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筆記:“iPad控”正在低齡化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iPad控”確實有低齡化的趨勢,記者采訪到的幼兒園老師,不少表示班上的孩子都有玩iPad的經歷,有的孩子還很熟練。在重慶城區一所幼兒園大班,記者請老師協助進行了一項小調查,全班27個孩子中,沒有接觸過iPad的只有3個,接觸過的孩子在談起玩iPad的經歷時,都很興奮,沒有孩子表示不喜歡。
不一會,17位小朋友將放置iPad的課桌圍住,幾個手快的已經在屏幕上滑動著玩了起來。一個小女孩對記者說:“我會玩切西瓜,憤怒的小鳥……”在老師維持秩序的情況下,并沒有出現爭搶的場面。記者注意到,另一個4歲的小男孩已經熟練地打開了名叫“間諜鼠”的游戲,并且順利地通過兩個小關卡。
記者還在網上發起調查,在收到的62份有效回答中,近20位家長表示“iPad游戲的確很好玩,攜帶也方便,自己的孩子很喜歡”。婷婷快三歲了,之前每天媽媽一下班,就黏在媽媽身邊,不讓媽媽做家務,喊著要陪她玩。自從給婷婷買了iPad,媽媽的煩惱就沒有了。婷婷的媽媽說,每次媽媽們聚會的時候,大人們在一起聊天,小朋友們拿著一臺iPad,在一旁玩游戲、看動畫片,忙得不亦樂乎。看起來,iPad把家長從孩子那里解放了出來,擁有了更多的自我空間。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家長把iPad當“保姆”,自己工作繁忙,無法陪伴孩子,因此讓iPad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父母本身就是“iPad控”,把玩游戲當作重要的放松方式,孩子耳濡目染也跟著玩。
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家長認為iPad可以下載各種網上教育資源,開發孩子智力,讓孩子通過它聽
兒歌、聽故事、學英語、畫畫、做數學題等,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好幫手。記者了解到,iPad確實能夠提供上述功能。不少家長贊成孩子使用iPad正是基于這種教育功能的開發。
記者采訪到的孩子,一旦接觸到iPad,確實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不釋手,每天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的不在少數。
有關專家呼吁,家長和幼兒園應當限制孩子使用iPad這類電子產品的時間,警惕它對孩子健康特別是視力的傷害。在使用了一年多之后,6歲孩子岳岳的媽媽對使用iPad產生了警惕,她告訴記者:喜歡上iPad后,孩子對出門到大自然中游玩的要求減少了,對有伙伴來一起玩的要求減少了,開始習慣“宅”在家里,習慣自己一個人玩。本身就從事教育工作的岳岳媽媽注意到孩子行為方式的變化,并開始謀求改變:減少孩子接觸iPad的時間,增加孩子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時間。
對視力的傷害是另一個方面。江北智明幼兒園一位小朋友,近期出現頻繁眨眼睛、流眼淚的情況,家長吳先生告訴記者:孩子的情況可能和使用iPad時間過長有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醫師李明武表示,兩三歲的幼兒視力尚未發育成熟,平時看電視都要限制時間。iPad很多畫面都采用明亮的色彩,視覺刺激過于強烈,過長時間的注視,會引發孩子視神經疲勞,甚至誘發近視。
看著孩子的小手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熟練地操控游戲時,很多家長都會不以為然地認為這是一種時尚,一種潮流,甚至認為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對此,從事幼教的老師和專家并不認可,甚至連眼科醫院的醫生都不止一次“抱怨”,電子產品的普及成了兒童近視日漸低齡化的罪魁禍首。
家長誤區:玩游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
80后的李先生是個游戲迷,3歲的兒子在他的影響下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李先生說,最開始在家工作時,兒子總在一旁搗亂,為了讓小家伙安靜些,就把iPad或iPhone里的游戲調出來給兒子玩。時間長了,李先生就特意下載一些適合兒童玩的游戲,以及一些兒童歌謠和動畫片,在他上網玩游戲的同時,也用這個辦法“照顧”兒子。他感覺這也相當于一臺早教機了,寓教于樂,還省得兒子鬧人。李先生說,可時間一久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兒子對游戲著迷了,只要玩上了,就一直玩到沒電,甚至連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喊著:“我過關了!我過關了!”
