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EGP教學與ESP教學概念論述的基礎上,分析利弊,結合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探索開展EGP+ESP教學模式。同時對EGP+ESP協同教學模式下對英語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及英語師資提出一定的要求,逐步形成合理的、科學的、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的新模式。
關鍵詞:EGP教學模式;ESP教學模式;協同教學模式;學前教育
目前,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其作用與影響在逐步減弱。改變這一現狀不能只靠教材的改編或是教師素養的提升,而需要通過教育模式的變革來實現英語學科的發展。傳統的EGP教學與現代的ESP教學模式協同教學將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教學發生根本的變化。
一、EGP教學與ESP教育模式的概述
1.EGP教學概念論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加快發展步伐,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日俱增。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是國際化進程中必須攻克的語言大關,而EGP對于全民普及英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一般用途英語。EGP教學模式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普遍運用于高校及職業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它側重于英語基本語言知識的傳授,包括基本詞匯、語法、簡單口語交際等,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EGP教學模式對于夯實語言基礎有極大的作用,因此非常適用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學以及應對大學、職業院校階段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公共英語考試。EGP模式的弊端是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語用能力得不到訓練。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的,EGP模式的英語教學與人才培養的目標無法實現對接,很難提起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
2.ESP教學概念論述
有別于EGP純語言化的教學模式,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它逐漸成為了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學領域的“新寵”。專門用途英語是以職業需求為指向的英語,英國著名語言學家Strevens將ESP定義為滿足學習者特殊需求的、教學內容與特定領域相關的英語。ESP是一種跨界的英語學習模式,它不但涵蓋了英語基本的語言信息,更有針對性地指向與學習者專業相關度極高的專業領域英語,比如法律英語、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等。由于ESP的專業性強,它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需求性學習目標就構成了完美的“供需”關系,也就是說ESP教學能夠使高職院校學生具備一定的語用能力進而提升職場能力,同時切實地將英語學習從應試英語轉變為有實用價值的職場英語,實現英語學習“有效化、實際化、實踐化”。
3.EGP教學與ESP教學異同比較
從上述兩種教學模式的概念論述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1)EGP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普及性質的語言教學模式。(2)ESP教學重能力培養,是一種拓展性的專業性語言教學模式。兩者各有利弊,但相輔相成,互為促進。EGP教學通過大量語言知識的輸入奠定了牢固的知識根基,為ESP教學的拓展提升保駕護航。而ESP則在根基扎實的EGP沃土上開花結果,即ESP是EGP的科學延伸。ESP+EGP協同教學的模式符合國家對“外語運用能力+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采用這種協同教學模式來改善單一教學模式的僵化現狀。
二、EGP+ESP協同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專業性強、綜合性強的專業,以學齡前兒童為服務對象,不僅需要掌握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來把握兒童的身心發展動向,還需要調動音體美、語言、數學思維、科學認知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兒童的多維度發展。多年來,學前專業的學生將自己的關注點投射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上,往往忽視了語言、數思等領域的綜合教學能力的培養。如今,“雙語教學”的洪流,國際學校、民辦學校、教育機構層出不窮,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向更深層次地發展,使雙語型、一專多能型的幼師學生成了重要的培養目標,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如何改進英語教學使得幼師學生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而EGP+ESP協同教學恰恰提供了合適的平臺。
1.合理的課程設置
五年制高師招收的是初中起點的學生,學科知識相對薄弱,因此在入學后的前兩年應當著力打實其文化課功底。就英語課程而言,學生在前兩年所接受的英語知識是對初中知識的拓展,一方面強化原有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提升其難度層次,為后三年的專業英語做好充分準備。前兩年的教學以EGP為主,英語教師通過系統化教授,構建起較為扎實的語音體系、詞匯體系以及語法體系,此外,教學過程中穿插聽力訓練、語篇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感和語言理解力。教學目標可以參考公共英語二級(根據生源情況,也可以公共英語三級為參考對象)的能力水平要求進行科學設定,并在第二學年的期末組織學業水平測試來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教材的難度和合理性考慮,可以采用中職階段(或高職階段)相應的基礎英語教材,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內容應當覆蓋面廣、知識體系完整且兼顧能力訓練,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穩步提升。ESP教學可以在第三學年至第五學年期間開展。ESP教材的選擇更需嚴謹細致,既要有一定的延續性,更要有學前專業領域的專業性英語教學內容。ESP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幼兒園日常交際用語、教學用語;第二階段———幼兒園英語教學法。第五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組織幼兒園英語教學說課及微課考核,考查學生的英語教學素養,有利于他們在實習前查漏補缺,以良好的姿態投入到實習實踐中。
