄湖地區(qū)民俗民風的整理,我園開展了一系列的水鄉(xiāng)風俗游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活動設計,豐富了幼兒園的角色游戲,形成了鮮明的水鄉(xiāng)園本特色。
【有趣的幼兒園水鄉(xiāng)民俗活動】相關文章:
• 堅持“以人為本”譜寫幼兒園管理和諧樂章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淺析
• 感恩節(jié)去幼兒園
• 關于幼兒園教學的幾點認識
• 探析幼教中手工制作教學的可行性
• 幼兒園“70后”教師的管理策略
• 淺析幼兒園教育之環(huán)保教育
• 對幼兒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 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
• 幼兒園繪本教學策略探思
• 學前教育專業(yè)理論課教學思考
• 幼兒園民主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