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家長學習幼教知識主觀愿望強烈卻時間不足,互聯網學習資源豐富但質量難以保障。針對此狀況擬提出:構建由幼兒園推介的、以微信平臺為主體的新媒體學習環境,平臺分為兩個版塊:家長學習中心和幼兒素材中心,通過平臺的不斷優化,為幼兒父母提供省時、高質、科學的手機網絡學習資源,滿足其學習需求。
關鍵詞:家長學習;幼兒保教;新媒體;微信平臺
一項調研顯示,幼兒家長學習教育知識的愿望強烈,但學習時間有限;發達的“互聯網+”提供的學習資源雖豐富,但質量難以保障,家長們難以在浩瀚無垠的網絡信息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資源。
一、構建家長微信學臺的意義
(一)滿足家長的學習心態和現實需求
1.家長教育觀念轉變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年輕一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著新的期望和要求,他們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式較之祖輩更具科學性[1]。本文前期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該調查以揚州市區及郊縣5所幼兒園中160名作為幼兒主要教養人的家長為問卷與訪談對象):受調查者中79.8%認為孩子接受幼兒園教育的同時,家長仍負有重要的家庭教育責任;上班族家長還認為,雖然祖輩在大部分時間里接觸孩子,但祖輩的角色定位是協助養育子女,起著照顧孩子衣食起居的作用,教育孩子的重任當由自己擔負;幼兒父(28%)母(55%)表示,反感祖輩“隔代親”的溺愛情結,也不認可祖輩的教育方式。時展也令父母主動去尋求科學育兒的知識經驗指導,對老人口耳相傳經驗持不認同、不信任態度,他們希望通過更多渠道去獲得育兒知識,學習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1]。
2.家長對學習時間和專項資源的需求
家長們所持有的學習心態卻面臨現實矛盾,其主要的學習困難是:缺少學習時間,缺乏合適的學習資源。雖然幼兒家長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強烈,但生存壓力導致其無暇學習。筆者走訪的幼兒園反映,即便園方提供知名專家講座和優質專項指導,父母聆聽指導的主觀愿望往往無奈地讓位于客觀時間欠缺,得到直接學習機會的絕大多數是祖輩,而他們能夠轉達給孩子父母的信息量與準確度則無法確定。對幼兒家長學習方式的調研顯示,25%的家長認為利用新媒體學習育兒知識“很方便”,62%覺得比較方便。父輩家長認可新媒體學習方式的諸多益處,他們肯定了問卷中的多選項———多媒體具有“學習途徑多種多樣”“學習時間自由”“經濟成本低”等優點。但互聯網資源雖豐富,家長面臨無從甄別并選擇優質資源的困難,亟需面向幼兒家長的幼教專項資源。
3.家長短、頻、快的學習需要
許多家長主動尋求新的學習途徑,變更學習方式———在新媒體平臺學習。據調查,該方式是年輕家長們目前采納最多的學習途徑,尤其是占據便攜優勢的手機媒體,問卷統計,90%的家長選擇手機上網學習。新媒體學臺具有網絡便捷、鏈接流暢、時間自由、知識豐富、持續更新等長處,能吻合家長獲取幼教信息的學習心理。
(二)解決既有平臺的缺憾與學習選擇偏頗
當下,手機媒體有很多推介幼兒教育的平臺,不乏資源豐富的育兒知識,供家長進行碎片化閱讀,但缺點也恰恰來自于此,新媒體“資源豐富”所帶來的甄別、選擇困難,增加了家長尋找、辨識適合教育自己孩子信息指導的難度[2];且大量無選擇、雷同的信息,浪費了家長的時間,降低了學習質量。由于空間無限,新媒體將信息提供給受眾,對信息的選擇完全取決于讀者的喜好,致使家長從新媒體獲取的學習信息并不全面,甚至不科學。一些家長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有失偏頗,具有較強的功利性[3]:重保育,輕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調研顯示:家長瀏覽較多的是保健角度的幼兒飲食衣著知識、培養才藝或益智活動的介紹,以及供幼兒學習為主(而非游戲為主)的線上產品。因此,亟待為幼兒家長營建滿足其學習需求,并優于目前平臺的網絡環境,該網絡學習環境應達到目標:為家長們提供體現幼兒教育科學性的學習資源,引導家長正確把握育兒思想實質———保教并重,身心和諧,重視習慣養成以及品行教育。
二、幼兒家長微信學臺的建設
針對上述難點,嘗試通過設計微信平臺,以幼兒園為主體向家長推介,為青年一代父母營造手機網絡學習環境,提供科學、有效資源,實現幼兒家長省時、高質學習幼教知識的愿望。
