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學管理是幼兒園整個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要關注幼兒在園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關注幼兒園每天的時間安排,關注幼兒每天來園后的各項活動。只有把教學管理擴展到幼兒在園生活的全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 管理 存在問題 克服 策略
中圖分類號:S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06-0252-01
一、建立基本的學習環境
基本的學習環境是幼兒在園學習與生活的基礎,包括教室內的學習環境和戶外的活動環境,如何讓這兩個環境有利于幼兒每天的學習與生活,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首要問題。
(一)教室學習環境。幼兒每天的進餐、如廁、日常盥洗、午睡、各種基本的學習活動,都要在教室中進行。因此,教室的環境能否給幼兒一種安全舒適的感覺,能否有秩序感,能否有各種探索的空間和充足的探索材料等,是教學管理者要認真加以考慮的。
幼兒在教室內的活動,既包括了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也包括了他們的自由選擇活動,這兩類活動需要一種平衡。因此,設置各個學習區域并提供較充足的操作材料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學管理就是要在充分考慮幼兒園現有的條件下,明確各個年齡班教室的具體空間安排、各個區域的設置,以及各種操作材料的提供。在這些方面應當有一些基本要求,包括:各年齡班教室主要設哪些基本區域,各個基本區域中提供哪些具體的操作材料。在操作材料的提供上,基本要求是要考慮幼兒年齡上的差異,并且明確哪些材料由幼兒園提供,哪些材料由教師收集。各班教師可以在基本要求上創造和發揮,如增加區域和材料。
(二)戶外學習環境。戶外活動場地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幼兒的大肌肉活動提供條件,因此,運動場地的劃分、運動器材的提供就是教學管理最需要考慮的。
首先是場地的劃分。戶外活動場地一般有自然的劃分和人為的劃分。無論哪種劃分,都要考慮某塊場地適合哪種運動,適合放置哪些運動器材,適合安排幾個班的幼兒同時進行活動。將戶外活動場地按功能區進行劃分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其思路是教室區域設置、安排思路的延伸,這樣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運動器材的有效使用。
其次是在各功能區放置各種器械和材料。場地的功能劃分和器材的放置需要整體考慮,場地適合何種大肌肉的運動,就要放置具體的器材。如果幼兒園有足夠的場地,可以考慮各年齡段按功能區劃分場地;但如果幼兒園場地比較小,就要考慮每個功能區都要能安排各年齡幼兒的活動。
再次是場地活動的要求。某個年齡班到某個場地,要有哪些基本的運動要求,哪些器材操作的要求,在每個戶外活動場地都應該有明確、具體的規定。
第四是各年齡班活動的安排。是每個班輪流按天進入各場地活動,還是某個年齡段幼兒自由選擇進入各場地活動,或是某個年齡段(或年齡班)集中一段時間在某個場地活動,教學管理上應當有明確的指示。
第五是各個功能區劃分后的管理。小型運動器材平時存放在何處,各班使用器材時誰負責取出和收回,這些也是教學管理者要考慮的。比如,根據戶外場地的功能建立多個小倉庫(或存放器材的小柜子),方便取出和收回相應的小器材。同時,安排專人負責每個場地器材的取出和收回。當教師帶著幼兒到戶外某個活動場地時,這個場地應有的器材已經擺放好,活動結束時,教師只要指導幼兒把器材放回原位即可。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動的時間
合理的作息結構能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和秩序感,一日作息結構需要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具體時間進行安排。但無論如何安排,各項活動都需要教學管理者認真考慮和研究,決不只是坐在辦公室列表就可以完成的。
