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是反映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問題的最小單位。班級之間均衡協調發展狀況,代表著學校均衡教育推進狀況,是一所學校均衡教育的具體體現。針對幼兒家長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教育舉家遷居的現象、選擇好老師和好班級的現象、班級男女生比例失調產生的問題進行研究,形成了班組制度管理模式、班組人員管理模式、班組家園互動活動模式、班組人員結構模式、班組之間男女性別均衡工作策略。通過研究與實踐,有效促進了班級之間均衡協調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班級之間 均衡協調發展 策略模式
一、引言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年7月間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教育公平的關
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眾,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1]
班級是反映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問題的最小單位。班級之間均衡協調發展狀況,代表著學校均衡教育推進狀況,是一所學校均衡教育的具體體現。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搞活政策的深入,家長的教育意識也隨著經濟的好轉和眼界的開闊而逐漸覺醒,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爭取優質的教育,創造條件為孩子爭取公平教育的機會。因而在學前入托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庭棄耕務工,有的家庭甚至舉家遷居。(二)托關系、走門子為孩子選擇好老師。(三)班級男女生比例失調。這一切,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思考和研究探索。
二、正文
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實踐,現已經初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的幼兒園班級之間均衡發展策略模式。
(一)研究基本情況:天全第一幼兒園從九十年代年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班級之間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能力與水平的均衡探索。1999年之后,將探索和研究的范圍拓展到教師班級保育工作能力、家長工作能力以及創造性地組織家園互動活動能力和班級班女生比例相對均衡等方面。經過不斷探索形成了制度管理模式、班組人員管理模式、班組保教人員結構模式、班組家園互動活動模式、班組之間男女性別均衡工作策略。
1、班組制度管理模式:經歷了園長全面負責,業務主管、班組人員共同負責班組工作→到園長、業務主管負總責,年級組長參與班級管理,班組長、班級教師具體負責的責任模式和促進教師發展的考核和激勵制度模式。
2、班組人員管理模式:經歷了行政管理與班組長管理相結合→到行政管理與班組長管理、年級組長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3、班組人員結構模式:經歷了由行政管理人員直接安排班級教師→到教師自由組合→到教師自愿對崗報名、班組長與年級組長綜合考慮、聘任工作小組全面協調等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班級師資均衡工作模式。
4、班組家園互動活動模式:經歷了根據園計劃全園集中統一活動→到全園集中統一活動與年級組活動并舉→到全園集中統一活動、年級組活動、班級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家園聯系冊、親子活動、網絡互動與交流)等,揚長避短,以活動促班級之間均衡發展模式。
5、班組之間男女性別均衡工作策略:經歷了由家長自由選擇班級→到按新生登記數,結合班級數平均分配新生→到將所登記的孩子按男女生分開,按班級數平均分配的工作策略。
(二)方法和策略研究
1、探索制度管理模式,促管理工作向規范化方向發展。探索實行了逐級負責責任制度、對崗考核和獎勵機制。鼓勵教師向優秀班組長看齊、向優秀教師看齊;激勵教師不斷提高學歷、拓展自己專業發展空間。
2、探索合理的班組人員管理模式,促班級管理上臺階。1)探索班組長工作及其管理:自愿報名、競聘產生班組長。明確班組長接受園長、業務主管和年級組長直接管理,對班級保教及各項工作全面負責,參與班組教師工作業績考核。2)班組人員管理人員工作及其管理:由班組長根據班組工作需要和教師的特長進行統一安排, 原則上無條件服從班組長的工作調度,積極支持和配合班組長的工作。