除了像李先生這樣的家長,還有不少家長是迫于環境的因素,讓孩子接觸iPhone、iPad等電子產品。家長王女士說,看著身邊的家長都給孩子玩,尤其是iPad里能下載各種所謂早教開發的游戲軟件,再聽人家講孩子玩得多好、多聰明,就怕自己的孩子因為不會而落伍,所以特意去買了一臺,每天陪著孩子研究怎么玩。
老師經驗:玩游戲孩子上課愛分心
重慶市渝中區某幼兒園中班的一位叫“飛兒”的老師告訴記者,幼兒園是不建議孩子長時間接觸手機、電腦、電視的,孩子在家休息時,也建議家長控制孩子每次看電視或玩游戲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如果孩子在家長時間玩游戲、看電視,到幼兒園上課時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動跟小朋友一起玩,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記者在幼兒園里看到,每個班級都有很多種玩具,老師會組織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老師說,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傳統玩具的玩法孩子們很欠缺,在幼兒園里,老師會讓孩子們在一起玩玩具,互相啟發,教孩子們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醫生警告:長期玩iPad會造成近視
近兩年來,近視已經發展到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保健醫生王生告訴記者,他接診過年紀最小的是一個4歲半的小男孩,家長感覺孩子眼睛總是很疲憊的樣子,于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檢查,孩子的眼睛已經形成早期的假性近視,而近視的原因則與長時間看電視有很大關系。
醫生表示,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嚴格控制看電視、玩iPad的時間,每次要控制在15~20分鐘之內,包括成年人也是一樣。另外在看書寫字時,光線不要太暗,也不要用彩色燈光。
早教專家:教師家長要能引善疏
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原晉霞,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媽媽。她告訴記者,她不會禁止孩子玩iPad,但一定要有控制、有節制。與其禁止,不如疏導孩子,想辦法幫助孩子學會管理使用iPad,“兒子上次體檢,醫生說他眼睛有點散光,建議每天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我拍拍兒子的肩膀,告訴他要聽醫生阿姨的話,他點點頭。回家后,兒子玩iPad,我就問他:‘醫生阿姨怎么說的?’他說:‘只能玩15分鐘。’我及時肯定他:‘你真棒,記得醫生阿姨的話,每天只能玩15分鐘,否則眼睛就看不見媽媽啦。’現在他特別乖,玩一會后,就問我:‘媽媽,到15分鐘了嗎?’只要我說到了,他就關機,而我也會表揚他的自律,夸他長大了,夸他真懂得保護視力,將來一定有一雙特別明亮的眼睛,可以當飛行員。”
原晉霞告訴記者,她和其他家長一樣,工作非常繁忙,盡管如此,還會經常帶孩子到小區里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參加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她也體會到家長的不易,她對記者說:“建議社區能夠給兒童成長更多的支持,例如為孩子創造安全、寬敞的活動區域;組織家庭在一起參與活動,給孩子們創造和父母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機會;組織一些講座、沙龍,傳遞一些正確的育兒理念等等。通過多種形式支持家庭參與社區互動,豐富孩子們的真實生活。”
iPad等電子產品是兒童成長的一把雙刃劍,去弊存益需要各方努力:家長要明確在電子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監護、示范、引導職責,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用眼習慣,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醫療、教育等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公眾科學權威的解釋、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社區、幼兒園和學校也應該給孩子們創造更多增進同伴關系、親子關系,探索大自然的實踐機會。只有這樣,科技進步才能變成“好蘋果”,才能真正為孩子的成長插上翅膀。
【ipad“潛入”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理性思考
• 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
• 美國幼兒園給家長的20條備忘錄
• 淺談如何上好幼兒園美術課
• 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 淺議幼兒園教育與幼兒家庭教育
• 德國的森林幼兒園
• 幼兒園的生態環境教育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模式之我見
• 這個幼兒園園長怎會如此荒唐?
• 淺談幼兒園音樂歌唱活動的教學策略
• 幼兒園班級一日生活常規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