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茖W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自己的本質和核心,將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整個教育事業的起始階段。萬丈高樓從底起,作為基礎和起點,幼兒教育理當得到應有的重視。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延伸到幼兒園,主要是指幼兒園協調、均衡、有序發展的態勢。幼兒園是由幼兒、教師、家長組成的,按照一定規范相互聯系的一種特殊社會組織。幼兒園和諧主要是指幼兒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幼兒園是幼兒啟蒙學習的場所,是培養祖國棟梁的搖籃。構建和諧幼兒園,促進每個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教師和幼兒
幼兒是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該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大膽創新,從幼兒的內在需要出發,將多種情感、多種角色、多種向往融入幼兒游戲中,為孩子創造較為寬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既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激發他們探究的動機,支持幼兒多元化、個性化的表達,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啟發、引導幼兒,創建安全穩定、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全身心地愛每一個孩子,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在細心照顧好幼兒生活的同時,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使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都能和諧共進,使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形成和諧的伙伴關系。
幼兒園應整合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相互依存,融于課程的全過程,構建起和諧整合課程實施操作的基本骨架。既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又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重視個體差異,為每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和場所,引導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在親身實踐中萌發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常規,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并將幼兒的情感教育貫穿始終。教幼兒學做人,學學習,學求知,學勞動,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二、家長和幼兒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基礎的、廣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應該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自己的實踐,使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體現在家庭教育上是以孩子為本、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本,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家庭教育。引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變重知輕德、重智輕能的傾向。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子女的全面發展。教育和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知識,實現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轉變,從單純教育者轉變為共同學習者。重視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品德修養和行為習慣影響子女,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關系。
三、教師和家長
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幼兒園或僅靠家庭都是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園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應該說,這是校園人際關系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關系。因為家長的職業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要讓他們都能與學�!安秸{一致”,真的很不容易。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必須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
我們要樹立家園教育相輔相成的和諧發展觀、家長孩子共同發展的和諧成長觀、家園合二為一的和諧教育觀、成功與挫折交融的和諧財富觀、孩子是朋友的和諧人文觀,正確認識時代要求和學校教育,轉變觀念,尊重現實,以正確的方式關愛孩子,重視家園協作,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孩子共同成長。
相信如此一來,我們的幼兒教育定會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順利前行,也定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發揮出應有的偉大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竹園幼兒園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幼兒園】相關文章:
• 小議幼兒園兒童食譜定性
• 淺論新時期幼兒園藝術化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園本課程案例分析
• 媽媽的幼兒園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
• 幼兒園游戲課程的實驗研究
• 傳統棉紡工藝與幼兒園特色教育
• 幼兒園“三位一體”新型班級管理模式初探
• 幼兒園數字化資源庫的”建用管”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教育研究”研究報告
• 品德教育視角下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美術活動區角材料投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