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活動的主要特點就是“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個別教育,幼兒所在的環境中有充分地自由選擇和發揮的空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獲得自我發展�,F代幼兒良好的發展,教師是其中的關鍵因素。那么教師在活動中應扮演何種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及材料投放的延伸。
關鍵詞:區域活動;教師;環境;幼兒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小學化的傾向嚴重區域活動成為幼兒?@的重要學習活動。在活動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從2011年起,通過課題《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環保教育的研究》我班為蒙特梭利教育混齡班,通過一年的教育實踐和交流總結,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討論教師在幼兒蒙氏活動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區域材料互動,對于幼兒學習能力提高的積極作用。
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蒙特梭利指出:“必須注意為兒童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1]給幼兒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引起和保持幼兒的創造性學習興趣。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發展的環境。
1.良好的環境應該是一個有秩序的、生氣勃勃的、愉快的,是容易為幼兒所接受的、具有啟發作用的環境。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培養幼兒創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兒童的眼睛,二是解放兒童的頭腦,三是解放兒童的雙手,四是解放兒童的嘴,五是解放兒童的空間,六是解放兒童的時間[2]。實際上就表明幼兒所處的學習環境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
啟蒙教育中的
音樂教育挖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在整個蒙氏活動過程中,幾乎沒有教師強制性的指示口令,而用
音樂取代了語言提示,教師一段時間內選用相對固定的幾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是一段輕快的音樂,吸引幼兒隨著節奏走線,在線上做動作;幼兒工作時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大家會自然地學會用適當的音量交談,有助于幼兒的專注;當工作暫時結束時再換上歡快的音樂,音量稍強,提醒幼兒整理自己的材料。讓幼兒參加音樂活動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激發出巨大的創新思維潛能,極大的提高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創設新奇、動態的物質環境。任何智慧都是以對世界的認識為前提的,幼兒對社會的認識,首先是通過自己的直觀直覺來完成的,其次才是間接的知識輸入。
3.教師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影響幼兒。教師理解、寬容的態度會讓幼兒有安全感和親切感。教師規范、嚴謹的動作能助于幼兒秩序感的形成,教師每一次取放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都要做到又輕又穩;每一次操作材料都會選擇適當的場地,例如:有水的工作選擇在距水源較近的地方做;書寫類的工作在桌上做;會發出較大聲響的工作在另一活動室進行;體積較大、分量重的工作則在地毯上做。教師在幼兒工作時連走路的動作都是有所控制的,盡量不讓幼兒受干擾。教師要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帶來積極的影響。
二、活動過程的觀察者、引導者。
在蒙氏教育活動中的教師作用在于引導幼兒心理活動和他們的身體發展。基于這一點,教師是兒童的觀察者和引導者。
通過兒童自由選擇工作,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幼兒的意志,增強了自制力、勇氣和自信心,培養了獨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要。通過兒童連續完成手頭分級推進的工作,兒童完善了自己,磨練了自己。隨著能力的增長,兒童滿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兒童的紀律與自由意識也獲得共同成長。
三、活動進展的支持者
在幼兒的蒙氏活動中,教師處于輔助地位,教師應對幼兒的活動給予鼓勵、幫助和推進,并分享他們的工作成果。
分享幼兒的工作成果,使幼兒的獲得更多自信;當幼兒不斷嘗試,完成一幅拼圖時,教師以贊賞的口吻加以評價,可以讓他體會克服困難后的成功。
四、混齡班兒童區域才教學中的互動
混齡班與同齡班不同的不只是年齡的差異,同時它每年都有新入園的和離園的。因此,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玩具材料,是我們優化活動區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們近年來不斷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努力的目標。
五、根據幼兒年齡和心理特點投放材料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直觀,他們的思維、活動創造力往往受眼前物體的影響。因此,只有根據孩子年齡和心理特點投放材料,幼兒才能有不同的發展。
六、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投放材料。
興趣是幼兒創造的源泉,只有產生了興趣,幼兒由愿意學玩,變為主動學玩。興趣能激發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不斷地在活動中討論、研究、創新。工作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尋找他們的話題,捕捉他們的興趣。如戶外活動時,賈佳琪和王笑一邊觀察螞蟻一邊說謎語,其他小朋友也跑來觀察討論,放學時我立刻發動家長搜集資料,并將不同種類的螞蟻圖片投放到語言區,將家長購買搜集的謎語書和卡片投放在圖書區里,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
根據主題的發展變化投放材料。環境創設和創設活動區需要跟著主題的步伐,主題開展到哪個階段,環境配備就應跟上主題,讓主題來統帥區角活動,將目標融入到區角中。在多年的工作嘗試中,我更加懂得了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兒童放在主體地位,考慮幼兒的年齡、考慮幼兒的興趣等,為幼兒提供恰當的新奇的材料,讓活動區真正成為孩子的自由天地,讓每一個孩子在活動區的空間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成長,從而獲得知識、積累經驗、體驗快樂。
七、根據孩子個性差異投放材料有哪些?
不管在那個班,同一年齡的孩子智力、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想象力豐富、語音表達能力好,可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差;有的理解能力強而交往能力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投放不同的材料。
八、活動的結論
評價活動效果是為了調整完善課程、反饋信息,從而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其結果不是衡量幼兒和教師的絕對尺度。教師既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評價的客體。一方面,教師要對個人修養、指導方式、互相協作等進行自查:自己的示范動作是否規范,提示語言是否清晰明確,指導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行為是否得體,材料的準備是否充分,三位教師的要求是否統一,與家長的溝通是否有效等,從而及時調整;另一方面要對幼兒進行多種方式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隨著幼兒能力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活動準備或活動結束后開展。
我們在主題活動過程中,既吸取了傳統蒙氏教育的精髓,同時也融入了現代教育的科學理念。教師的角色確立與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蒙氏活動的開展,樹立恰當的角色可以讓教師在幼兒的蒙氏活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教育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
[2]田立玲.淺議早期教育中創新素質的培養.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2年1月
[3]劉媛.淺談啟蒙教育中的音樂教育.陜西延安大學,2012年
[4]華愛華.幼兒游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5]高敬.上海幼兒園課程原本化現狀調查報告.學前教育研究,2005年3月
[6]王慧.論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相關文章: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策略探討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有效合作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評價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研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差異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