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有武術保家國,今有武術強國夢。今天的武術教育,尤其是在幼兒群體中開展的武術文化教育,對于體育強國夢,乃至中國夢,意義非凡,責任重大。筆者以幼兒武術教育為研究對象,立足于武術的文化內涵,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深入解析幼兒武術教育的影響與意義、幼兒武術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希望能早日全面推動幼兒武術教育的開展與普及,以期無論是對武術本身的提升還是對幼兒武術教育的發展,甚至是為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打下扎實基礎,進而全面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早日實現中國的體育強國夢,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關鍵詞:
學前教育;武術;必要性;可行性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我們還不是體育強國。據一項世界國民身體素質調查顯示,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遠遠落后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我國于2009年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將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的目標化為實際行動,其中武術這一國粹在全民健身運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多次在不同場合對發展武術做出指示和提出具體要求。強調體育強國需要武術,文化強國需要武術,武術也必然能擔當起這一重任。2013年央視春晚節目《少年中國》和2014年春晚創意武術節目《劍心書韻》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1]。在青少年體質嚴重下降的形勢下,傳播武術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從青少年抓起,從幼兒抓起,全面提升國民體質,已經迫在眉睫。這也將是一種必然選擇。
1武術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1.1武術對幼兒身心健康的促進
近幾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結果顯示:大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小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和身體協調方面都相對很弱。突出表現在身體運動能力較差、運動行為嚴重不足、經常出現意外傷害事故、較多的孩子存在著肥胖或瘦弱等各種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對幼兒一生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幼兒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具體表現為骨骼的有機成分高,負重能力較小,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大,延伸性能強,心肺和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興奮強于抑制,好奇心、好勝心強,好動,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強等等。武術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已有研究證明:在幼兒階段,如果能系統地接受武術的訓練,可以很好地促進其感官和智力的提高,促進身體運動技能的學習,改善幼兒某些異常的行為,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體發育,增強幼兒心智,也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于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傅丹的研究表明“有87.5%的幼兒練習了武術之后,生病現象減少,食欲增加,精力充沛,在運動能力、協調能力、速度和耐力方面都有顯著地提高”[2]。因此,通過武術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能夠為幼兒以后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1.2武術對幼兒品德修為的提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學前教育。如今的腐敗問題、國民素質問題、不文明現象、浪費問題等等社會一系列問題,其實都是個人品德修為問題。歸根到底是教育問題,特別是在幼兒時期所受到的直接(學前教育)和間接(社會環境)的教育。假如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所看到的、聽到的、到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所接收到的都是正能量的話,相信,今天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從幼兒時期重視品德修為的培育極其重要。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的歷史長河中,武術一向重視禮儀規矩的傳承,講究道德的領悟與踐行,也向來與做人哲學緊密相聯,突出表現在武德的培養上。武德禮儀規矩的培養與實踐,可以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從古至今,“教武育人”始終貫穿在武術教習的全過程,始終把武德列為教武習武的先決條件,所有這些都凸顯了武德的重要性,彰顯了一個習武之人個人品德修為的關鍵。“武德”具體來講,是習武者應該具有的和嚴格執行遵循的道德,是習武者適應社會和實現社會價值必須遵守的自我約束和精神自律的體系,是習武者品德修為的全面體現,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抱拳禮是武者習德的一個常用動作。讓幼兒從小就學會抱拳禮,學會“知禮、懂禮、施禮”,了解生活中的握手禮和鞠躬禮,知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認知到禮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禮、懂禮,在生活中處處施禮,讓這種立德修身的內涵貫穿于人的生活,影響人的一生。
1.3武術對幼兒欣賞與表現能力的塑造
武術作為一項獨特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以及獨特的藝術表演價值。不論是技術動作造型的藝術美,套路演練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和諧美,還是競賽對抗格斗中所表現出的精湛攻防技巧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等,對幼兒來說,這種藝術價值和觀賞性能帶來美的享受,培養幼兒美的情操。例如長拳的風格特點要求動作快如疾風,靜如山岳巍巍屹立,緩如鷹搏擊長空、站似青松挺立、動如波濤翻滾等;劍術的風格特點要求動作輕快灑脫、身法輕捷、剛柔相濟、吞吐自如、矯健優美、富有韻律等。幼兒對高水平的武術套路的欣賞和觀摩,通過外形的手、眼、身、步法和內在精、神、氣、力的完美結合,可以讓孩子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武術的魅力,培養剛毅、雄健、勇猛、機智的性格和塑造靈巧、俊秀美的形象,培養幼兒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2開展幼兒武術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自古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說。教育部最新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齡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科學的學前教育對人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這足以彰顯學前教育對于人的深遠影響。《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4]由此可見,學前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第一環,也是最基礎的一環。中國五千年文明所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理應從這一黃金時期開展與普及,方足以使華夏文明與民族精神更好地得以全面傳承與弘揚。
