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很多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季節, 從這時候開始,對他們飲食上的關注就要加強了, 因為幼兒園的伙食有可能難以提供 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
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但是當寶寶被送進了幼兒園,那里的老師們為孩子設計的食譜能否真的滿足他們的需要呢?這個時候,根據孩子們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的情況,運用營養學知識設計家庭營養食譜作為補充就成了是保證孩子們身心健康的主要措施。
寶寶需要的5大能量
由于孩子在成長階段基礎代謝率高,生長發育迅速,活動量比較大,消耗的熱能會比較多。所以,必須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能量,滿足身體的需要。那么,處于這一階段的的孩子需要的能量主要包括些什么呢?
蛋白質
在7 歲之前,孩子每天的膳食中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平均為50g。如果每天攝入的總蛋白質在數量上達到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標準,而且其中一半來源于動物性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就能比較好地滿足學前兒童機體的營養需要。
脂類
學齡前兒童每日膳食中脂肪推薦的熱量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30%~35%,過多或是過少地攝入脂肪都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生長。
碳水化合物
上幼兒園以后,孩子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推薦的熱能攝入量應占總熱能的50%~60%,谷物和大部分水果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礦物質元素
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其中99% 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學齡前的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骨骼的增長最迅速,所以學前兒童每日鈣的適宜攝入量一般來說以800mg 最為合適。
鐵供給不足,會引起孩子缺鐵性貧血,并可能損害孩子神經、消化和免疫等系統的功能,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學前兒童每日鐵的適宜攝入量為12mg。
此外,處于學前階段的孩子還要注意碘和鋅的攝入量,建議每天攝入9μg 的碘和12mg 鋅。
維生素
維生素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體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小,卻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當某種維生素供給不足時,機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缺乏癥,從而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
了解幼兒園的“營養”配餐
近些年來,幼兒園小食堂為孩子們設計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食物供應充足了,孩子們的營養健康狀況也提高了。但是,目前在學齡前兒童群體中仍然存在兩種營養不良的現象,一是攝入熱量不足,影響了體重增長,尤以維生素的攝入量偏低;二是攝入含有高熱能的食物超過了機體代謝的需要,導致了兒童的肥胖、齲齒患病率較高。
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但是當寶寶被送進了幼兒園,那里的老師們為孩子設計的食譜能否真的滿足他們的需要呢?這個時候,根據孩子們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的情況,運用營養學知識設計家庭營養食譜作為補充就成了是保證孩子們身心健康的主要措施。
寶寶需要的5大能量
由于孩子在成長階段基礎代謝率高,生長發育迅速,活動量比較大,消耗的熱能會比較多。所以,必須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能量,滿足身體的需要。那么,處于這一階段的的孩子需要的能量主要包括些什么呢?
蛋白質在7 歲之前,孩子每天的膳食中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平均為50g。如果每天攝入的總蛋白質在數量上達到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標準,而且其中一半來源于動物性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就能比較好地滿足學前兒童機體的營養需要。
脂類學齡前兒童每日膳食中脂肪推薦的熱量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30%~35%,過多或是過少地攝入脂肪都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生長。
碳水化合物上幼兒園以后,孩子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推薦的熱能攝入量應占總熱能的50%~60%,谷物和大部分水果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另外,存在于目前幼兒飲食中的問題還包括兒童過量地攝入“三高”食物、飲食西化,從而引起了兒童肥胖。大多數兒童喜好糖果和甜飲料,這不僅會影響其食欲導致營養素攝入不全面,而且還會使患齲齒的幾率大大提高。因此,為保證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膳食,幼兒園應該建立科學的營養膳食管理模式,加強膳食工作者平衡營養膳食理論的輔導,定期更換食譜。同時,家庭也必須適當了解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飲食狀況,用以搭配理想的家庭食譜補充孩子需要的營養元素。
