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一個好的幼兒園環境就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義尤為重要。環境的好壞不僅僅是瞻觀問題,也是教育的實質性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色彩;教育目標;潛移默化
目前,多數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時,忽略了年齡發展特點,忽略了環境的作用,從而使環境創設成為擺設,成為僅供參觀的漂亮設施。當前多數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色彩足夠鮮艷,但是顏色種類、掛飾太多
當足夠鮮艷的顏色吸引幼兒在觀察墻壁上的事物時,卻因為顏色種類的繁多使幼兒不知道該注意哪些東西。也就是說,目前,多數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時忽略了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幼兒心理學指出:無關刺激的干擾會影響幼兒注意力的穩定性。當墻壁上的裝飾物絢麗奪目的時候,就會適得其反,沒有了影響力,所謂潛移默化的教育特點也就不存在了,也就失去了滲透性。還有一點就是掛飾太多,上課時,避免不了會風吹草動,掛飾的搖擺會吸引幼兒的眼球。我曾經做過這么一個實驗:為了驗證老師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其他有趣事物的吸引力哪個大,我在教師進行教育活動時,將頭頂的掛飾弄得搖搖擺擺,觀察幼兒的表情與表現,這時就會看到,有很大一部分的小朋友會被掛飾吸引,會不顧老師的引導,離開座位,跳起來去碰自己頭頂的飾物。雖然,這里的是我來碰這些掛飾,卻也避免不了主觀原因:掛飾容易分散幼兒注意力。
二、足夠漂亮的裝飾,但是沒有形成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教育學中指出:環境的創設要遵循,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環境的設置應該和教育目標的短期目標相吻合。
當我們在參觀幼兒園的教室時,我們只會驚訝于教室布置的多么鮮艷,卻從來不注意室內環境的教育意義,即教育影響。我們指出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就是要從教育目標著手,一個中長期目標的實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環境的布置并不需要頻繁改變。
三、不能對幼兒造成潛移默化的教育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環境就是一種隱形的、看不見的教育,以逐漸滲透的方式進行的教育老師的“教”雖然是主要的形式,但是我們也要結合影響幼兒“學”的內外因素來做出適當判斷。幼兒在這一時期的“學”,無意性比較強,“發現學習”占據著主要的地位,雖然老師的“教”起到了作用,但是,效果卻沒有“發現學習”好。所以,不能忽略環境潛移默化中造成的影響性。
科學地創設幼兒園環境,有利于讓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直觀和綜合的教育。我們應該如何去進行幼兒園環境布置呢?我園進行環境布置總結出四點如下:
一、要色彩鮮艷,不要種類多
通常我們都是物盡其能,商場采購時恨不得將所有顏色的卡紙都買來,在裝飾環境時全用上。殊不知,這既浪費了資源,又達不到環境創設的效果。我們在裝飾環境時,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進行裝飾。室內環境布置可以不按部就班,卻也需要不能顯得太浮躁。掛飾太多就會使真個環境顯得亂,這是一個減分的布置方式,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不是婚禮殿堂。所以,我們在色彩的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同時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要遵循教育目標,不要十分漂亮
室內環境的布置不只是為了讓人觀賞,當室內環境的裝飾離開了教育目標時,裝飾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意義。為了保證環境的教育性,必須讓環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應明確目標,而且要把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區域活動計劃以至每個具體的活動中,以目標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來創設環境。例如:九月份,為了培養剛升入大班的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在班級里開展了共建“公約樹”活動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從“午睡、三餐、游戲、上課、入廁、喝水”六方面為幼兒提供討論和繪畫的平臺。孩子們在一起用二周的時間建起了公約樹。通過老師的正面引導,讓孩子們討論在各環節中小朋友們應怎樣做,然后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他們要說的話,最后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他們的作品,再配合上郎朗上口的小
兒歌。一幅圖文并茂的公約樹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老師,我畫的是小朋友吃飯的時候不能回頭,看,這個小孩回頭了,他做的不對,我在下面畫了一個×”“我畫的是站排喝水。”“我畫的是睡覺前把鞋子擺整齊”。孩子們總是圍著公約樹看不夠。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增強,幼兒和老師一起參與勝過老師的說教。
當然,我們說“漂亮”也是需要的,只是做到這個漂亮也要凸顯教育目標,而不是隨心所欲。達到能夠吸引幼兒眼球,也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三、要潛移默化的教育,“不要”裝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的隱性作用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創設環境時,教師要結合園本課程、關注環境的隱性作用,把環境創設成一個可以支持幼兒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漂亮的東西注定只能做擺設,而我們幼兒園的教育需要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就能夠得到認知發展。所謂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在幼兒在觀賞玩耍的同時即可獲得認知的提高,是一種不自覺的認識。如:長長的走廊過道里,我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常見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世界一些國家的國旗、家鄉的特產等吸引了許多幼兒和家長,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知識。讓幼兒達到無意識記的方法就是生活,生活又離不開環境的布置,而環境具有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環境的這種作用,而不是只是裝飾觀賞。
四、重視三維空間的充分利用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要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幼兒的自主探索和自然學習的能力。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應遵循“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形式并舉”的原則,讓幼兒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學習知識。我園各班班級環境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玩具柜和桌椅延墻擺放,是各類區域活動的地方。在這里利用墻面、玩具柜的側面、地面為幼兒創設了可操作性的游戲、操作的步驟圖、迷宮等讓幼兒參與和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讓幼兒直接得到一種情感體驗和知識的啟迪,并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鍛煉,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一個如何給幼兒一個良好地生活學習環境是需要根據幼兒發展規律以及實踐來實現的,不是隨心所欲的。如何為幼兒打造一個良好地環境仍然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燕山大學第一幼兒園)
參考文獻:
[1] 《幼兒教育學基礎》1999年8月出版主編:李季湄
[2] 《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年國家教委發布
[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