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美育隨生態環境發展應運而生,是一種更加注重感受體驗、生態審美的新型教育形式,生態美育教學注重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對話。生態美育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美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生態化,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策略的開展也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生態美育;幼兒園美術教育;藝術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生態平衡問題越顯重要。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物質生態環境的保護,但很少有人關注我們的精神生態環境。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教育層面,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朝氣和活力的教育。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是以教師主導、注重灌輸式的教學,但是生態美育與這種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它是一種全新的美育形式。生態美育教學注重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對話,注重幼兒的生態審美感受、生態審美體驗。[1]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而生態美育又是美育的一種新視角。從生態美育這樣新型的美育觀出發看待和發展幼兒園美術教育,這種教學有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感受,提升審美素養,提高藝術創造的能力,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展。這樣的幼兒園美術教育也必然會是藝術教育新的出發點,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何為生態美育
1.1生態美育的基本內涵
近年來,生態教育不斷深入發展,使得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呼吁更高層次的生態教育,單純的生態教育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生態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生態美育也應運而生,它已經成為生態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廣大受教育者來說,要樹立生態美育觀,從審美的視角去看待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提升自己的生態審美素養,與社會和諧友好相處。可見,自然生態環境需要人們用審美的視角去對待,社會教育理念也需要人們用生態審美的方式去更新。社會需要的新型教學也即生態美育教學就出現了,它不同于傳統灌輸式、教師主導式的教學形式。生態美育也可以稱為生態審美教育,它注重各學科之間的生態融合,注重社會各方面關系的互補共生。生態美育教學則強調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美感創造力。[2]生態美育的核心就是表現出和諧統一,以其生動形象的生態美進行審美教育,對受教育者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態美育比普通美育又有所不同,是在普通美育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深化。生態美育更加豐富了美育的思想,更加促進了和諧的發展,這更加順應我們現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生態美育在普通美育基礎上的不斷深化,更加強調人文性和情感性。毫無疑問,生態美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在學術界生態美育已經成為藝術教育研究的一個新的出發點。
1.2生態美育的主要特點
生態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生態教育和審美教育,它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和特點。生態美育注重人類關愛,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1.2.1形象生動性
生態美育采取生動形象的方式表現,更加容易讓人接受。生態美育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灌輸教育,而是從通過生態美的欣賞、生態美的形象來打動人,對人產生期潛移默化的影響。[3]生態美育要以體驗為主,生態美育過程不僅要體現它的形象性,更要是孩子體驗生命、感受真善美的過程。生態美育要能夠激發孩子審美的興趣,啟迪愛的智慧,使人終身受益。
1.2.2人文情感性
生態美育是基于生態觀之上的存在觀的教育,目的在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生態美育是一種更為宏觀、更加貼近人與人、人與自然生活本質的教育,對人自然也會有更大的影響。[4]生態美育滲透的是一種特殊的人文精神,注重人類關愛,注重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心和關懷人的生命現實。它是一種更加具有人文情感性的美育形式,彰顯本時代的人文精神。
1.2.3和諧統一性
生態的重要特點就是它的和諧性,而生態美育的核心就是和諧統一。生態美育的過程就是要讓人們通過感受到生態美的愉悅感受,認識到生態和諧的重要性,積極維護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和諧統一。[5]生態美育是在兒童享受藝術之美、提高審美素養的同時,啟迪孩子們對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生態美育的和諧統一性要求教育要培養孩子們做一個有擔當、有愛、有心之人,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自身人格,享受和諧人生。
2何為幼兒園美術教育
幼兒園美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學前時期,對幼兒實施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來實現的。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是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三大內容。通過幼兒園美術教育,使得學齡前兒童掌握基礎的繪畫能力和美術欣賞能力。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應該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南》中提到藝術領域的子領域為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但是傳統的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過于注重技能的訓練、輕視感受和體驗,小學化、學科化傾向嚴重。從《指南》中藝術領域的內容可以看出,幼兒園美術教育也應做出相應調整,改變這種不良現狀和傾向。[6]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是以教師主導、注重灌輸式的教學,但是生態美育與這種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它是一種全新的美育形式。生態美育教學注重師幼間民主、平等的對話,注重幼兒的感受體驗、生態審美。這樣的新的生態美育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有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認知,提高審美素養,激發審美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幼兒園美術教育并不在于強調幼兒學到知識容量的多少或是技能訓練的程度,而在于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體驗到生活中的美好,這就與生態美育的理念很好的吻合,幼兒才能更好地與人、自然、社會和諧相處,追求更加完滿的人生。
3生態美育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有何意義
幼兒園美術教育既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生態美育提供了新的出發點。生態美育通過審美和藝術的途徑來喚醒人們對自然的親和力,喚醒人們對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生態美育培養過程中,幼兒園美術教育要讓幼兒在不同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斷受到啟發和熏陶,更好地感受與欣賞美,逐漸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提升表現與創造美的能力。從生態美育視角出發審視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教育活動,我們將會得到新的啟示。
3.1有利于促進教師美術教學觀念的生態化
生態美育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新型的課程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教育的過程也是師幼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是以教師主導、注重灌輸式的教學,但是生態美育與這種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生態美育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將視線從教師轉移到幼兒身上來,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師生雙方共同參與、互動融合的過程。在這種新課程模式下,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更新,教師的教育觀逐漸以幼兒為主,教育不再是強調幼兒的繪畫技能和繪畫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幼兒的參與和體驗、大膽想象和創造,也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生態化、師生雙方共同成長。
