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實際創設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為此,我們大膽嘗試改革,創設具有變化性、自主性、探索性的環境,使區域環境真正成為孩子的另一位老師。
關鍵詞
區域環境 區域活動 創設 幼兒教育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指教師為幼兒區域活動所提供的條件,包括區域空間、場地的設置、提供的操作材料等物的因素,也包括隱含在環境中的師幼關系、同伴關系及區域學習氛圍等人的因素。新《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在目前區域環境的創設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為此,我們大膽嘗試改革,讓區域環境真正成為幼兒的第三位老師。
一、 創設“變化”的環境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來實現的,因此材料投放是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重要內容。我們把目標隱含在材料中,并根據需要不斷調整材料,使區域活動環境充滿趣味。
1.根據需要,增減變化環境材料。
不同年齡的幼兒呈現不同的年齡特點,如中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大班的幼兒好探索,好思考等。因此,我們為不同幼兒提供適合他們的材料,并隨著時間、興趣的變化而有所增減。我們為每個區域設置一本專門的記錄本,讓幼兒用他們的自己方式記錄需要增添的物品,還經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交談“你們這兒需要增添點什么嗎?”在區域活動再次開展之前,根據他們的提議,進行補充、豐富、更新區域環境。在主題《新娘新郎》的“大酒店”中,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果塑作品的照片,活動后,部分幼兒在記錄本上記錄了盤子中裝著菜的標記,并且告訴我,他需要一些飯店中廚師叔叔已經完成的美味佳肴的圖片,這樣才是真正的廚師。于是,我從書上裁剪了一部分,第二次活動時在該區域的環境材料上進行豐富。第二次活動后,孩子們又提出了新的建議……正是在這樣的循環變化中,材料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環境,真正發揮了作用。
2. 共同收集,積累變化的環境材料。
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的過程對幼兒來說就是吸取信息的過程,因此,我們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收集整理區域環境中的材料。如“愛祖國”的區域創設中,幼兒對祖國的青銅器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鼓勵他們去找尋這方面的資料,共同布置環境。很快,有的帶來了多彩的陶器、瓷器、青銅器的圖片,有的從網上下載了祖國青銅器的悠久歷史,有的拿來了自己外出和青銅器的合影,如北京故宮門口的大鼎,有的甚至拿來了自己家中爸爸媽媽珍藏的陶瓷器和一些茶杯茶壺之類的容器,還有的找了大量的瓷器的銷售圖片,他們圍在一起滔滔不絕地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還進行分類張貼。有的說照片歸照片,物品歸物品,有的說青銅器的資料是一類,陶瓷器的資料是一類。同時,我們還經常把一個孩子的想法變成集體孩子的任務。每次區域活動講評時,我就把每個區域記錄本上個別幼兒的建議告訴所有小朋友,并且鼓勵孩子們討論“有沒有其他物品能替代此物”等,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材料和環境的不斷完善中。正是在這樣積累變化的環境發展了孩子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成為開啟思想靈動的橋梁。
二、創設“自主”的環境
新《綱要》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確作為學習者的每一位幼兒都是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的主體。因此,我們強調在區域活動中創設體現每一位孩子自主性的環境。
1.自主設置區域。
在設置區域時,一改以往教師說了算的現狀,而是本著尊重的原則,把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設置區域。在《人們是怎樣工作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參觀了修理鋪等工作場地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班級中設置哪些區域呢?這些區域怎樣擺放又是最合適的呢?有的說,我們把修理鋪開在走廊上,因為修理鋪敲敲打打的聲音比較吵;有的說美容和理發室可以成鄰居,因為這都是關于打扮自己的;有的說我們開個小吃店吧,最好在活動室的中間,因為大家都需要到小吃店去光顧,比較方便;還有的說,圖書室搬到午睡室去吧,這樣可以少受干擾……大家眾說紛紜,最后,我們集中大家的意見,進行集體分析、規劃,綜合設計各區域,努力做到合理又方便。在自主設置區域的過程中,幼兒成為了區域活動的主角,他們的合作、綜合分析、空間思維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 自主選擇區域。
根據“異質同構”原理,幼兒對同一內容或同一問題有多方面的理解,因此我們在同一主題活動中創設同質異形的多個區域。作為主體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進入。但是,在這個全開放的自主選擇過程中,又有一定的規則隱含在環境中。如小班以形象實物刺激為主,讓小班幼兒看小腳印知道區域人數;中班以替代物為主,如插牌進入,當區域中所有小袋子都滿了,則表示拒絕進入;大班對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和學號比較熟悉,在進入區域的表格上簽學號進入,表格上的數字則表示該區域可容納的最多人數。這種既自由又受一定約束的進入方式,使幼兒在特定區域環境中進行快樂學習。
三、創設“探索”的環境
探索的環境,往往隱含著一定的問題情境,而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因此,所創設的探索性環境既要指向性明確,又要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因為實現過程中,不同的幼兒會出現不同的與預設目標不相吻合的情況,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幼兒的情況不斷調整,包括調整環境所隱含的教育目標和材料。以下是大班主題活動《小小建筑師的夢》中我們對一個建構區的多次活動的環境調整情況。
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多維環境,和幼兒共同不斷地實踐、觀察、發現、思考、討論,我們收獲的是感動和驚喜,感動的是幼兒學會了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完全意義上解放了手、眼、腦,實現了自主建構,主動學習,驚喜的是幼兒無窮的創造力、想象力。區域環境創設的實踐研究,充滿著活力和生趣,對我們日后區域活動的開展啟發甚大。
【淺談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哈達幼兒園管理經驗分享
• 幼兒園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障礙探討
• 幼兒園新手教師培養初探
• 幼兒園學習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研究
• 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研究
• 綏化市幼兒園禮儀教育問題探析
• 淺談幼兒園的識字活動
• 幼兒園大班班級環境創設
•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思考
• 淺談加強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
• 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