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蜀道難,難不過把孩子送進幼兒園。 又是新一年,孩子又長了一歲,該到讀書的年齡了。年末,不少家長就在為家里寶貝明年讀書而操心,一些家長跑了成都市幾十家幼兒園發現,不僅收費貴,連入讀名額都排到了明年、甚至后年。不久之前《成都女報》的那一期“娃娃為啥上不起幼兒園”也許你還記憶猶新,現在娃娃們面對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有錢也難買幼兒園大門為你打開。
不知從何時開始,嫁娶要看“閏年”、“寡婦年”,新人把排隊當做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前奏,酒店先是笑開懷,不久發現豐年撐死荒年餓死也不見得是好事,民政部門則一到閏年大節小節便將“備戰”二字掛在墻上,準備好一波蓋章蓋手酸了,馬上有另一波補上――民政部門惱火的不僅是火紅的結婚證,還有棗紅的戶口本――為扎堆的新生兒準備的。
上一輪生育熱潮是在2007年,該年出生的寶寶被冠以一個華麗的名稱叫做“金豬寶寶”。許是討個彩頭,許是為了長輩的心愿,許是自己確實做好準備了,種種理由匯集在一起,中國多了2000萬的“金豬寶寶”。在那一年做了父母的各位,經歷了當時擠破頭上戶口之類事宜之后,如今自然面對的,便是擠破頭也上不了幼兒園。“金豬寶寶”變成了“收不下寶寶”,到了該進幼兒園和小朋友們排排坐吃果果的年紀,他們依然只有端坐在家中,父母依然分身乏術。
“寶貝快到上幼兒園的年紀了,我大概打聽了一下,都說跟考公務員差不多了。有經驗的媽媽們幫著出出主意吧……”一位母親在網上的一句求助,并沒有求來應得的答案,反而跟帖者多為同她一樣叫苦連天的家長。有趣的是,這些家長們所說的難進的幼兒園,多為“一幼、三幼”等大型公辦幼兒園,或者“金蘋果”等寥寥無幾的高價私立幼兒園,大多數在城市中默默無名的幼兒園只有在沉默中被遺忘。到了今年,海量“金豬寶寶”涌進幼兒園,建園費不僅不再被詬病,不怎么交建園費的普通幼兒園也幾乎都已經滿員,幼教市場的供需矛盾呼之欲出。
那么從客觀上來說,成都幼兒園的實際接收能力是不是有待提高?或者說,是不是到了政府該給公立幼兒園“擴容”的時候了?前幾年,各級政府主要在完善義務教育方面花了大力氣,雖然過程很艱難,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相信接下來政府對于教育的關注,會逐漸延伸到學前教育。此外,政府除了加強對公立幼兒園的投入外,是否還應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和管理,使民辦幼兒園的質量得以提升,家長們認可了民辦幼兒園,也能緩解公立幼兒園的供求矛盾。
以上種種猜想和建議,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真正郁悶的家長們找不到一條捷徑把孩子硬塞進幼兒園里。“金豬寶寶”們如今只是在上幼兒園,等到這群數量龐大的幼兒長成少年,他們等待的是更加嚴酷的升學考試、高考,以及畢業之后讓人不敢設想的就業難題。如果父母盡早準備,政府積極應對,也許這些將來也并不會成為讓人撓破頭皮的困境。
總之的總之,先想法把這群孩子送進幼兒園再說吧。
【獨木橋,從幼兒園開始】相關文章:
• 歐文的愛情從幼兒園開始
• 中日差距從幼兒園開始
• 獨木橋上的小羊
• 普通話教育應從幼兒園開始
• 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 獨木橋
• 厭學,也許從幼兒園開始
• 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 獨木橋
• 拯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