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和特色成為了教學目標的重點要求。在幼兒園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展教學的教育理念備受關注,幼兒處于性格的形成期,只有挖掘每個學生的特色,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東西,才能夠在幼兒教學中真正發揮個體性教學的作用,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幫助幼兒提升學習和發展能力。
【關鍵詞】個體差異;幼兒園;區域活動
學前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培養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而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換代,當前的教育倡導挖掘學生個體特色、促進學生個性成長,不可否認的是,差異性教學對學生個人的成長、性格的形成、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重大的意義,對深化學前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此,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學當中,采取差異性教學,挖掘學生個體的性格特色才是急需研究的重點課題。幼兒園教學中的區域活動教學是關注個體差異性最直接的教學手段,本文就關注個體差異,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教育這個話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給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議和借鑒,共同促進幼兒園教學的完善。
1 幼兒園個體差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的懈怠教學的現象阻礙教學
根據可靠數據顯示,大約有70%的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活動存在懈怠的態度,而這種懈怠態度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觀念的偏差。很多幼兒教師認為,開展個體差異基礎上的區域活動教學就是充分給予足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而教師的唯一任務就是保證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安全,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教師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承擔著引領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幼兒教師的懈怠造成了區域活動教學的失敗。
1.2 教師對幼兒活動的指導過于頻繁
有些幼兒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教學中對幼兒的指導過于頻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當成主角,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揮,還有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區域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期間,應當盡量去挖掘幼兒個體的特色,用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開展區域活動,在區域內自己支配活動和物品,教師過多的參與和控制,會導致幼兒園區域活動教育失去原本的宗旨。
1.3 理論教學時間分配過長,不利于學生實踐的開展
很多幼兒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教學時總是覺得幼兒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因此每次開展區域活動之前都會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理論學習,忽略幼兒的想法和心理,但是事實上,區域活動的宗旨就是幼兒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去探索、去研究,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世界,教師過多地注重理論講解會打消了幼兒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意愿,甚至會導致幼兒在以后的區域活動中秉持一種消極、冷漠的態度,其實踐探究的能力也會逐漸降低。
1.4 教師的指導偏向強制性
很多幼兒教師在知道的過程中不注重孩子們的感受和意愿,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開展一些指導性的熱身活動,甚至這種指導摻雜著強制性的意味。一些幼兒具有強烈的叛逆心理,不愿意服從教師的指令去完成區域活動,這時,教師的強制性指導就會相當于幼兒情緒低落的催化劑,會使部分幼兒失去自我,阻礙幼兒的自主探究、自我完善,造成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2 完善幼兒園基于個體差異的區域活動教學措施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教學之所以能夠受到廣大幼兒和家長的喜愛,主要是區域活動期間能夠讓幼兒發揮自身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探索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幼兒在實踐過程中探索能力的加強。區域活動教育的實質是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對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全面挖掘,促進幼兒天性的開發和智力的發育,在這個過程中將幼兒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到區域活動教學當中,會有利于幼兒自身的發展,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中,必須開展以下幾大措施,以保證區域活動與幼兒個體差異的完美結合。
2.1 在教學中樹立科學的、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觀不同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主要關注兒童的地位、權利、特點、個性以及兒童的發展前景、兒童時期開展教育的意義等等,而現代化的兒童觀要求關注幼兒發展中的個性化差異,倡導個性的發揮,將兒童群體當成積極、主動、有能力的權利主體來對待,因此,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傳統的權威者態度,將幼兒放在首位,關注幼兒的個性、變化和喜好,在區域活動教學中樹立起正確的兒童觀。
2.2 尊重幼兒的個體性差異
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時,必須學會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幼兒也是一樣,不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活動組織過程中,無論遇到何種新問題、新境況,教師也都應該將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擺在首位,注重關注幼兒的特點和個性,教師要善于觀察,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和習慣,捕捉各種作為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可判斷信息,及時調整活動方針和計劃,做到區域活動教學實現多樣化、靈活性。
2.3 建立符合幼兒思維、活動特點的區域活動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源的質量,創建符合幼兒思維活動特點的區域活動教學,是開展個體差異基礎上區域活動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輕松、積極的心理環境,也可以創設出高效的物質環境,在幼兒和事物之間的碰撞中,幼兒會不斷學會去操作、去實踐,認知和了解事物的特性,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結合實際,去探索和挖掘教學資源的優勢與特點,結合幼兒的個體差異,設置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背景。
綜上所述,差異性教學在現代化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覷,在強調個性、突出個體特色的現代社會中,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是從小培養個性的有效手段,通過有效的區域活動教學,能夠充分挖掘幼兒個性和潛力,讓幼兒提升實踐探索的能力,豐富經歷,促進幼兒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教師必須結合幼兒個體差異,在區域活動教學中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給予幼兒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在活動區域中自由發揮想法,使思維和實踐相互碰撞,促進探索能力的提升和幼兒的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周惠?F.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整合對幼兒發展的貢獻意義研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
[2]秦霞.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行為[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1).
[3]馮秀娟.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 2014(Z1).
[4]黃俐.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 2014(04).
[責任編輯:王偉平]
【關注個體差異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教育】相關文章:
• 談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策略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三激”教學法
• 幼兒園財產應慎重處分
• 淺談幼兒園幼兒禮儀教育
• 安康市幼兒園園本課程調查報告
• 把幼兒園搬進養老院
• 提升幼兒園所執行力的思考
• 甘南藏族自治州幼兒園園本教研現狀調查
• 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模式的建構分析
• 從浦南幼兒園的案例看幼兒園課程開發的策略
•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