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社會發展、人類文明永恒的經典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塑造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是幼兒期,人才的培養從幼兒階段開始就應接受良好的孝道教育。幼兒園應在課程中設置孝道教育課程,提高幼兒孝道素養,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孝道行為習慣,提高素質教育與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良好的孝道教育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尤其是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1.“孝”的概念
“孝”的原本含義是養、敬、立嗣、諫諍等,其現代意義是贍養、尊敬、感恩、追思和親和。孝道教育包括孝道認知、孝道情感與孝道行為三個相關部分。幼兒孝道教育要依據幼兒的發展特點,適時適當有效地進行,還要結合社會發展現狀與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需求,選擇科學的孝道教育內容,編排幼兒孝道教育教材與相關資料。
2.學前幼兒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1)學前幼兒進行孝道教育的優越性。幼兒學前期(3~6歲)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孝道素養,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孝道行為習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孝道”作為中國弘揚的傳統美德,在應試教育下的當代社會中,學生的德育培養缺失的現象已經成為了社會熱切關注的問題,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幼兒具有可塑性強、潛力大、發展空間大的特點,其孝道教育尤為重要。
(2)幼兒孝道教育與幼兒能力發展的作用。自古中國奉行“百善孝為先”,把“孝”作為美德的核心內容,也是評價一個人優劣的重要標準。幼兒良好的孝道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品格形成于社會性發展;可以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制力和獨立性認知水平;還可以培養情感交流、孝道行為習慣、良好的孝道素養,形成正確的孝道價值觀;能夠正確了解自己,尊重關懷父母及他人,關懷社會的責任感與態度。
(3)幼兒孝道教育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孝道教育與社會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心理與教育研究表明,幼兒期個體社會性的發展與其將來的社會性交往、行為、情緒情感、個性、社會適應性以及學業成就、智力發展等有密切的關系。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始于對父母的依戀與交往、尊敬父母、敬愛父母的孝道道德感的形成,能促進社會性認知的發展,孝道教育是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教育,社會性發展可以促進孝道教育的各方面發展。
(4)孝道教育有助于促進親社會的行為培養。親社會行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如助人、分享、謙讓、合作、自我犧牲等。幼兒通過孝道教育的學習,當他們對正確的孝道行為具有分辨能力時,就會逐漸學會尊敬關愛長輩、老師、兄友,與人交往時就會表現出謙讓、分享、合作、安慰、同情、關心等行為。
3.幼兒園孝道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1)新興國學幼兒園孝道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目前,我國出現大量的國學幼兒園,但是,與傳統的國學相比,其辦學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國學幼兒園,他們希望幼兒在國學幼兒園可以學習我國傳統文化,并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素養、有抱負的人才。實際上,大多數的國學幼兒園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重孝道文學知識的理論學習,幼兒缺少操作性強的實踐經驗學習,同時,幼兒園的孝道教材不系統,盡管幼兒每天學習大量的國學作品,也能做到出口成章,但都不求甚解,這種普遍現象使幼兒學習國學備受爭議。幼兒誦讀經典有利于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喜歡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和誦讀朗朗上口的詩歌,經過長期誦讀《孝經》《弟子規》等優秀孝道經典誦讀訓練,幼兒可牢記出口即吟,在漫長的成長經歷和體會中慢慢理解。經典國學篇目眾多,依據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還很低的特點,讓幼兒全部理解是很困難的。對此,應加大孝道教育教材編寫的科學性、實際性、可操作性,如編寫孝道故事、
兒歌,畫宣傳畫,設計孝道親子實踐活動,開展各種綜合活動方案設計等,同時,國學經典的學習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適應幼兒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原則。
(2)普通幼兒園孝道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在幼兒園“我愛爸爸媽媽”的表達被幼兒不絕于耳地傳誦著,但幼兒不能理解這個抽象的含義,他們也只掌握空洞的表達,問他們“為什么愛父母”“怎樣愛父母的”時,幼兒只是處于沉默和思考的狀態。幼兒習慣接受長輩無私的關懷與幫助,很難理解父母與自己親密感情的內在關系,也很少懂得關懷和感恩父母。
實際上,普通幼兒園孝道教育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教育實效性差。幼兒園在孝道教育上都是一些行為指導,教幼兒怎么做到孝敬,認識什么樣的行為是錯的,但這些并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幼兒園沒有依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內容過深、抽象,難以使幼兒形成應有的道德行為習慣,同時,幼兒園性質私立比例大大高于公立,私立幼兒園以贏利為目的,應和家長教育觀的行為非常嚴重,重智育輕德育,使得幼兒園孝道教育重視程度低,不夠系統,幼兒不知道在生活中怎樣正確規范自己。
因此,筆者認為,普通幼兒園孝道教育應做到以下幾點。
完善幼兒孝道教育理論基礎。樹立正確的孝道意識,以深厚孝道的思想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當孩子理解孝道的美好品德和有想付諸孝道行為的意愿時,應讓幼兒獲得直接的行為經驗,這會大大提高孝道的教育效果,同時,教師應注意教育的使用性和簡單易懂的特點,讓幼兒懂得尊敬父母是可稱贊的事,讓幼兒樂意學習孝道行為行動,在孝道的學習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幼兒的孝道教育應注重科學性、規范性。教師應依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設計教育內容與方法,實實在在地教育幼兒應該怎樣孝敬關懷父母、師長,學會獨立、與父母分享等交往基本規范,并延伸到如何與伙伴的交往中。
孝道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方式可以多樣性。依據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可以以各種活動的形式開展,如舉行經典孝道文學作品誦讀大賽、孝道主題活動、工藝孝道行動,也可以組織幼兒到養老院或社區里搞敬老活動等。孝道教育注重實際操作性。幼兒都存在“向師性”的特點,教師布置的任務會認真地完成,把幼兒當天學到的孝道行為和知識落實到家庭作業中,孝道教育要幫助幼兒理解父母無私的愛,并把幼兒學習孝道教育的行為與愛父母聯系起來。
幼兒孝道教育是孝道文明的傳承,孝道素養是幼兒不可缺少的良好素養,是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品德教育,既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又對幼兒社會性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培養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親社會性行為。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黑龍江 綏化,152061)
【幼兒園孝道教育問題探討】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繪本”教學探析
• 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融合探討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導入策略
• 幼兒園如何開展混齡教育
• 農村幼兒園區域游戲“變形記”
• 幼兒園音樂教育國際化現狀、問題與對策
• 班級氛圍與幼兒身心發展
• 關于幼兒園課程建設在實踐中的思考
• 論幼兒園課程審議
• 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幼兒園
•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研究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