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20-161-01 幼兒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面對陌生的老師、同伴,周圍的環境會有不適應的地方,要改變這種狀況,家園聯系應走在前面。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但是往往我們都等到有問題的時候才想到要溝通,其實最有效的溝通是平時的溝通。若平日的溝通良好,遇到問題時較易解決,相反的如果平日缺乏溝通,有問題時才溝通,一不小心就會引起誤解,造成嚴重的困擾。
如何與家長有良好的溝通:在接送孩子時的短暫交談,是一種最簡便、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它可以及時地互通信息,使家長和教師得知近日乃至當天孩子在園、在家情況。幼兒離園時,幼兒園要有目的地主動與預先選擇好的家長進行交談,基本上做到一星期能與每一個家長交流一至兩次,對于特殊幼兒,幼兒園要有針對地另找時間進行個別交談。一般人所指的溝通就是講話。言語式溝通是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它包括詢問、描述、評價、解釋等形式。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
對很多家長一直是很困難的事,然而,如果不嘗試言語式溝通,家園之間便很難互相了解,更難談合作教育.在言語式溝通時要注重小技巧:與老師談話,先約定時間和地點,不宜于上課時間進教室打擾班級教學活動進行;把事情說清楚,用描述的語句,而不是評價式的批評;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注意語言文明,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責備、批評老師。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匯集、查閱這個孩子各方面發展情況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在交談中,通常教師要簡要、全面地匯報孩子這段時期在園里的表現,著重談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讓家長談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入園后或近來的變化與長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園里的希望。雙方共商下一階段具體的教育目標與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每次談話的主題與內容不盡相同,比如,孩子人園后的第一次交談,著重于聽家長介紹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興趣等,教師則說明園里的教育計劃。談話也可根據家長或教師的建議,集中討論孩子發展的某方面問題。這些可使教師與家長形成隨時交換意見的關系和習慣,拉近家園的距離,使家長從內心感受到教師全心全意為了孩子的誠意,與教師在育兒問題上形成共同語言,達到心靈溝通。
建設性的溝通是表達而破壞性的溝通就是不恰當的批評,我們不妨多建設,少破壞,也就是多表達少批評。溝通最好是主動的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對于家長的意見老師應多給予反饋,不要量之不理以免造成誤會,同時可以澄清問題,是家長覺得受到了重視。
除了言語式溝通以外,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其他的溝通方式:
1、動作式溝通:
通過體態語言如手勢、眼神、表情、動作、姿態等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文明大方,微笑平和。讓對方感到親切自然,容易接受。
2、文字式溝通:
運用文字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如建立家長聯系制度;邀請家長參加園內、班內的各種活動的通知;每月向家長推薦新書、家教資料、優秀文章。要辦好幼兒園黑板報,內容要精,讓家長一目了然,并且要有家長參與,版面要活,體現幼兒園特色。
3、圖片式溝通:
運用圖片宣傳做好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如每周兒童食譜;家長參加幼兒園活動的宣傳照片;幼兒參觀的活動圖片;幼兒運動會等。運用圖片向家長展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和幼兒園的發展變化,直觀醒目,取得好的效果。
4、互聯網式溝通: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有的幼兒園都建立起家園互聯網。幼兒園的家長工作要發揮幼兒園網站這一信息化交流平臺的作用,逐步開辟班級網點,實現教育問題共商、教育資源共享;向家長充分展示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成果榮譽、師資力量、家教知識。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充分發揮幼兒園的家園互聯網的作用,及時了解信息并作出反饋;提高幼兒園家長工作的質量,增強時效性,確保互動性和內容的豐富性。
家長的支持與肯定是教師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利保證,以溝通為手段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換位思考與家長共同商討孩子的成長大事。我相信,這樣的“溝通”對于任何家長都使用,這樣的“溝通”就是家長工作最根本的一條規律。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式】相關文章:
•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 凸顯年齡特點 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
• 如何將幼兒園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 幼兒園兒童圖畫書的講讀策略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
• 幼兒園廢物利用制作現狀調查分析
• 幼兒園現存問題思考
• 幼兒教育中小學化偏向的弊端及舉措
• 談談幼兒園的環境規劃
•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師素質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要素作用
• 如何構建幼兒園立體化區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