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優良的品格,是給幼兒一生的成長發展建立品格培養的基礎。中國有一句古話是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年時候的品行,會對他今后的人生發展,品格養成情況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對幼兒開展品格教育,實際就是面向幼兒開展品德教育。為了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的言傳身教等來加以實現。家長和老師都是對幼兒品行養成起到重要的熏陶作用的人,所以,家校聯合是在幼兒良好品格養成問題上一個重要的途徑。
一、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良好品格的重要意義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行,要抓住3到6歲這樣一個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幼兒大多處在學前教育階段,面向幼兒開展相應的品格教育活動,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他們的一生都會起到引導作用。例如,《狼孩》的故事,在形成狼的生活習慣以后,回歸正常人類社會,使得男孩用了很長的時間才適應了人類生活,逐漸學會了站立和走路。而這些用了它兩年和六年的時間才學會,直到狼孩去世,他也沒有學會說話。通過這個狼孩的事例可以說明,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在關鍵期的時候進行必要的訓練,錯過了關鍵期,就可能難以彌補。因此,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和教師都要認識到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要用積極正確的觀念去引導幼兒,讓幼兒形成正確的善惡觀和是非觀。所以,在確定了學前階段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接下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幼兒園開展品格教育的具體內容。在幼兒園階段,很多幼兒從原來自我中心的狀態,逐漸學會融入集體,逐漸學會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往和互動。因此,在學前教育階段進行品格教育,要注重去糾正一些幼兒在品行方面的偏差表現,幫助家長和幼兒一起改變錯誤的思想和觀念,逐漸引導幼兒學會感恩分享,學會尊重他人。
二、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幼兒園的各項教學活動,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為基本目標,所以,教育教學的形式非常靈活,大多讓孩子在邊玩兒邊學中來學會知識培養技能,磨練品格。例如,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前向幼兒家長說明在區域活動中要遵守的規則,當自己需要的圖書或玩具正在被其他幼兒使用時,我們要通過商量和交換等方式來加以解決。為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這樣的方式該如何進行,教師可以提前給幼兒進行演練,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幼兒在直觀的演示中學會如何表達,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
三、注重打造對幼兒品格教育起到促進作用的教育環境
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需要一定的環境,而且品格教育不是讓幼兒背會具體的條目,而是真正要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效果。幼兒每天在幼兒園進行生活,幼兒園的環境,教室的環境,首先就是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基礎環境。教師要在環境的布置上多下功夫,用幼兒能夠懂的方式進行教育的宣傳活動。在幼兒喜歡看的圖書區中,要放置一些相關主題的圖書作品。這方面的作品非常的多,大多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幼兒可以通過看圖,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另外,教師可以跟幼兒一起閱讀,幫助他們對其中的內容做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聯合家長一起做好幼兒的品格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要從家庭抓起,雖然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大多數時間會在幼兒園度過。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父母以及其他重要的撫養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的關系親密相處時間最長,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對幼兒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理念上發生沖突,幼兒園的教育就可能遭遇抵消的后果。由于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人文環境及習慣的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有著較大的差異,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品格行為習慣,是學校與家庭不可忽視的工作。父母要做好帶頭作用,用正確文明的行為去影響自己的孩子。這樣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很快就能被幼兒學到。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好孩子的榜樣。
作者:安海玉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實驗幼兒園
【學前教育中幼兒品格的養成】相關文章:
下一篇:學前教育專業體育音樂的選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