(一)大塊和相對集中安排活動時間。一日活動有許多具體內容,每個內容雖然有自己的特點,但決不是孤立無聯系的,應當盡可能把相關聯的活動放在一起。比如,室內的學習活動,它既包括了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包括了教師組織的小組學習活動和幼兒的自由選擇活動,這些活動之間是不需要安排休息或轉換的,可以直接從一個活動轉到下一個活動。一般地說,所有室內學習活動可以安排在一個大的時間段內(約1個半小時左右),并且在組織小組學習的同時,可以安排幼兒的自由選擇活動。在這期間,幼兒的喝水、如廁等都可以自由地進行。這樣就可以省了不必要的活動過渡環節。當然,一個教室中要同時安排多種活動時需在空間的安排上加以考慮,可以通過位置的安排,柜子、屏風的使用,減少幼兒各種活動的相互干擾,使活動效果得到保證。再比如,課間操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安排,如果某個年級的課間操安排在上午進行,那么就要盡可能地將課間操的時間與這個年級的戶外活動連起來,使這個年級課間操結束后就直接進人相應的戶外活動場地進行活動,從而省去進、出教室的過渡。還有,下午起床以后,一些幼兒園通常讓幼兒進行一些較短時間的運動,目的是讓幼兒進入比較清醒的狀態再進行午點,在室內學習活動以后才安排戶外的活動。其實無論是從幼兒身體健康發展角度還是從時間效率角度考慮,幼兒起床后都應當立即把他們帶到戶外活動,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進入清醒狀態,也可以把起床后短時間的運動省去。
(二)認真處理好活動間的過渡環節。過渡環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活動,否則會讓幼兒感到無所適從,也會給下一個活動帶來不好的影響。比如,早餐后的過渡時間比較長,一些幼兒很快就吃完,一些則要吃較長的時間,所以早餐后一定要給那些已經吃完的幼兒安排合適的活動,如提供一些小型桌面玩具,讓他們自由地選擇看圖書等。但是過渡環節是需要教師安排和組織的,而且這種組織要能為下一個活動進行準備,比如早餐后的談話,就應當在大部分幼兒吃完就開始,而不能等到所有的幼兒都吃完了才進行。一般地說,上午戶外活動,尤其是戶外的體育活動結束后幼兒都比較累,回到教室后的活動應當認真加以研究,并有具體明確的要求。第一,盡快處理好喝水和盥洗事務。第二,盡快讓幼兒坐下再安排活動,但不要安排大聲說話的活動。第三,不要有太復雜的智力活動,因為此時幼兒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整個過渡時間不宜太長,因為幼兒基本都比較餓了。比較適合的活動有:聽教師講一個故事,聽一段輕
音樂,就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談話等。
(三)根據實際情況對一日活動安排進行調整。比如有的園由于場地比較小,不能安排全體幼兒同時做早操,而分年齡班做又會需要很多時間,使早餐時間延長,這種情況下幼兒園就要安排一些年齡班進行課間操;有的園由于綠化不足,夏天戶外場地上太陽照射得過于厲害,戶外活動的時間就必須調整,上午要提前,下午要推后。一日活動安排如何調整,管理者應當是在認真了解各項活動的實際進行情況后,在經常跟班看活動的基礎上進行。
三、在教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教學工作更順利、教學質量更高,因此教學管理首先要發現現有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然后去研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大家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去執行。比如,在室內學習環境中,各個區域設置的位置是否合適,不同的年齡班要設立哪些區域,各個區域中要提供什么材料,各年齡班在區域、材料上有什么不同要求;什么內容的活動采用集體上課方式比較好,什么內容的活動采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比較好,什么樣的活動讓幼兒自我選擇比較好;教師平時如何有效地進行業務學習,如何通過具體的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教師要不要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進行評價,如何進行評價;如果要建立幼兒成長檔案,什么?擁男問獎冉蝦茫?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一段時間的觀摩、教研后才能得出結論和提出要求。好的教學管理,應當是能真正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管理。
【如何搞好幼兒園教學管理】相關文章:
• 我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 實施文化管理探索幼兒園管理新模式
• 詩意化的幼兒教育論文
• 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學管理水平的路徑
• 幼兒園舞蹈教學初探
• 對幼兒園棋類玩具投放的研究
• 農村幼兒園家園互動的有效措施
• 民族地區農村幼兒教師職后培訓現狀
• 動物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
• 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自覺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