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在主題為背景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園課程已經不能滿足于教師單方面的建構,引導家長參與課程的建構,能很好地推動課程的完善,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關鍵詞:家長; 參與; 主題課程; 建構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1-119-001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既是教師的合作伙伴,同時又是幼兒園課程組織、實施及評價的重要參與者。
一、引導家長感受了解課程
1.參與活動,理解課程
對于家長來說,課程的概念多半是停留在小學化的基礎上,為了讓家長理解我們“一日活動即課程”的概念,我們變傳統的家長開放日為“主題互動式家長開放活動”,把家長請進來,感受主題墻飾的課程信息,參與活動區的親子活動,觀察幼兒進餐、盥洗時的良好習慣。比如向小班家長開放孩子盥洗、進餐環節。當家長看到孩子有條不紊的盥洗、取餐、進餐、漱口、放餐具時,被深深觸動了;向中大班幼兒的家長開放幼兒的手工及繪畫展示活動,家長看到孩子們靈動小手下的作品,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有目的的開放活動,讓家長明確了幼兒時期家長的教育任務:不僅要重知識建構,更要重孩子習慣的養成,動手能力的提高等等。
2.開辟窗口,真誠溝通
我園通過網站、宣傳欄、家長會、專家講座的形式宣傳課程。班級推出的“家長園地”及班級網頁,有介紹新主題目標的“主題聚焦”,有反思主題經驗的“主題回顧”,有家長參與的“主題之我見”,也有家園互動的“尋呼臺”、“親子游戲”、“溫馨提示”等。幼兒園網站設計了蘊含班級簡介、寶寶天地、教師園地、家園共建等,展現給家長一個全面、真實、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幼兒園課程的大體系。家長在這些訊息的指導下,對幼兒園的課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再也不會簡單地把幾門領域的教授簡單地當作是幼兒園的課程。
二、引導家長共同構建課程
1、合作研究,確立課程
在課程實施前,我們運用了主題親子單、課程問卷、隨機交流等形式與家長交流對課程的看法,并推選幾名家長組成家長課程小組,讓他們分組參與到課程中來。
中班開學初,我們預定了主題“我長大了”,在與家長課程小組討論時,受到家長的建議啟發,一個“我最棒”的主題也生成了。活動中家長們積極參與,與老師同步施教、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有的孩子回去和父母設計了“我真棒”的調查表,有的展示了自己的藝術特長,有的收集了一系類展示自我的資料。整個活動生動、充實,家長和孩子在課程構建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2.共同完善,發展課程
大自然是活教材,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為培養幼兒的探索和認識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情趣,培養幼兒對自然、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獲得對周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所以,我們鼓勵家長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不斷收集有關大自然的知識材料。如在開展《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外出感受春天的氣息,在《找春天》教學活動中,由于事先的觀察經驗,幾乎每個孩子都積極投入活動,互相交流著自己的發現。與此同時,家長也積極投入到了活動中,有的為我們送來了綠綠的、彎彎的柳條,粉紅的桃花,把活動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的與孩子一塊捉來了小蝌蚪,為孩子提供了觀察蝌蚪生長變化的機會。在一系列家長參與的活動中,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引導家長科學評價課程
1.注重課程,有效評價
每個課程主題開展前、實施中、結束后,教師都會和家長進行有目的的評價交流,以更好地總結方法、經驗。家長要履行這個義務和權利,是建立在家長承擔以上角色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家長對幼兒園課程活動參與得越深入,越有利于其對課程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事實上,家長對幼兒園課程活動參與得越深入,也越有評價課程成效的愿望。對幼兒園課程來說,家長不是旁觀者,家長是當事人之一,但對教師來說,家長不是完全的卷入者,如果家長是真正客觀的話,家長的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課程實施的真正成效。
如“生活中的數字”主題結束后,老師用問卷的形式請家長發表對活動的看法。一位媽媽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自從班上開展了“生活中的數字”主題活動,晚上辦數字小報、上網查找數字知識、尋找和數字有關的
兒歌、繞口令,成了我們母子最快樂的事情。通過做信息報,兒子學會了將材料分類、取舍;在尋找數字的過程中,兒子不僅知道了中文數字、阿拉伯數字、英文數字,更對羅馬數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隨著活動的開展,兒子對數字更加敏感,坐車時總不忘看看車牌是幾號,看到馬路兩旁的高樓會停下來數數有幾層。在文章最后這位媽媽寫道:“每個主題,猶如一根銀線,使孩子自然地串起一顆顆珍珠,讓孩子獲益匪淺;猶如一架架望遠鏡,透過它,每個孩子的視野將更開闊、更深遠。”
4.互動評價,共同提高
雙向式的互動評價,能更好地提高家長參與課程的積極性,我們在家長會中開展了參與式培訓、經驗交流會、辨析會等活動,變“說教式”為“觸動式”,讓家長暢所欲言、談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及目前存在的困惑,從中樹立典型經驗加以推廣。如結合家長需求:我們以《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為主題,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方法開展了研討交流,很多家長提出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一些困惑,供大家探討、交流。也和家長分享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同時選出了四位家長在“祖輩家長家教研討會”上進行了經驗介紹。
家長參與課程評價不僅使課程評價更合理、科學,而且帶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和專業化的成長,使我園課程真正促進了幼兒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孔起英.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
[2]周曉飛.請更合理地利用家長資源〔J〕幼兒教育,2006
[3]牛春燕,畢一軍.家園溝通的新平臺〔J〕幼兒教育,2007.9
[4]虞永平.幼兒園課程中的家長參與和家長發展
【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的生動體現】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研究
• 消費文化語境下幼兒教育論文
• 讓微課助力幼兒園教學
• 音樂教學幼兒教育應用
• 論如何加強幼兒園飲食衛生管理
• 淺談幼兒園語言游戲活動
• 家園合作教學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
• 幼兒園雙語教學文獻綜述
• 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價值與指導方式
• 淺議幼兒園的書法教學
• 幼兒教師的幸福淺析
• 幼兒教育小學化偏向的近況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