在幼兒園營養膳食方面,我們可以借鑒“鄰居”日本的幼兒園營養配餐。日本有專門供幼兒園兒童食用的盒飯。這種幼兒盒飯一般為一天四餐,因此每份盒飯的營養素量應為幼兒一天必須量的1/4 左右,合理的餐量還可以防止幼兒養成剩飯的壞習慣。此外,在幼兒盒飯當中,以菜肴為主,并輔以主食,選用易食的形態(如塊形小、無刺骨),對于易散落的食物,則以湯的形式供食。下面我們可以看一下日本的幼兒園給孩子提供的一周營養膳食食譜,這個食譜可以給我們的幼兒園和家長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雖然說日式飲食一直以精致、健康著稱,但在忙碌的生活節奏和快餐文化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飲食習慣不良,出現營養失衡。以日本千葉縣本城幼兒園為例,校方調查學童飲食習慣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只買自己喜歡的食物吃。常見的早餐為海綿蛋糕、便利店的肉包、巧克力、香蕉和乳酸飲料等;晚餐也常以微波食品――炒面、餃子、豬排飯等為主。這種營養不均衡的飲食,對兒童健康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為寶寶設計健康食譜
參考其他國家幼兒園的營養食譜,爸爸媽媽們可以盡量做到讓孩子在家中補充到幼兒園無法提供的營養。
熱量搭配對于非寄宿幼兒園的孩子來講,早餐通常都會在家里吃。爸爸媽媽要注意讓孩子吃高蛋白的食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也應多一點,食物的供熱量為全天總熱量的25%~30%,這樣才能有效保證他一天的活動消耗;午餐應該讓孩子吃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較多的食物,供熱量為總熱量的35%~40%,根據學齡前兒童胃的容積和對食物排空的時間,每天除了供應三餐以外,最好午睡后再加一次點心,加餐的熱量應該占總熱量的10%~15%。因為孩子的午餐通常由幼兒園負責提供,因此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攝入的熱量不足,爸爸媽媽也可以適當的在周末飲食或是小點心中作一點補充。
晚上回家以后,給孩子提供的晚餐最好要清淡一些,可以安排一些易于消化的谷類、蔬菜和水果等,供熱量占總熱量的25%~30%。
另外,要注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熱能營養素攝入量的比值。三大熱量科學的比值應該為1 ∶ 1 ∶ 4。具體講,這個比值應該讓三者占總熱量的百分比分別為:蛋白質占10%~15%,脂肪占30%~35%(不超過35%),碳水化合物占50%~60%。
食物攝入量除了注意食物熱量的合理搭配以外,食物量的確定也很重要。這里我們主要談談主食和副食的品種以及數量的確定。
● 主食的品種與數量的確定。主食的品種與數量主要根據各類主食選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確定。一天的主食主要保證兩種以上的糧谷類食 物原料。
● 副食的品種與數量的確定。計算出主食中含有的蛋白質量,然后從攝入的蛋白質量減去主食中蛋白質量,就是副食應提供的蛋白質量。副食中蛋白質的2/3 由動物性食物提供,1/3 由豆制品供給,據此可求出各自蛋白質的供給量。每日選擇兩種以上動物性原料,一至兩種豆制品,然后再根據各類動物性食物及豆制品的供給量設計蔬菜的品種與數量,一餐選擇三至四種蔬菜。
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長,都應該根據以上步驟計算出主食與副食的品種與數量,再動手制作成適合孩子們食用的,并受他們喜歡的美味可口的菜肴。
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營養食譜時,還應該充分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食譜設計過程中應考慮營養素在烹調過程中的損失在設計食譜的計算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水溶性維生素、可溶性無機鹽在烹調過程中的損失,其中維生素C 在烹調過程中會損失80% 以上。為了保證在此過程中營養素的損失不會影響兒童總的攝入量,就要在設計食譜的過程中,提供多于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的數量。
營養食譜的調整
當食譜設計出來時,主副食的品種與數量已確定,但可能有的營養素供給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此時就要結合食譜設計的實際情況,對個別的菜品原料進行調整,以達到營養素供給平衡。
飲食知識也是食譜的一部分
不論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父母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飲食,或是缺乏足夠的、科學的膳食搭配的知識這類事情都廣泛存在著。于是針對這種情形,日本幼兒園的“微笑餐桌”將健康飲食的知識加入了幼兒園膳食當中,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合理搭配自己的飲食。
什么是“微笑餐桌”呢?以東京千馱谷幼兒園為例,幼兒園結合小區及家庭,從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對孩子傳達“食”的知識。千馱谷幼兒園的營養午餐,隨餐都附有基本的營養知識、當天所用的食品原料、營養成分分析、烹調技巧等。此外,有時還會設計一些與食物相關的小問題,如“鹿尾菜、昆布、海帶芽,哪一個和褐藻是同類?”孩子們通過訊息單和營養師交流,逐漸積累食品和營養的知識,頗為受益。
院長高山先生認為:“體會吃的快樂很重要。”因此,千馱谷小學的營養午餐菜單也充滿趣味。例如,一周三次的“午餐自己選”,會提供兩種不同的主菜供孩子選擇;而“咬咬菜單”則是以有益牙齒的食品原料為主,讓習慣柔軟食物的孩子練習咀嚼;每個月還有“生日午餐”,當月壽星可以享有特制的甜點,在午餐時間與同學們一起慶祝生日。學校還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生鮮蔬菜,體驗從種植到摘下來清洗與烹煮的全過程。
【幼兒園寶寶的飲食搭配】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思考
• 幼兒園教育質量內部監控的現實意義分析
• 幼兒園自主午餐管理策略探微
• 幼兒園教師著裝背后的ABC
• 談談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 如何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 幼兒園感恩教育活動的實施
•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思考
• 淺談民辦幼兒園的賬務管理
• 師范院校函授教育中學前教育論文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有效方法
• 發揮示范幼兒園師資優勢 引領鄉鎮幼兒園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