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尚處在啟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認識形式和范圍還很薄弱,因此教學信息媒介必須符合學生該階段的接受范圍和認知特點,并且這種媒介需要采用一些簡單游戲去展現,這樣幼兒園教學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背景
1.幼兒園階段學生的認知進程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平臺進行表達
當前比較現實的問題是,幼兒園階段的學生對一些知識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學習階段,需要根據這種情況營造出對學生有利的教學方式,因此游戲化教學也就伴隨著出現,并且比較符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對一些事物的感知狀態,而游戲這個第三方平臺剛好可以作為知識的傳播載體將一些重要的教學信息給到學生。
2.游戲作為一種有趣的因素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作為3~6歲的兒童而言,其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知一般是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所表現出的具體狀態作為其學習模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游戲的設置將一些語言知識和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展示給學生,這樣游戲作為一種教學形式,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很好地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游戲本身產生一定的興趣,顯然該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游戲的參與性和趣味性所吸引,并且一些簡單的游戲不僅是對知識的傳播,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如何進行游戲化教學的具體操作
1.教師需要對游戲的設置做好安排
簡單來說,就是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一些基本的知識內容進行簡單的細分,細分的前提是要求教師對知識的內容與相應游戲的設置是相呼應的。比如,教師在講解“孔融讓梨”的故事時,可以通過一些游戲的設置對該故事所表露出的美德進行講述,所以可以按照這種模式讓學生去選擇,這樣學生一般會有不同的選擇,因此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就在于可以從游戲中讓學生明白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或者是對簡單語言表達的領會。
2.游戲化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有基本的互動關系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數學算術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玩具作為相應數字的展示形式,教師參與其中負責統計和維持游戲規則,然后通過對玩具數量的變化讓學生基本了解簡單計算,并且教師可以對優勝進行相應的獎勵,因此在具體的游戲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設置一些激勵措施,以達到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以及與教師的互動頻率。這樣游戲化教學也會更有效果。
幼兒園教學的整體教學環境設計的關鍵因素在于對幼兒的認知能力,是以自身對特定知識需求的情況作為設計依據的,所以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利用不僅需要從當地的文化教學背景出發,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符合學生的知識內容進行改進講解,這樣幼兒園的教學也會變得更加高效,幼兒的學習也會相對輕松。
參考文獻:
鄢超云,魏婷.“游戲”離“游戲”有多遠:從理想的游戲到兒童經驗的游戲[J].學前教育研究,2008(9).
編輯 韓 曉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與對策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