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南京市第二幼兒園的易娟,很高興代表我們的團隊和大家做戲劇分享,我們的主題是“我的舞臺我做主,小班創意戲劇小河馬與發展幼兒主體眭的探究。
一、創意戲劇概念界定
1、戲劇:是一門運用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手段的綜合藝術。
2、創意戲劇活動:是一種非正式性的戲劇活動,重點在于參與者經驗重建的過程。在自然開放的教室氛圍中,通過肢體律動、默劇、簡單即興的對話等戲劇形式,由領導者帶領參與者運用“假裝”的游戲本能,去想象、反省、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經驗,進而成為戲劇作品創作、表演的全方位參與者,以及從劇本到觀眾的全方位服務者,從而體驗到戲劇工作過程所能帶給他們的多種有益成長的經驗。
二、創意戲劇課程的實施目標
其實戲劇作為一門中和藝術,除了玎以陶冶道德情操、享受審美快樂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鍛煉參與者的身心和發展參與者的健康人格。所以我們的創意戲劇課程秉承了“兩個凡是”的原則:‘‘凡是幼兒能夠自己做的事情,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去做!凡是幼兒應該獲得的體驗,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去體驗!”為了實現兩個凡是,我們要圍繞以下四個目標開展戲劇課程,即“給幼兒主動探究、發揮創意移生活經驗、承擔責任的機會”。
三、創意戲劇活動開展的基本流程
在“兩個凡是”和“四個課程目標”的指導下,我們園的戲劇課程主要從三條線索推進:劇本創一劇情展現、劇場模擬。其中劇本創作包括豐富經驗和創編劇情;劇情展現包括選擇音樂、動作設計爭角色、道具制作;劇場模擬包括演出宣傳、正式公演等等。
應該說,情境脈絡中的每一個線索,其實施過程都可以為發展幼兒主體性而服務,因為時間因,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著重跟大家分享在“劇情展現”的“動作設計”過程中,為了給幼兒創設:限度的自主參與空間,教師在了解兒童的基礎上是如何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引導的。
四、中班(下)創意戲劇活動《毛毛蟲與大公雞》的實踐研究
1、劇本來源
《毛毛蟲與大公雞》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初的是由我們園一位年輕教師根據一個音樂作品進行改編,原故事講的是:一群小青蟲遇到了_一個大公雞,大公雞想吃掉小青蟲,小青蟲想了一法,辨稱自己現在長得又瘦又小,一定不好吃,然后大公雞把小青蟲帶回家喂養,第二天一早,小青.成蝴蝶飛走了,大公雞發現自己上當了。
原故事矛盾沖突不強剽,主題也不夠深刻,作品價值也不夠凸顯,在進行園本戲劇開發與完善我重新想到了這個戲劇活動,正好我們看到一本繪本《大灰狼的紅燜雞》,書中的“愛與幫助”的主,我們大受啟發,于是我們把故事改編成現在的版本:“一群毛毛蟲在草地上散步做游戲,突然遇見只兇猛的大公雞,大公雞要吃掉毛毛蟲,毛毛蟲想了很多辦法說服了大公雞不但不吃它們,還把它回家精心喂養。為了讓毛毛蟲快快長大,大公雞給毛毛蟲喂樹葉、擋雨,趕蚊子。在朝夕相處的日子毛毛蟲和大公雞慢慢化敵為友,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天,大公雞一覺醒來,發現毛毛蟲變成了蝴蝶要飛走了,臨別之前,蝴蝶感謝了大公雞的照顧與幫助,大公雞也感謝蝴蝶,,是它們讓自己一了,幫助別人,讓別人陜樂,自己也會快樂。”
2、劇目劇情安排
按照劇情,我們把戲劇分成了四幕:第一幕一一遇見大公雞;第二幕一一毛毛蟲快長大;第三幕一一蚊子來了;第四幕一一蝴蝶飛走了o每一幕都有相對獨立的故事情節,四幕劇情結合起來就是一場完整的戲劇。
3、欣賞全劇,思考問題。
下面,我們將請大家一起欣賞我們南京市第二幼兒園中一班的小朋友為大家演繹的創意戲劇《毛毛蟲與大公雞》,在觀看之前,我們請大家思考如下幾個問題:本劇中.每一劇目的戲劇沖突、劇情方式、劇情設計亮點各是什么?
4、關于戲劇沖突、劇情展現方式及劇情設計亮點一覽表。
反思:設計者在編排每一出劇目時,都是以幼兒的戲劇能力發展、幼兒動作和語言發展為依據由于中班幼兒語言動作能力較小班來說有所提高,但并不能很好的運用語言應答的交往策略,因此,可繼續采用音樂劇的樣式表演,還可適當增加角色對話,啞劇的樣式等等,基本以集體性的表演為主式。
五、參與體驗
在體驗活動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下團體創造性律動的教學基本流程:
故事、動作、音樂、其他(味精)。我們整個戲劇活動中的律動部分都是采用這樣的流程進行的。接下來請大家來參與我們的體驗活動。
體驗一:遇見舞。
參與人數:18-20人。
組織流程:
1、講故事: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_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蟲立刻一動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做鬼臉動作。老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找到朋友扭扭屁股,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2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教師哼唱音樂)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6、完整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7、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老師:現在里圈木動,外圈換朋友,怎么換?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什么呢?(教師哼唱音樂,大家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8、聽音樂完整游戲。
體驗二:蚊子舞
參與人數:18-20人。
組織流程:
1、講故事:晚上,毛毛蟲們正準備睡覺,一群蚊子來了,他們圍著毛毛蟲飛來飛去,又叮又咬,這個時候,大公雞來了,他追打蚊子,把蚊子一個一個全打死了。毛毛蟲又甜甜地睡著了。
2、創編蚊子“飛”和“叮”的動作。
3、初步熟悉音樂前半段,隨樂做動作模型。
4、創編不同的被拍死后的身體造型。(重點強調倒地前身體動作及倒地后的身體造型)
5、分角色合樂表演。(重點:教師做旁白,毛毛蟲為大公雞助威的動作;蚊子盡量合樂飛和叮咬,被大公雞拍打后的身體動作并克制不動;大公雞靈活的追逐蚊子)
六、活動反思
“遇見舞”:有故事情境的集體舞,包含了集體舞的空間、人際交流的學習,教師創設了游戲情境,并用“預令”來幫助幼兒解決學習難點重點。幼兒的自主參與空間是: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嘗試交換朋友并背對背的扭屁股和面對面的做鬼臉、保持造型自我克制。
“蚊子舞”:有情節的音樂游戲,A段是教師預設的飛、叮的動作,B段是即興的追逐互動游戲,教師給予幼兒自主空間是:大公雞與蚊子在固定空間內自由追逐,被大公雞“拍打”到的蚊子要即興創造“倒地裝死”的身體造型,并保持不動。游戲結果的不確定性激發丁幼兒參與游戲及即興創作的興趣。
七、結束語
“創意戲劇課程開發了幼兒、教師的主體陛;主體性的開發讓幼兒、教師潛力無限”。
讓我們在創意戲劇課程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努力和幼兒、家長建立一種新型的平等合作關系,即工作協作關系、學習互助關系,與幼兒、家長共同成長
【《毛毛蟲和大公雞》與幼兒音樂主體性的探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學前兒童唱歌教學
下一篇:如何提高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