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真折騰 寶寶發牢騷 張老師硬要我們睡,誰睡得快,誰有五角星;洋洋他們都裝睡,可他們裝得像我裝得不像呀,眼睛要閉緊,鼻子的出氣還要均勻;老師說話還不能睜開眼睛偷看,難度太高了……
幼兒園干嘛要我們午睡?我晚上老早就睡了,中午一點也不困。外面有蟈蟈在叫,我想出去喂蟈蟈辣椒毛豆,睡不牢,老翻身,老師就說我搗蛋,還說要取消我的小紅花。我就想上一個不午睡的幼兒園。
媽媽莫回答
胡說,哪有不午睡的幼兒園?你不睡,怪不得下午教的東西都記不住,那會兒你就犯困了,對不對?
你不睡,老師就要分神照料你,就沒法備課和休息,怪不得老師會說你搗蛋……你干嘛不乖一點?老師絕對不喜歡跟人步調不一致的小孩!
專家來解析:
睡不著會給老師帶來壞印象?
若孩子有這種擔心,家長越是強調“好孩子就應該睡得快”,孩子就越發會進入“越想睡,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每個孩子的作息習慣和睡眠需要不一樣,我們在對大班畢業的孩子做午睡質量的調查時,發現有1/5的孩子在這三年中,幾乎沒睡著過;另有2/5的孩子,每周也有兩三天不曾睡著。因此幼教專家也不提倡老師開展“入睡比賽”,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母子健康》想辦法:
睡不著也能得好評!
其實,媽媽可就這一點跟老師溝通,以爭取在孩子睡不著的情況下也能博得好評。比如,在其他孩子睡著后,允許他提前起床,做些折紙手工這樣安靜的游戲;允許他去生物角喂蟈蟈、澆花;也允許他成為其他孩子的起床小幫手,比如,幫其他孩子穿鞋、系鞋帶、梳頭發、整理床鋪……只要他能在午睡階段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就應當得到肯定。撤去了“睡不著就要挨批評”的壓力,孩子對午睡就不會再這么反感了。
園服好難看
寶寶發牢騷
為什么要穿藍園服呢?園服是娃娃衫配長褲,男生才穿長褲呢,我是女生,我想穿粉紅色的裙子!
為什么冰冰她們的園服有這么大的裙擺?我們的園服裙擺那么小,每次比轉圈我都轉不過她!我要轉到冰冰的幼兒園去。
媽媽莫回答
臭美個什么勁呀,穿園服不挺好的,省得你們在打扮上攀比!
這園服還不算丑的,你要是連這都嫌難看,將來上了小學,校服比這還不好看,要求天天穿,你怎么辦?
專家來解析:
審美意識開始冒頭啦
對小女孩來說,更早蘇醒的審美意識和個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小小虛榮心,是她們挑剔“園服好難看”的原因。現在很多幼兒園在更換園服時,也征求家長的意見,在方便活動的前提下,為小女孩的園服增加設計元素,如在罩衣上加上小花拼邊和收腰設計,在中褲外面加一片裙擺,這樣,從外面看就是一條裙子了。孩子心中美的幼芽,是應當得到尊重和呵護的。
《母子健康》想辦法:
園服也可與眾不同!
現有園服不太好看,應怎樣說服孩子接受?有位媽媽特意給孩子爸爸和自己都做了藍罩衣,對孩子說:“你看別人都拿羨慕的眼神看咱們,咱是藍精靈一家人。”還有媽媽在藍園服的衣角上繡了一小朵向日葵,一方面滿足孩子“我要與眾不同”的熱切愿望,另一方面也使她的園服不易與別人混淆。總而言之,解決要不要穿園服的沖突,其實是智慧地解決紀律和自由之間的沖突。
玩具被人搶
寶寶發牢騷
我帶去的球最好看,每次都被小男生搶走,說是我的球也沒用!
我的娃娃會唱歌,每次交換玩具時他們都撲上來搶我的娃娃。告訴老師,老師還批評我不懂得分享,不大方。
他們太欺負人了,嗚嗚,每次一玩桌面游戲,積木、七巧板都給人分走,就剩誰也不要的雪花插片留給我。
媽媽莫回答
你真沒有用!人家搶你的球,你打架也給我去搶回來!將來都是競爭社會,像你這樣懦弱,以后只會受氣!
干嘛要帶好玩具去幼兒園?下次會唱歌的娃娃不許帶,就帶一個你玩膩的娃娃去!讓他們去分享!
你們老師也太不負責任了,桌面游戲的玩具也不替你們分分好,不是人為增加矛盾嗎?待我去跟她交涉!
專家來解析:
寶寶“學習”的機會來啦
在整個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都會存在搶玩具的現象,完全由老師來把每種玩具分配到人是不現實的。不少幼教專業畢業的老師也認為,孩子的價值觀和成年人不一樣,你若不給他灌輸“貴的才是好的”,孩子并不覺得一個價值三四百元的玩具,就比一二十元的有意思;幼兒園鼓勵孩子帶玩具來,交換著玩,也意在讓同一個玩具在不同的孩子手里,發掘出新玩法和新鮮感。另外,“玩具被人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并非壞事,可以因此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培養以“非暴力方式”爭取自身權益的勇氣。
《母子健康》想辦法:
商議個小群體中的規定吧
跟孩子商量,如何去提出要求及怎樣做,才能在小伙伴圈里得到支持。比如,在玩具交換環節中,一周規定有一天“物歸原主日”,讓玩具的主人也來講一講當初他是怎么得到這個玩具的,講一講這個玩具當初是怎樣吸引了他;再比如,規定小組中的每個小朋友,在一周中的某一天,有優先選擇公共玩具的機會。有時,很多輪用規則,由小朋友自行商議出來,執行得會比老師硬性規定要好,而且,第一個提出輪用規則的小朋友,很明顯會從邊緣分子,逐漸養成領袖氣質和具有出色的說服力。
面對牢騷寶寶,要不得的三字功
“怨”字功
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太敏感,太嬌氣,“為什么別人孩子能適應的事,你就嘰嘰歪歪呢?”要知道,若是孩子每次都無法在你這里得到理解,他以后就不說了,也會因此形成孤僻、不善交流的毛病。為何要這樣陷孩子于孤立無援?就算孩子傾訴的事,不是每次都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但耐心聽完,給他以安慰,用身體語言表達“我永遠支持你,寶貝”,就可以鼓勵孩子將信賴和交流進行下去。
“忍”字功
一味勸孩子忍耐,只會令孩子喪失改變機緣和環境的積極態度,同時令孩子在不利于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變得郁悶、膽怯、沮喪。這不但影響孩子陽光天性的形成,甚至會讓孩子因精神上的壓抑,變得體弱愛生病。
“轉”字功
孩子一說不愉快,就想著給他轉園轉班,且不說到了新的環境里,孩子會不會遇到相似的問題,就算成功地轉園轉班,孩子也面臨著重新適應新老師、新同學的壓力,這種困難一樣不小。而孩子一旦形成了一有困難就回避的心態,將來也不可能有韌性和毅力,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
【幼兒園的牢騷分子】相關文章:
• “草根式”小專題研究的幼兒園實踐
• 幼兒園90后師資隊伍創新建設
• 淺談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 《幼兒園創造性課程》簡介
• 幼兒音樂教學背景探索
• 幼兒教師雙語教學解析
• 洪湖市清理整治無證幼兒園
• 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
• 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義賣活動之我見
• 孩子上全托幼兒園好嗎?
• 怎樣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