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態度是伴隨著學習過程中而產生的體驗,類似的體驗積累多了,就形成穩定的傾向性。原則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因此,教師在幼兒園數學學習中應注重情感培養,幫助幼兒積累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寬松和諧環境,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我們教師最重要的兩個品質是“親切和熱心”。我們一個充滿愛意的目光、一句誠懇鼓勵的話語、一個親切關懷的手勢、表情都會讓幼兒有所反應。情感互動了,師幼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有和幼兒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識,摒棄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來同幼兒說話。還應關心、理解、鼓勵、信任和尊重每一個幼兒,及時準確地評價幼兒的優缺點,讓幼兒在學習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而不是焦慮壓抑。多組織討論式、探究式、表演式的教學形式,使這種新型的師幼關系成為+種友好的合作關系。扮演好自己是幼兒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形成一種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良好的互動關系。
二、融入多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1)在數學學習中融入
音樂、美術、
兒歌。興趣就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幼兒年齡越小,越需要直接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學起來單調和枯燥,教師可根據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數學學習中滲透藝術手段,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多給幼兒操作機會,并配上輕松優美的
背景音樂,制造愉悅的氛圍:再如在中班復習幾何圖形時,引導幼兒用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畫,并根據圖畫編一個小故事,以表達心中的情緒;在探索數、量、形等過程中,教師用
兒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規律,或者是編一些有節奏的簡單兒歌,指導幼兒用對歌的形式回答問題,既能渲染學習氛圍,又能集中幼兒注意力。
�。�2)在數學學習中運用游戲的形式。用游戲的形式學習數學,能使幼兒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幾何形體、測量等數學知識,同時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等相互聯系,通過游戲幼兒能輕松自如地獲得數、形經驗和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但是我們在設計和使用游戲時,首先應注意學習目標的隱蔽性,在玩的過程中將要求轉化為幼兒的需要;其次是要讓幼兒感興趣,有盡可能多的選擇自由度和更多的參與性;再次是游戲的難易程度應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使之能力所能及地參與其中;最后,游戲規則應該簡單,以免影響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
三、運用多種方法,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和愉悅
�。�1)安排內容的漸進性,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幼兒期學習的數學內容,雖然只是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但這些簡單的內容也有著由易到難的內在聯系和多種數量關系。如:在學習分類的過程中,存在著類與子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學習排序的過程中隱含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數和形的關系等等。教師若能充分挖掘教材、逐步、合理、巧妙地將教學內容提供給幼兒,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去探索新知識,就能讓他們感到所學的是自己發現和找到答案的,真正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遵循發展的規律性,讓幼兒在樂學中主動建構知識。數學不是光靠“教”就能“會”的,他需要個體的認知,惟有認知沖突發生,個體才會有追求平衡的需要,這時在教育和環境的支持下,幼兒才會憑借原有的認知結構進化同化和順應,達到新的平衡。教師的責任在于把握“教”的時機,即在幼兒認知沖突發生的時刻,利用內在需要的能動性,讓幼兒在樂學中主動建構知識。
【幼兒園中的情感培養】相關文章:
• 忽然不想上幼兒園的孩子
• 延展:向高中?還是幼兒園?
• 探究幼兒園教學的游戲化策略
• 幼兒教師家園共同教育研究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思考
• 難忘的幼兒園生涯
• 幼兒園全程立體互動式家長工作實踐探析
• 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的實施策略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的圖書架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 感恩節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