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靈活教學;自由開放;活動空間;鼓勵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95―01
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過:“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要自己學習。”“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學,一方面給他學的機會就是了。”因此,對個別這樣內向膽小的幼兒,教師應鼓勵他們勇于嘗試自己學習。但這種鼓勵不一定是從頭至尾地刻意去表示自己的關注、說一些鼓勵的話,而是應在幼兒遭遇挫敗感的時候也能不動聲色,相信他們能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調整取得成功。我想,這也許就是陳鶴琴先生“學習是反應與刺激的聯合,刺激必須要選擇適當”這兩句話想要表示的意思吧!教學是需要靈活性和技巧的,需要教師用心的觀察與探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準確把握時機,靈活教學
新的教學觀告訴我們:教學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創造機會讓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學不是一種對確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要把清晰的事實模糊化,要從確定中尋找不確定性,并從中生成可以探究的問題。不可否認,在很多的預設環節中,往往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按教育教學的規律辦事,又必須要有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在一次“交通紅綠燈”的主題活動中,我組織幼兒按照故事情節進行表演,當丁文軒(化名)小朋友扮演小狗乘汽車時,卻沒有按故事情節摔跟斗。這下別的幼兒急了:“快摔跟斗呀,要摔跟斗了……”可丁文軒就是不摔,嘴里還說著:“我抓牢的,我坐好的。”于是我便乘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只小狗沒有摔跟斗呀?”幼兒的注意力便一下子從應該摔跟斗轉移到這個問題上來了,并開始了熱烈的討論。這樣,幼兒對問題的感受將會更深刻,這比按部就班地讓幼兒表演完之后再讓他們總結乘車的安全常識更有效。
二、給幼兒創造自由開放的活動空間
幼兒是有潛能的,他們的能力往往超出我們的估計。正如麻省大學喬治?福門教授說過的:“通過尋常時刻,你會發現一個能干、自主的兒童。”因此,教師應該給幼兒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這也體現了“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選適合教育的兒童”的理念。如,在“綠色世界”的探索活動中,我原本的教學計劃是帶領幼兒在幼兒園里尋找綠色,但他們必須是排著隊,手拉著手跟著我邊走邊看。一走出教室,我突然想到:為什么不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綠色呢?盡管幼兒的安全問題使我猶豫和擔心,但我最終還是決定讓他們試一試。于是我提出了一些安全和觀察方面的要求,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綠色,而我則站在操場中間觀察和等待。我的放手使幼兒感到新奇和激動,也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這樣的教學效果遠遠超出我原本的設想,我看到了幼兒釋放的活力與隱藏的潛能,我感嘆:自己擁有著一群多么能干的孩子呀!放手,使我和幼兒共同收獲精彩!
三、多鼓勵幼兒
教師和幼兒都是教育過程的主體,教育是教師和幼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活動。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應該適當卸下“教師”的角色,多傾聽和理解幼兒,多了解幼兒的精神和內心世界。“一個舍不得贊美孩子的老師,往往會使孩子變得讓我們無法贊美。” 可見,教師的激勵、鼓舞和喚醒對幼兒來說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鼓勵幼兒,要讓他們在互動中感受和體驗生活的美好,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如,在語言活動“你喜歡夏天嗎”中,我改變了以往討論交流的形式,采用了辯論的形式來進行這場活動。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幼兒,鼓勵他們大膽地表述自己對夏天的熱愛以及認識。這時的課堂熱鬧極了,幼兒你一言,我一語,他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自信過。在這樣輕松、融洽的互動中,我不僅看到了幼兒的真實狀態,更看到了他們的潛能;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活力,也看到了他們內心的需求。正是因為我的鼓勵,才讓幼兒表現出了最真實的個性與狀態,讓我很是欣慰。
此外,暗示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不過多干預幼兒自主學習的同時給予他們一些積極的暗示,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支持,這樣也能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談幼兒園有效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策略研究
• 幼兒園主題墻創設的有效性
• 幼兒園空間色彩規劃
• 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實踐探析
• 再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 發揮示范幼兒園師資優勢 引領鄉鎮幼兒園快速發展
• 淺析幼兒園建筑設計中的空間營造
• 幼兒園教學語言能力培養策略
• 建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幼兒園
• 幼兒園雙語教育教學方法的個案研究
• 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 幼兒園環境教育多元化途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