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幼兒園應把幼兒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過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創設立體化的德育網絡環境,促使家庭、社區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道德認知、情感與行為的良好發展。具體來說,幼兒園應重視創設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與豐富、互動的物質環境,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班級德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將各領域活動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讓品德教育貫穿于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同時加強品德教育的實踐性,利用幼兒一日生活與游戲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關注本土文化的熏陶,善于通過特殊節日與重大活動滲透品德教育。
[關鍵詞]道德教育;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焙\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也強調人才培養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可見自幼兒階段起就應對個體實施德育,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陳鶴琴先生認為德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應主要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根據這一原則,筆者以為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最佳策略是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創設立體化的德育網絡環境,使幼兒園、家庭、社區相互配合,形成德育合力,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有效途徑與方式。
一、創設德育環境,陶冶幼兒道德情操
首先,應著重創設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如每天早上幼兒入園時,園長、教師、保健醫生都應站在大門口迎接小朋友,并相互問好;教師之間能夠做到文明禮貌、互幫互助,遇到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難,都能熱情地伸出援手;教師帶頭經常為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到邊遠山區及貧困地區支教,參加植樹、環保宣傳等社會公益活動;小朋友生病不能來幼兒園時,教師應打電話予以問候,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讓全班小朋友每人說一句問候的話;幼兒園舉行大型活動時,應讓大班小朋友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們搬小椅子、扶著他們上下樓梯;大班畢業前,讓孩子們將自己看過的圖書、玩過的玩具送給中班、小班的小朋友等。和諧的人際氛圍與教師樹立的良好榜樣會直接影響幼兒、感染幼兒,使他們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應創設豐富、互動的物質環境。為了讓幼兒能夠時刻浸泡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幼兒園還應重視物質環境的影響與熏陶作用,如可以在幼兒園大門口、過道墻面、戶外活動操場等地方進行精心布置,將各種品德行為規范很好地融入其中。廢物入箱、愛護草坪、與同伴友好相處、有秩序地玩大型玩具、關心自然角里的小動物等抽象的道德規范借助具體的實物或形象化的標志能夠顯性化、趣味化、操作化,從而能夠提醒孩子們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遵從道德行為規范。此外,還可以讓各班幼兒認養園內的樹木、花卉,敦促他們定期給小樹澆水、給花園鋤草,關注它們的成長,讓幼兒在具體的照顧與付出行動中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品德與習慣。
與此同時,還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幼兒參與活動室小環境的布置,讓幼兒在與“我是中國人”“好朋友”“媽媽我愛你”等主題環境的互動中學習禮儀之道與做人之本;讓孩子們在各班圖書角或閱覽室都能通過隨時自由地翻閱、欣賞《孔融讓梨》《狼來了》《白雪公主》等經典故事,學習謙讓,辨別真、善、美,陶冶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二、在教學中滲透,在游戲中鞏固,在家庭中延伸
首先,應注重將各領域活動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讓品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如社會活動“龍的傳人”可以讓幼兒深切體會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語言活動“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讓幼兒知道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規范與文明禮貌;藝術活動如學唱歌曲《潑水歌》可以讓幼兒懂得不小心做了錯事,要說“對不起”,請求別人的原諒等。與此同時,幼兒園還應依托“關愛教育”“禮儀教育”“國學啟蒙教育”等形式,開展多項品德教育系列活動。這些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應加強品德教育的實踐性。德育不能是單純的說教,如果把德育只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說不行動,是不可能取得實效的。幼兒良好道德品質與習慣的養成必須經歷從“知‘到“情”,再“行”的轉化過程,因此幼兒園還要額外重視為幼兒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此,幼兒園可以多多組織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在“讓道德回歸生活,讓幼兒在體驗中成長”的德育理念指導下,把德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結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開展“國旗下的談話”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輪流做值日生,培養幼兒自我管理以及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進餐時,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剩飯,要愛惜糧食;洗手時,讓孩子學習既把手洗干凈又能節約用水的方法;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養幼兒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對鞏固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很有幫助的。此外,幼兒園還可以多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走出幼兒園,參與社會建設與公益活動,如可以在“六一”兒童節前夕,帶幼兒去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并贈送禮物,讓他們從小懂得關心弱勢群體;結合“世界環境日”,讓孩子們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在“11?9消防日”,帶孩子們到消防中隊去參觀,慰問消防戰士,學習他們堅強勇敢的精神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豐富德育工作的形式,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再次,應多利用游戲的形式開展品德教育。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戲中進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兒特點,幼兒更易接受。如通過在“交通公園”游戲中,扮演交警、司機、行人等角色,幼兒可以很快學會遵守交通規則;在“超市樂樂購”游戲中,幼兒可以學習等待、謙讓與分享;在體育游戲中,幼兒可以學習合作、互助,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第四,應與家庭合作,讓家長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配合幼兒園的品德教育。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兒園應攜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兒園可通過家長會、班級搏客、家長學校、“家教園地”等向家長宣傳科學的德育方法,讓家長們了解、掌握幼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與要求;建議并支持家長經常帶孩子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尊老愛幼、樂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亂扔垃圾、不損壞公物、不大聲喧嘩等行為規范;組織家長參加幼兒園開展的“愛心家庭義賣活動”,將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給“關愛留守兒童基金會”等公益組織。這些活動能夠讓幼兒園品德教育內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讓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行為習慣在家里得到鞏固和發展。
三、整合多種教育資源,提升幼兒道德品質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兒園開展品德教育還應善于發現教育契機,整合周圍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不要僅僅拘泥于預設的教學計劃和傳統的集體教學形式,才能將德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首先,應關注本土文化的熏陶。將本土文化與品德教育相融合,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與發展,能夠有效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如筆者所在幼兒園通過組織幼兒參觀西安的名勝古跡、觀看皮影戲及秦腔表演、收集有關家鄉變化的圖片及資料,極大地激發了幼兒作為西安人的自豪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們設計并組織了“古老的西安一我的家”“美麗的護城河”“好吃的羊肉泡”等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多角度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及民俗文化,促使幼兒產生了把西安建設得更美好的理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可以通過特殊節日滲透品德教育。圍繞節日主題,設計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德育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參與德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如“三八婦女節”時,幼兒園可以把媽媽們請進課堂與幼兒面對面,參與助教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九九重陽節”時,幼兒園可以開展“我是爺爺奶奶的開心果”等主題活動,讓孩子們精心制作禮物、準備節目,為社區的老人送去節日的問候,同時學會尊敬老人。
再次,要善于利用重大活動的影響。如建國60周年紀念,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世園會的舉辦,“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等,都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關注時事的興趣,同時生成系列道德教育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與自豪感,使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和諧、豐富的環境創設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手段,幼兒一日生活及各項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整合多種教育資源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的共同努力,不僅孩子們會發生可喜的變化,在他們的監督和提醒下,家長們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從而有助于提高每個家庭的文明程度,進一步增進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志?觶?學前教育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0
[2]高德勝.生活德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
[3]胡金姣.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價值與教育.學前教育研究,2010,(7)
[4]李杰.幼兒教育需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學前教育研究,2010,(12)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
• 淺析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