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可塑性強,我們可以在這張白紙上描繪出最美、最好的藍圖。這說明幼兒期是人的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所以,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需要?撓錐?園開始,并要將感恩教育融入幼兒的整個一日生活中來。從對家長的調查問卷情況中可以看出,家長也非常支持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并能積極配合,為幼兒的感恩教育實現知行合一共同努力。
【關鍵詞】幼兒園;感恩教育;途徑
現在多數幼兒的家長是雙獨生,為了男女雙方都能將自家的姓氏延續,按昆山的風俗是兩家并一家,生育一孩子。這就使大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一些祖輩的過分寵愛,導致許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感恩意識。對祖輩呼來喝去,總把自己視為老大,不能主動去幫助他人,對自身的缺點或錯誤在老師的提醒下不反省,不承認。喜歡的玩具只想一個人玩,“我的就是我的”,最好“你的也是我的”,不懂得分享。有的孩子自己會做的事情不愿做,一定要依賴老師和阿姨,更別說幫助他人。班級的值日生工作和自然角的清理工作不愿意做,嫌臟嫌累。因此,加強感恩教育、提高幼兒的感恩意識應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一、利用主題教育,深化感恩意識
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我們要把它融入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而環境也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每一位幼兒園的教職工不僅要獨善其身,還要把感恩言行傳給旁邊的人,這樣來擴散感恩的效應。幼兒園每個學期每個班級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寓教于樂。如結合主題活動 “三八節”“閱讀日”“母親節”“感恩節”“國慶”“重陽節”等紀念日,來開展感恩活動,通過看愛國動畫片等,體驗同伴之情、父母之情、長輩之情等;通過每次開展活動,然后班級制作活動展板等形式,將活動內容意義進一步展現,并對活動環節分析反饋,收集資料,掌握每次活動取得的成果,總結經驗,使得以后的活動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家長資源,激發感恩情感
幼兒園可每周開展國旗下的感恩教育,幼兒園和家長共同收集材料,做成故事形式,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后,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國旗下講感恩小故事、分享感恩的內容,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謝祖國,感謝家人,感謝老師,感謝周圍的朋友。這樣不僅使講故事的家長和孩子得到了鍛煉,國旗下的每一個孩子也在莊嚴的氛圍中,種下了感恩的種子,同時認識了國旗,了解了國旗,自然而然地萌發了愛祖國的情懷。通過國旗下的感恩教育,我們將愛國、感恩的種子播在孩子們的心田里,讓它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促使孩子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母愛,是進行感恩教育不衰的話題。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媽媽的辛苦,感恩媽媽,幼兒園通過開展“媽媽辛苦了”等家長助教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媽媽的辛苦和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同時邀請醫院婦產科工作的家長,給小朋友介紹寶寶是從哪里來的,醫生輔助于形象的圖片,從專業的角度講述了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從小慢慢長大的有趣過程,讓孩子們知道了自己是在媽媽的肚子里面發育長大的,并通過
課件,感受媽媽生孩子時的艱辛,感受媽媽的偉大。然后通過母親節活動,讓孩子們升華對媽媽的感情,說上一句感謝媽媽的話,回家要幫媽媽做有意義的事情,來回饋感恩媽媽的養育之情。
三、利用社區資源,營造感恩氛圍
幼兒園實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感恩道德意識,激發幼兒知恩在意,感恩在行,施恩在心,并能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懂得去報恩,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心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回饋社會。
我們也可以利用“感恩節”開展各種活動,建立感恩基金,每年在社區開展“感恩義賣”活動,籌集資金,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班級有殘疾兒童的、特困戶的,利用基金進行幫助,讓孩子們懂得回饋報恩。
一系列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真正懂得一個人對社會、對父母、對親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基本關系,養成健康心態,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道德,是一種自立、自強的責任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幼兒園是承擔早期教育的機構,一定要將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讓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淺談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性實踐初探
• 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 讓微課助力幼兒園教學
• 淺談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的構建
• 比利時幼兒園的讀書活動
• 幼兒園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規避
• 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的策略
• 農村幼兒園良好師幼關系構建探析
• 幼兒園情感管理初探
• 幼兒園有效師幼互動的探析
• 分析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銜接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以及對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