2.1開展幼兒武術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全面的普及和發展幼兒武術教育是當今時展的潮流和趨勢,也是中國自身建設文化軟實力的強烈要求,更是全面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多方面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從當前全國范圍來看,幼兒園配備專業武術教師的為數不多,尤其配備專業幼兒武術教師的幼兒園幾乎沒有。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幼兒武術運動的健康發展,其原因與我國缺少專門培養幼兒武術教師的高等院校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高校內開設融合學前教育和武術教育基本理念的幼兒武術教育專業或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目前幼兒武術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2.2開展幼兒武術教育是幫助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需要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帶來了大學生巨大的就業壓力,造成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是體育專業學生,都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更好地解決和促進就業這一問題,各級政府都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和措施,許多體育院校已經對體育專業的設置進行了切合實際的改革,根據市場需求設立專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據調查顯示:目前,通過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具有武術特長的大學生在就業時供不應求,尤其是男生。同時,在對幾所體育院校的調查中發現,體育教育專業具有一定幼兒武術知識與技術的學生就業情況是相當樂觀的。因此,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增設幼兒武術教育專業或方向,建立完整的科學的幼兒武術教育課程體系,不僅順應了當今體育專業改革發展,適應了當下市場對幼兒武術教育的要求,培養出來的教師可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武術師資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彌補目前幼兒武術教育的缺陷,而且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客觀地提高大學生就業,同時進一步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特色文化教育的品牌建設。這必將推動學前教育專業本身的提升與發展,推動整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全面傳承,提升整個中華民族自信心!
3開展幼兒武術教育的建議
3.1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幼兒武術課程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整個社會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歷史使命,是幼兒園師資的重要來源,對于傳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及增強民族體質有其關鍵的推動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共計144所。在這些院校中不同形式地設置了鋼琴課、音樂課、形體課、游戲課等等,唯獨沒有武術課程。在不僅要靠經濟實力說話更要靠文化軟實力說話的今天,在中國文化不斷被西方侵蝕的今天,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深思與反省。武術作為中國的國術,作為中國的國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作為富有民族文化的傳統體育項目,無論是從文化性,還是從技能性,都是最佳的選擇,也最具有代表性。因此,筆者在此呼吁國家能夠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高校盡快建立完整的科學的幼兒武術教育課程體系,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全面開展幼兒武術教育。
3.2成立全國幼兒武術教育研究會
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尚無任何國家層面的幼兒武術教育機構,進一步說明我們在幼兒武術教育方面的薄弱。北京市相對于其他省市在幼兒武術發展方面,做得較好。早在2003年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就成立了少兒武術教育研究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至今已舉辦數屆北京市幼兒武術比賽,并擴大至全國幼兒武術大賽,且規模越來越大,得到了相關領導的贊賞與肯定。希望國家盡快籌備建立全國幼兒武術教育研究會,深入科學研究幼兒武術教育的運動規律和運動特點,制定并出版全國統一的幼兒武術教材;籌備成立全國幼兒園武術教育聯盟,聯合全國各省市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全面開展幼兒武術教育,定期舉辦幼兒武術交流活動,以及全國級別和國際性的幼兒武術大賽;舉辦幼兒武術師資培訓;聯合全國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開展合作,培訓專業化的幼兒武術師資,全面推廣幼兒武術,全面推動幼兒武術事業的發展。
4結語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時期的“東亞病夫”,到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提倡“強國強種”和“尚武精神”,再到一代偉人的“文武缺一豈道乎”。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強大需要經濟上的發展,物質上的富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強大。今天,我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少年強,則國強”。盡快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潤澤年輕一代的靈魂,補上尚武精神這一課,培養身強體壯、能文善武的新一代刻不容緩。每一個中華民族兒女都要懷揣中國夢,親力親為地支持體育強國,武術強國,認識幼兒武術發展的意義與價值。政府應盡早確定發展方向,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偉大的體育強國夢。
參考文獻:
[1]梁啟超.少年中國說[M].東方出版社,1998.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
[3]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
[4]吉玉良.幼兒武術教育的實然之境與價值闡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2):61~64.
[5]肖波,蔣建瓊.試論幼兒體育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2(19):76~77.
[6]馬艷,虞定海.幼兒武術教育與文化傳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5):92~94.
[7]林小美.武術啟蒙訓練年齡與兒童心理、生理發展關系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3):33~35.
[8]秦丹妮.論幼兒武術操對幼兒身心健康影響[J].體育科技,2000(1):63~65.
作者:徐福景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
【學前教育中武術課程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上一篇:高職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分析
下一篇:隱性分層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