(一)學臺的選擇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騰訊)微信團隊《2017年微信經濟數據報告》和《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7.53億,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7.5%;微信成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流量平臺,微信公眾號達到1千萬個以上。幼兒家長亦為網民之一,移動、便攜、聯網等便利,讓手機成為新媒體平臺學習之最。為幼兒家長設計微信學臺,具有普遍意義。
(二)學臺構建原則
用于專供幼兒家長學習的微信平臺,只取微信所具備的更新、鏈接優點,致力為學習者創造利于有效學習的環境,盡力克服新媒體缺憾。第一,內容選擇符合教育科學,符合幼教“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理論核心,資源全面而均衡。第二,標題一目了然,拒絕標題黨,杜絕某些微信“題”不符實的現象。第三,文字敘述樸實無華,以實用為要義,直接用清晰明白、通俗易懂的語句;去噱頭,去“佐料”,有別于常見微信為吸引受眾、提升閱讀胃口而添油加料。第四,篇幅盡可能簡短,去冗余,完成一期閱讀控制在2分鐘~2分鐘30秒;以流程圖替代成段文字介紹,用圖片和簡要文字說明;視頻、動畫的時長控制在5分鐘以內。第五,增加回視和外部鏈接,滿足讀后進一步了解詳情的需要,以便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第二次分配時間再度詳覽。第六,強化交互功能,僅有留言功能遠遠不夠,家長更希望得到咨詢以及反饋。微信平臺應將留言與私聊設計為兩種交互路徑,以便除了公開可視的留言回復之外,還有家長個性化的提問,并能得到解答服務。
(三)學臺內容版塊
以家長和幼兒兩個對象,構建兩大版塊:家長學習中心、幼兒素材中心。家長學習中心的內容分為保育知識、教育知識、家長成長、微視頻等。保教知識均按幼兒年齡段系統呈現,便于家長徑直得到他最需要的、屬于自己孩子年齡段的關鍵信息。幼兒素材中心的內容是孩子與父母的共用學習材料,滿足家長給幼兒閱讀或一起翻閱繪本、觀看動畫的需求。“繪本”與“經典童話”分類有別,繪本以圖為主,童話以文字為主,可以親子學習同步,也可以根據素材線索,購買紙質讀本。素材中心以提供經典為主,附有素材出處與購買導引(但不是推銷),幫助有購買需要的家長識別正版,在信譽度高的書店、出版社實體店購買或網購。兩個版塊各設有留言評論和交流反饋空間的鏈接。留言區供家長做公開評論,其他家長或編者均可回應,交流信箱則是家長的個性化問題咨詢,編者可單獨反饋,或者針對來信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由編者或幼教專家撰寫、編輯出新一期微信,置于“專題講座”欄目,公開。素材中心的編者信箱,用于回答與素材相關的信息,由編者負責反饋。
三、幼兒家長微信學臺的推介與優化
(一)幼兒園推介
幼兒園公信力強,由園方推介,可提高家長對微信平臺的信賴度。園方推薦關注的是經過專業甄別、內容篩選的微信,避免魚龍混雜、信息誤導,避免雷同信息干擾,也打消家長對微信慎加、慎點的顧慮。既保障學習材料質量,又節約學習時間,解決上文提及的家長學習困難。幼兒園要推動和促進家長學習,例如可增設園所或帶班老師的每期/周導讀,還可以設置家長必讀、選讀項目,增加學期內的育兒知識競賽,積累積分、獲取答題獎勵,園方給出促進學習的構思,由微信平臺設計、。幼兒園領導對積極參與的帶班老師給予相應的表揚或獎勵。
(二)平臺優化措施
1.征詢與設計修改
幼兒家長是微信平臺的使用者,除了平臺的交流反饋,還應通過教師,從孩子表現中,得到各方給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編者會同網上與幼兒園征詢的信息,修改、優化平臺設計。
2.編者隊伍與平臺管理
一支實現設計構想的編者隊伍,須由媒體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與專家、技術人員等組成,分別負責信息搜集和積累、內容選擇和甄別、后期編輯和制作、平臺運行技術和管理。通過平臺設計、推介、編輯與制作隊伍建設,把好幼兒教育學習材料的科學關、專業關,把好微信媒體傳播的品質關,滿足家長學習需求———隨時開啟有效閱讀和學習,實現耗時短、質量高的學習效果之預期。
[參考文獻]
[1]馮國紅.家庭教育視閾下幼兒家長學習的代際比較研究———以南京市N幼兒園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2]鄭雪嵐.“互聯網+幼兒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重慶市沙坪壩區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3]王芳.成都市幼兒家長教育觀調查報告[J].教育現代化,2018(4):250-251.
作者:周彤 柏瑩 單位:揚州職業大學
【幼兒家長微信學臺建設】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詩歌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下一篇:鄉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