3.2有利于促進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生態化
生態美育最核心的特點就是和諧統一,這對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意義非凡。傳統美術教學的內容往往是固定僵化的,不夠靈活。生態美育生態美促使美育的融合,而幼兒園美術教育也要與其他各類知識融合。審美欣賞和藝術創造之間的融合和滲透,讓幼兒的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美術活動,而是充滿生機、豐富多彩的生態課程。這樣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是符合生態美育發展的需要,既對美術教學活動的整合發展有意義,又對幼兒個性和諧發展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促進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生態化。
3.3有利于促進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生態化
生態美育是人類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掘出來的新理念,是美育的生態化發展。生態美育更新人們的審美觀念的同時,也在改變人們對待自然、社會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更新和多樣化發展,使得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變化和進步。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兒童適用的多種方式,而不是單一的教學方式。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不能僅僅通過停留在單個方面、單一形式,而是要擅于發現兒童感興趣的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方式綜合應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則會有利于促進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生態化。
3.4有利于實現幼兒園美術教學效果生態化
3.4.1幼兒形成生態審美觀,提高審美素養
山東大學曾繁仁教授主張生態美學審美教養,而這種教養應該從人的兒童階段開始培養。他在《生態美學引論》中提到:“生態審美素養應該成為當大公民,特別是青年人最重要的文化素養之一,是從兒童時期就必須養成的重要習慣素養。”①從曾繁仁教授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審美素養從小培養的重要性,從幼兒時期就要著重培養兒童的生態審美教育。生態美育不僅能夠讓人看到美的寬闊和深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培育人具有反思性、發散性和創造性的審美意識。[7]幼兒園美術教育將從生態美育的視角出發,用潛移默化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生態審美認知,逐漸提高生態審美素養。
3.4.2幫助幼兒與人、自然更加和諧地相處
生態美育具有它獨特的和諧統一性,更加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從生態美育的視角出發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教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術教學,這樣的教學更貼近生活和自然,幫助孩子們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美育是順應時代不斷發展出來的,符合時展的潮流。生態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與欣賞自然事物的美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有利于實現美術教學效果生態化。
4生態美育對幼兒園美術教學策略的實施有何啟示
4.1加強美術知識儲備,建立生態美育觀念
生態美育是伴隨著時代應運而生的,教師自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專業知識儲備。生態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種審美式的、體驗式的美術教育,它更加注重教育實踐,教育者應該讓受教育者親眼看、親耳聽、親身體驗,在對生態美的體悟、感受中受到啟發,建立生態美育觀念。幼兒教師要了解生態美育知識,從中受到啟發、汲取營養,將其運用到幼兒園美術教學中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不斷給幼兒帶來大量的信息沖擊,幼兒教師也應該學習新知識,加強美術專業知識的儲備,這樣才能更好地回應幼兒、實施教學。
4.2巧妙利用生態資源,豐富美術教育內容
一方面,幼兒園美術教學需要用到很多的教學素材,生態美育啟示教師要巧妙地利用生態資源教育教學,豐富美術教育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利用大自然的景色景物開展美術欣賞活動;利用民間文化開展手工繪畫活動等。另一方面,生態美育是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而提出,可見生態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要。生態審美和生態保護的觀念應該從幼兒就可以開始普及,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理解自然、感受生態的變化,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比如,幼兒園可以通過美術欣賞活動,讓幼兒觀看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或環境惡化的視頻,通過美術欣賞教學,了解大自然所帶面臨的威脅,意識到與大自然和諧相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過美術或手工等繪畫活動讓幼兒想象自己理想中的美麗世界,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幼兒教師要巧妙地利用生態資源,幫助幼兒感受生活、學會審美、愛護自然,在生活中學會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4.3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靈活美術教學過程
生態美育視角下的幼兒園美術教育要求教師要具有教育藝術,仔細地觀察關注孩子,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實現生態美術教學。教師應該提供給孩子們充分的機會去感受和體驗美,在新的教育模式中不斷成長,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并付諸教育實踐。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從生態美育的角度出發看待美術教育,實施教學。比如,在一次美術教學活動課中,幼兒對教室外的落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利用秋天景色的變化開展一節美術手工或者繪畫活動,可以帶著孩子走到戶外去感受秋風、撿落葉,在觀察和體驗中學習,積累一定的經驗,進而大膽地表現和自由地創造。這樣的教學過程是生動靈活的,是一種生態式教學,而不是通過照搬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來開展的。
4.4探索生態教學形式,形成地方美術特色
生態美育具有它獨特的形象性、情感性。這就意味著幼兒園美術教育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提供更多讓孩子感受體驗的機會,擅于發現兒童更喜歡更適宜的方式,多樣化開展教學。讓幼兒自由大膽地表現和創造。比如手工繪畫活動可以利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材料組合創作,提供給幼兒更多的選擇;動畫視頻、欣賞自然景物等教學形式吸引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利用多種多樣的繪畫表現方式,不僅僅是停留于畫筆的使用,也可以采用吹畫、手指或腳趾繪畫創作等方式,這樣的美術教學活動才真正能夠吸引孩子興趣,激發孩子表現欲望。另外,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要學會利用當地的自然文化、民俗文化資源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形成自己的美術教育特色。從生態美育的角度出發看待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有利于幫助人們提升精神境界,改變已有的生存狀態,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詩意地生活。生態美育的提倡和興起啟示我們學前教育要緊隨時代,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態審美意識,擁有良好的生態審美觀和審美素養,幼兒才能成為具有真正智慧的、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唐宇.生態美育視角下幼兒園音樂教育[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6):14-17.
[2]滕守堯.論生態式藝術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3):5-16.
[3]鄧紹秋.構建和諧社會與自然生態美育[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1-3.
[4]蘇小蕓.生態美育的基本性質[J].教師教育學報,2006.4(4):213-215.
[5]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袁開源.在審美中和里實施生態美育[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7.38(03):77-81.
作者:謝晗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生態美育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意義探討】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美工區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
下一篇:課程游戲化在中班幼兒園活動的滲透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