3、探索班級教師優勢互補,促班級保教工作全面發展。針對家長選班現象我們分別進行了直接指定班級教師人選的探索、班級人員自由組合的探索、優勢互補的班組人員結構探索,前兩種探索均以失敗告終,最后一種探索取得成功。為什么呢?第一種:缺乏教師個人意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班組工作也就不夠協調。第二種:老師們是喜歡的,但也存在的不足。 例如:有一個小班兩位年輕的教師組合,剛開始老師高興、家長也高興。美吧,家長心理可美了。可是不久,家長找園長告狀來了:“班級教師愛孩子、有活力,孩子也蠻喜歡的。可是孩子常常尿濕褲子,長期這樣可不好吧?”、“我家的孩子昨天可高興了,因為老師表揚他能干,午睡后自己穿鞋子。可是回到家一看,孩子的一只襪子還在衣兜里呢”。兩位老師缺乏什么呢――缺乏保育工作經驗。 第三種:在全員聘任的時候,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在對崗申報表上寫明愿意從事的班級崗位、樂意合作的老師姓名、是否接受調配等信息。在具體聘任工作中,聘任小組根據教師意愿和工作需要綜合考慮,結果是老師個人意志與工作需要相結合,皆大歡喜。
4、發揮班級教師優勢,促班級家園互動活動水平整體提高。家園互動活動內容與形式的探索,隨著家長教育需求的不斷豐富,與教育發展同步。從集中統一活動,逐漸發展為園內統一活動與年級組設計的活動相結合;最后發展為到全園集中統一活動、年級組活動、班級活動(家園練習冊、親子活動、網絡互動與交流)等多種形式。鼓勵教師揚長避短,各顯所長,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互動活動,不斷提高家園互動活動質量。并通過評比、交流、切磋促進班級間家園互動活動水平提高,實現班級之間均衡發展。
5、探索班級男女性別均衡策略,促班級活動正常開展。由于缺乏一定的預見性,我們曾經實踐過家長自主選班報名和按照新生登記順序結合班級數直接分班等方法,結果分別出現過49個孩子7個女生、 38個孩子9個女生等老師們打趣稱為“少林班”的班級,并因此帶來了一系列的性別教育、集中教育、早操、午睡、進餐組織等問題。最后,我們探索了集中登記后將所登記的孩子按男女生分開,按班級數平均分配的方法,結果教師滿意、家長滿意、孩子們也開心。
三、研究成果與實踐效果
(一)研究成果
1、形成了班級保教人員對→班組長負責,班組長對→年級組長負責,年級組長對→業務主管負責,業務主管對→園長負責,園長負總責的責任模式。形成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班級間均衡發展的激勵機制與制度管理模式。
2、形成了業務主管→年級組長,年級組長→班組長,班組長→班級保教人員的班級管理模式。
3、形成了教師自愿對崗申報、班組長與年級組長綜合考慮,聘任工作小組最后全面協調的班級師資均衡策略。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充滿活力教師與辦事沉穩、教育教學獨具風格與保育工作細致入微教師相結合的班組人員結構模式。
4、形成了以全園集中統一家園互動活動為中心,年級組互動活動、班組互動活動等多種互動活動形式并舉的家園互動活動模式。
5、形成了有計劃地提前進行新生登記,再根據班級數、男女生數預先平均分班的招生分班工作策略。
(二)實踐效果
1、家長堅持為孩子選班的情況明顯好轉。班級師資結構趨于平衡、教師綜合素質提高 、能力差異減小,家長堅持為孩子選擇教師、選擇班級情況因此而有明顯好轉。
2、班級教師之間工作協調狀況好,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3、班級活動水平明顯提高。展示活動顯示,班級間的教育活動效果差距縮短,沒有明顯差異。
4、班級教師家長工作水平明顯提高。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家長對班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有很大提高。
5、幼兒園行政管理效果明顯好轉。隨著班級各項工作的協調開展,行政管理人員能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師隊伍的提高和幼兒園發展方面的管理與研究。
總之,通過以上探索實踐及大地促進了班級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孩子受益、教師受益、辦園水平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第二大點“全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之第四小點開頭 摘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領導活動 2010年09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作者單位: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第一幼兒園)
【幼兒園班級之間均衡協調發展研究】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親子教育
• 幼兒園青年教師培養與管理策略
• 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的作用
• 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探索
•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如何互補
• 幼兒園大班德育教育初探
• 幼兒園培養幼兒獨立性的策略探討
• 淺議新理念下的幼兒園管理
• 學前教育音樂素養教育研究
•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辦幼兒園經驗
• 淺談幼兒園語言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