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班級管理能體現一個教育工作者教育素質。良好的班級管理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注意班級管理,選擇最適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管理的方法。
幼兒教育以幼兒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以幼兒為主體要在一定的規則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應該遵循下面一些原則。
一、遵循一致性原則,精誠合作
一致性原則關系到了教師與教師的配合,還有教師與保育員的配合。
首先談一談教師之間的配合。在正式投入到工作之前,首先共同探討教育方法,統一班級管理制度是關鍵。例如要確立:如何搬椅子、洗手、吃飯、坐姿、排隊等。只有在兩位教師統一了這些班級常規之后,幼兒才能有目標去做。由于教師早晚班的上班制度,兩位教師同時在班級的機會并不多,如果兩位教師的意見存在分歧和差異,那么小朋友們在一天的生活中便會接受兩種不同的管理制度,這樣管理的結果可想而知。比如張老師要求小朋友上課的時候把手放在膝蓋上,而李老師則要求小朋友們在上課的時候將手放在背后。有的小朋友聽了張老師的話,另一部分小朋友則聽了李老師的話,因此每到“坐好”的口令發出后,整個班級的坐姿總是不能統一起來,顯得毫無秩序。因此,教師與教師應當緊密配合與溝通,達成共識,形成教師與教師的一致性原則。
另外談一談教師與保育員的配合。保育員與幼兒的接觸是最多的,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因此,保育員也擔當著幼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在此,教師應將已統一的班級管理制度向保育員闡明,保育員要積極地配合,形成一致性,配合本班教師一起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遵循主體性原則,尊重幼兒
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一切游戲活動都要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
一次區域游戲中,小朋友們都安靜地坐在規劃好的座位上看書,卻有一個小朋友從圖書角借了書往娃娃家走去。教師看到了,便問道:“老師說過看書應該在什么地方看呀?”這位小朋友一臉委屈的說道:“我想去寶寶家做客,我去圖書館借了這本圖畫書想給寶寶講故事,我想寶寶一定會喜歡的。”通常情況下,教師為了更好地維持游戲秩序,會指定看書的場所,忽略了那些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孩子。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中應設想的更全面,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扼殺孩子的想法。
從教學活動來說,在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個別差異,尊重每一位幼兒提出的問題和答案,在活動中創設自由輕松的氛圍,以引導作用為主,引導幼兒自己說,培養幼兒開放性的思維。而不是教師在活動中將自己的想法直接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幼兒首先汲取老師的經驗。教師應通過讓幼兒自由的想象、探索、思考、回答,幫助幼兒理清思路,與幼兒共同總結。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公開課的場合,有的教師為了能將活動順利地開展下去,急于想要得到自己的答案,于是就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幼兒,按照自己的思路引領幼兒進入教學活動。這樣的做法,對教學活動的進度也許有幫助,卻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另外,幼兒園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唯有重視家長工作,明確家長在家園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轉變以往傳統的“配合”角色,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來,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同盟軍”,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在家園合作方面,新學期開學之前,教師要去每一位幼兒的家里進行家訪,和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初步了解孩子的習慣、性格、愛好及特長,并從家長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因為在很多時候,教師會發現孩子在幼兒園與在家的表現不太一樣。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比較羞澀,不樂意與他人交流,可是卻在家里面很擅長表現自己。通過這樣面對面的交流,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分析。正式開學后,教師也要將幼兒在園的情況及時的向家長反饋,讓家長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并對幼兒園的制度也有所了解。在家長的支持配合下,良好的班級常規也就呼之欲出了。
(江蘇省昆山東部新城幼兒園)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