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有的家長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會寫什么字?做數學題了嗎?其實,我覺得這些家長根本不了解幼兒教育。 孩子進入幼兒園,他們可以很自由地選擇玩具和玩伴,并在不知不覺間老師教會了他們很多很多的東西。如孩子學會了把玩具放回原處,學會了離開教室的時候聽老師的口令排隊,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時候午餐、什么時候午睡、什么時候吃點心,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說話。這樣,孩子比在家里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乖多了。還有小班的孩子應該說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幼兒園又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會他們與同伴之間怎樣保持友誼,教會他們在沒有教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伙伴之間的沖突。同時,孩子也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于孩子長大之后融入集體大有幫助。
別小看幼兒園里那些讓孩子們剪剪貼貼的手工,這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式。當孩子用剪刀、膠水、橡皮泥手工制作的時候,他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全部開動起來了。小女孩比男孩更喜歡這些手工。專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應該重視這樣的動作經歷,這樣孩子將來學習寫字會容易得多。還有搭積木對于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大有益處。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歡手工課一樣,女孩子通常會忽略積木。專家指出,搭積木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排序和分類。如果孩子想搭一個高塔,手頭又沒有長積木,他們會發現兩塊小積木拼起來可以變成一條長的。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加法、減法、除法、分數和幾何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當然,在幼兒園里老師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代替這么多小朋友做事情,他們會要求孩子們學會自己穿衣服,學會自己穿鞋,知道上了廁所之后要洗手。這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給了孩子相當的自信,培養出自理能力和形成良好習慣。
在許多爸爸媽媽看來,幼兒園里就是玩。其實在這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了很多東西(當然還不止以上這些)。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重要的是要加強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孩子形成活潑、有個性、善良、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作者單位:132200吉林省永吉縣實驗幼兒園)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相關文章:
•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 9成家長選“養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