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幼兒園“入園難”,贊助費“交不起”,全家老幼齊上陣、通宵達旦排隊守候報名已成為城市生活中的“別樣風景”。為此,記者特別走訪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和豐臺區兩家國家一級一類公立幼兒園,以探究竟。
爭名額從“親子班”開始
當記者來到石景山區幼兒園時,今年9月入園的報名和招收工作已在5月前全部截止。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最近幾年的幼兒園招生情況有些“離譜”,由于石景山幼兒園在公立幼兒園里規模不算很大,幼兒園名額有限,每年只收60個左右的孩子入園,而每年報名的人數多達千人,給招生工作造成了很大壓力。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石景山幼兒園開設了“親子班”課程,據負責人介紹,親子班入學不需要贊助費,每月每人560元,孩子每天由家長陪伴在園內上課1小時。該負責人稱,由于園內教室和師資都有限,目前“親子班”也只招五六十人,幼兒園同時承諾保證他們上本園的資格,除此之外,基本不再對外招生。
“目前唯一的入園方式就是參加親子課程,現在親子班的報名人數也開始迅速增長了。今年我們親子班招收60個的孩子,但總共有600多人報名,孩子們要通過很嚴格的選拔,才能進入親子班。”負責人說。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第三幼兒園,招生辦公室負責人張老師向記者介紹,由于方莊一代屬于人口密集區,周邊大型居住社區頗多,周邊有方莊第一、第二、第三三家公立幼兒園,分別位于方莊芳古園、芳星園和芳城園三個大型社區內。三家幼兒園的教學水平、收費標準和招生條件大體一致。
張老師向記者介紹,目前大部分公立幼兒園都設有親子課程,并且承諾在親子班學習后的兒童具備入園資格。“我們幼兒園的親子班是按照學期收費,4個月為一學期,每學期每人1920元費用,每周2次課程,每次1小時。”據了解,方莊三所公立幼兒園“親子班”每年招生規模大體在50人左右,而報名人數也遠超過這個水平。
多交贊助費也沒用
“親子課程結束后,每個孩子的家長只要交納每年1.5萬元贊助費就可以直接升入該幼兒園繼續學習,而除贊助費外,幼兒園的每月收費為430元。這些只是今年的價格,隨著物價上漲,明年贊助費和入園費用可能都要有所調整。”石景山幼兒園招生負責人對記者說。
當記者提出是否可以通過多交贊助費的方式來“買”名額時,該負責人說:“我們是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不同,沒有多交贊助費一說,也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占名額。”
同樣,在方莊第三幼兒園記者了解到,這里是每年10月開始報名,次年3月開始對學生進行多輪考試和面試。收費標準為每月560元,贊助費標準為每年3萬元。目前方莊第三幼兒園的招生規模為每學年180人。親子班每年大約招收50個孩子并保證上本幼兒園。剩下的130個幼兒園名額,其中有20~30人為共建單位子女名額。據悉,方莊第三幼兒園系與某部隊共建,由于部分建設資金來自于部隊單位,故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優先錄取部隊人員子女入園。其余100個名額以戶口所在地在方莊芳城園的家庭優先錄取。“解決芳城園社區居民子女入園問題是豐臺區教委給我們提出的任務,因此如果招生當年來自芳城園社區的報名人員多的話,我們就基本不考慮其他報名人員了。”
記者在方莊第三幼兒園門口遇到了一名特地為孩子上幼兒園趕來咨詢的家長,感慨地對記者介紹說,孩子才剛滿1歲,距離上幼兒園年齡還差整整2年,但他已經跑了附近多家幼兒園咨詢親子班和入園贊助費用,“現在上幼兒園和考公務員一樣難,贊助費比大學學費還高!”
財政扶植“公”字頭
為何公立幼兒園擠破頭也難上?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在家長們的印象中,只要和“公”字掛鉤,就意味著幼兒園師資強、收費低,都想把孩子送進去。北京朝陽區教委2009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90%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夠進入公辦幼兒園。另一方面,私立幼兒園收費貴,特別是一些打著“雙語教學”招牌的幼兒園月收費已逾5000元,工薪家庭根本無法承擔。為了保證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要費盡心思,提前兩年咨詢、為贊助費籌錢、報名前連夜排隊……這些已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此前有報道稱,北京昌平區某公辦幼兒園前,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學位,帶著帳篷、行軍床和躺椅,排隊9天8夜。
此外,“公”字頭幼兒園里有超過半數屬于國家機關幼兒園、軍隊幼兒園和高等院校附屬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每月花費均不過三五百元,園內管理規范,設施完善,兒童伙食營養也有保障。但此類幼兒園只針對特殊人群招生。對于普通社會家庭來說,為了爭奪有限的幾個“待售”空額,家長們不僅要付高昂的贊助費,還得有“內部相關人士”牽線搭橋,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的學前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為什么質優價廉的學前教育成了只能特權階層獨享的待遇?孩子入園成了對家長經濟實力與人際關系的考量。專家對此表示,問題根源在于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不足,財政在學前教育中的投入比例偏低,據悉,目前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正在針對加大政府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提升和增進的政策、機制和策略的研究。國務院有關文件也提出各級政府要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要占合理比例,未來三年要有明顯提高。
北京市副市長洪峰近日表示,在未來三年,北京市區兩級政府將安排20億基本建設資金和18億財政專項經費,用于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的建設和設施設備等項目。洪峰直言,隨著幼兒園運行成本日益增加,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明顯偏低,現有投入不能滿足其正常運行和發展的需要,部分幼兒園存在收費不規范的行為。對于收費問題,洪峰表示,將由市發改委牽頭、會同財政、教育等部門規范幼兒園收費,制定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調整收費標準。對于民辦幼兒園,將完善收費價格備案程序。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輿論熱議的《廣東省2011年省級部門預算草案》中8所機關幼兒園將獲得6863萬元財政資金補貼,以及上一年度這8所幼兒園獲得的5731萬元財政資金的問題,財政是否應該供養“特權”幼兒園?該向什么幼兒園提供經費?什么樣的財政供給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財政投入學前教育應秉持什么原則?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虞永平建議,政府應當有意識加大力度發展學前教育、增加學前教育投入,建立新的機制,打破學前教育發展過程中體制機制的束縛。其中應當考慮大多數群眾的利益,兼顧普惠和公平的原則。其中最關鍵的是從學前教育發展整體架構中建立財政投入的政策和機制,加大財政投入的總量和覆蓋面。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90%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夠進入公辦幼兒園。而要進入公辦幼兒園,家長們不僅要付高昂的贊助費,還得有“內部相關人士”牽線搭橋,二者缺一不可。
【公立幼兒園:打破頭也難進】相關文章:
• 幼兒園雙語教學的利弊分析
• 幼兒園開展小班區域游戲研究
• 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之淺議
• 談幼兒園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
• 做好鄉村幼兒園留守兒童的教育
• 探究幼兒園教學的游戲化策略
• 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整合
• 幼兒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淺談幼兒園游戲教學
• 學前教育的鋼琴教學闡述
• 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調查
• 奏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