2.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盡管EGP教學以知識灌輸為首要任務,然而教學方法不能因為知識本身枯燥而變得呆板乏味,倘若如此,那么學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厭惡感,直接阻礙了ESP教學的開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多性格開朗活潑,普遍青睞活躍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ESP教學時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任務型教學、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被靈活使用到日常教學中,新興的游戲教學、項目教學、翻轉課堂、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使用,進一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如果說EGP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導的話,ESP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首先,ESP以就業為導向,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師學生幼兒園雙語教學時對英語的需求,促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其次,ESP教學模式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進行職業行為的訓練,把實際學習的過程內化為職業技能,逐漸形成講英語的習慣和英語思維;最后,ESP的教學內容較EGP更具多樣性、靈動性,教學方法就不需要拘泥于“講授”,游戲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實操訓練較為適合。每堂課設定一個theme(主題),上課伊始,將本節的教學目標和操作方式逐一說明后,以任務的方式由小組合作完成。分組方式多種多樣,報數、冰棍棒抽簽、自然組別等,每次任務選用不同的分組方法,讓學生帶著好奇和憧憬與不同的組員開展學習活動,組員間自主決定分工,教師只幫助解決任務實施中出現的較大困難。這樣融教學于學習中,不單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教學的實際效果高于純講授模式,更可貴的是學生可以不斷實踐英語口語交際。到第五學年第一學期時,教師把講臺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進行說課、講課、微課模擬訓練,把兩年半ESP所學和幼兒園見習所得結合起來,形成每個學生獨特的教課方式,幫助他們初步掌握英語授課方式,為下一學期的實習及畢業前后的考編、轉本考試等奠定基礎。EGP+ESP協同教學對于學前專業的學生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EGP設定了學業能力要求,幼師學生不能僅僅依賴于考前臨時抱佛腳來實現達標,而ESP對于能力的要求更高,機械地讀背完全不能適應ESP的考核要求。在強大的壓力面前,幼師學生應該意識到EGP+ESP為他們創設了廣闊的自我提升空間和職業能力的操練營地,只要迎難而上、搏擊風雨,就能看到曙光。
3.EGP+ESP協同教學模式對英語師資的要求
EGP+ESP協同教學對英語教師來說,是教師生涯的轉捩點,從英語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型。(1)理念的轉變。EGP教學只需要英語教師具備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教學基本功即可,ESP教學則需要英語教師具備專業領域英語知識。英語教師應當放低姿態,不滿足于目前的教學功底,而要把學習學前教育知識和幼兒園英語教學法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能勝任EGP+ESP教學模式的“雙師型”教師。(2)教學方法的轉變。在課堂上,英語教師要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使用英語,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必須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師要把“設置目標、分組合作、任務實施”的教學方法廣泛運用于ESP教學中,英語應用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相輔相成,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3)專業化成長。教學學前專業的ESP英語教學涉及的領域較廣: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和心理學知識是必備的工具,這是幼兒園教學必須依據的根本性原理;其次,英語教學法、幼兒園英語教學、游戲教學法、幼兒園說課及微課教學等都需要英語教師一一涉獵,才能滿足ESP教學的要求和學生就業的需求;再次,積極投身到幼兒園的環境中,多聽各種類型的課,重點關注英語課,保持與幼兒園長期的溝通,時時了解幼兒園發展動態,盡量保持教學與實踐不脫節,教學為實踐服務。
三、小結
EGP與ESP協同教學模式與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ESP的專業性特點又適合學前專業學生開展雙語教學,相信在EGP+ESP協同模式下呈現出的英語課堂教學將更富有活力、更具生命力,雙師型英語教師的職業生涯因EGP+ESP的出現更精彩,學前專業學生的未來更美好。
參考文獻:
[1]郭劍晶.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江茶英.高職院校ESP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27).
[3]廖春玫.ESP理論框架下的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4]張燕琳.EGP+ESP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4).
作者:趙俊瑛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分析】相關文章:
上一篇: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