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讓寶寶聆聽周圍美妙的聲音
寶寶出生后,便應該逐漸引導聆聽周圍的聲音及音樂:
* 聽能發出悅耳聲音的玩具,或在房間里掛一個能發出清脆悅耳聲音的風鈴。
* 聽廚房中的切菜聲,聽鍋碗瓢盆碰撞時發出的音響。
* 聽自然界的刮風聲、雷雨聲及雨滴聲、流水聲;各種昆蟲、鳥類、家禽發出的鳴叫聲。
* 聽各種交通工具,如火車的隆隆轟鳴聲、飛機的嗡嗡聲;汽車、火車及輪船發出的鳴笛聲。
* 讓寶寶辨別家中親人,如爸爸、媽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鄰居的說話聲音;辨別人們表達不同情感的聲音,如高興、生氣、著急等。
* 讓寶寶閉眼聽三種聲音,即小鈴、小鼓及木魚。然后,請寶寶說出聲音的發出順序。
* 唱不同的歌曲給寶寶聽,給寶寶聽不同樂器的聲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鋼琴、手風琴等;聽不同樂器演奏的樂曲或交響曲(適合大一些的寶寶)。
玩制造悅耳聲音的游戲
當寶寶一旦能坐立時,就可以讓他“演奏”各種“樂器”:
* 用小木棒敲擊翻過來的桶、鍋、盆、陶器以及各種能敲擊出悅耳聲音的用具。
* 在氣球內裝進幾粒豆子,然后將它吹起。這樣,寶寶就得到一個能發出嘎嘎聲響的“樂器”,氣球會將聲音放大。也可將沙子、小石頭裝入廢棄的紙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讓寶寶搖搖,聽聽會發出什么聲音。
* 把多個裝有不同體積水的瓶子,讓寶寶用湯匙輕輕敲打,每個瓶子會發出不同的音高。
* 摩擦不同材質的東西,如搓玻璃紙、紙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長后放開,就能夠發出弦聲。
* 有條件時,媽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樂器,然后,將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排列出和諧的節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兩下,隨后敲三角鐵“叮”一下。這樣,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樂節奏”。經常這樣訓練,能增強寶寶的節奏感。
多做有節奏感的游戲
* 用撥浪鼓、鈴鼓打出有節奏的聲音讓寶寶聽,然后,讓寶寶自己拿著敲打。
* 讓寶寶騎在媽咪的腿上,一邊給念有節奏的兒歌,一邊使寶寶身體上下顫動。
* 與寶寶一同做拉鋸、扯鋸的游戲,并且一邊做一邊唱歌;或有節奏地念兒歌。
* 用兩塊竹板(可用積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長短不同的聲音,以表示不同的動作。讓寶寶聽一聽,哪個聲音像馬兒在奔跑?哪個聲音像大熊走來了?
* 讓寶寶做各種模仿動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學小兔跳、小鳥飛。
隨時隨地播放音樂或唱搖籃曲
* 寶寶在3歲前聽覺最為敏銳,是訓練音感的最佳時機。因此,從寶寶一出生起,媽咪每次喂完奶,一邊輕輕拍動寶寶的背,或輕輕推動搖籃,一邊哼唱搖籃曲。
* 媽咪給寶寶唱搖籃曲,或是經常播放一些旋律優美的世界經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伯拉姆斯、李斯特等偉
大音樂家的作品。不要總是聽一兩首曲子,聽熟后就要進行更換。這樣,可使寶寶從多次反復的聽唱中,產生熟悉的感覺,從而體會到樂曲中的節拍、音調及強弱。由此,聽力將會有所提高,有助于寶寶學習語言,增進記憶力、模仿力和專注力。更為可貴的是,能夠促進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爸爸、媽媽應因地制宜,為寶寶創設良好的家庭音樂環境。在引導寶寶學習欣賞、打節奏、唱歌、表演、做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寶寶對音樂的興趣。不失時機地進行音樂啟蒙,可以使寶寶越來越聰明。
【音樂啟蒙,給寶寶安上飛翔的翅膀】相關文章:
上一篇:音樂使你快樂嗎?
下一篇:應怎樣設計新歌教學活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